详细说明
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市场如何联系方式
清乾隆 铜辟邪一对
高93 厘米 x 宽53 厘米 x 深80 厘米
估价:300,000 – 500,000 欧元
来源:
Rudolf Münemann(1908-1982)珍藏,后经家族流传至今
据家族描述,此对辟邪于1960年代得自德拉蒙德家族
此对铜辟邪造像体量硕大,造型独特,极具震撼力。两只神兽躯体壮硕,昂首吐舌,似欲嘶吼,气势磅礴。其姿态威猛,动势自然,尽显神兽之神力与威仪。
其形似雄狮,肩生双翼,应为辟邪。此类形象源自六朝时期的石刻辟邪,而六朝石刻又可追溯至更早的东汉,作为帝王陵寝及重要祠庙的守护神兽,象征镇邪护法与至高权力,常成对安置于神道两侧。
现存最早的实例之一,为一对造型雄健的石刻辟邪,分列于四川雅安姚桥一座东汉墓葬的神道两侧,可追溯至公元209年。
四川雅安姚桥一座东汉墓葬的神道两侧石刻辟邪
南朝梁萧秀(475–518年)的墓道两侧亦设有一对石刻辟邪
然而自唐代起,六朝盛行的展翼猛兽形象逐渐演变为更为内敛沉稳的风格。自此,辟邪多呈坐姿,后腿稳固支撑,前肢粗壮有力,对鬃毛、獠牙与利爪的刻划皆自然写实,形成后世石刻及铜像的典范。
在紫禁城及颐和园的皇家园囿中,亦可见多组大型石刻神兽。其中位于西黄寺清净华城塔阶梯两侧的一对白石辟邪,与本对铜辟邪在尺寸与风格上极为相近,造型几近一致。
西黄寺清净华城塔阶梯两侧的一对白石辟邪
另一件与本品尺寸和造型皆相同的石刻辟邪,曾由瑞典艺术史学者喜仁龙(Osvald Siren)在其所著《中国早期艺术史》中的第三卷《雕塑》中提及。书中注明该辟邪位于颐和园万寿山最高处的一座庙宇前。该处即为智慧海寺,为乾隆十五年(1750年)所建,属清代皇家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围环绕庭园、宫殿、寺庙与湖泊,构成恢弘壮丽的皇家景观。
颐和园万寿山智慧海寺石刻辟邪
西黄寺与万寿山的这三件风格密切相关的实例虽为石刻,却为这对气势非凡的铜辟邪提供了明确的断代依据,应为清乾隆时期,且极有可能为乾隆皇帝特命为某处重要皇家建筑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