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英国皇室贵族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行
15世纪是西藏佛教艺术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大师,如雕塑家朱古来乌群巴·索南坚赞、白玛卡巴,画师班觉仁钦及索南班觉,以及钦孜画派创始人钦孜巴南杰居士、曼塘画派鼻祖曼拉顿珠、齐乌画派创始人朱古齐乌巴等,他们参与了当时西藏许多著名寺庙塑像和绘画的创作,至今仍有不少艺术作品遗留下来。其中,来乌群巴·索南坚赞无疑是众多大师中杰出的一位。
来乌群巴,本名索南坚赞,今山南市贡嘎县吉雄镇刘琼村人,1416年至1476年间参与了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热龙寺、止贡寺、那兰扎寺、强钦寺和来乌群强巴林寺等寺庙佛像的创作,其作品覆盖了拉萨、日喀则和山南等广大地区,涵盖了格鲁派、萨迦派和噶举派等不同教派。同时他还有一位名叫扎西楚成的兄弟,也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艺术家,扎西楚成在参考传统造像经典的基础上融合索南坚赞佛像创作经验,著有《佛像量度善见明镜》一书,也间接地体现了索南坚赞在造像理论上的非凡成就。
索南坚赞创作的佛像从18世纪开始引起世人关注。18世纪宁玛派大师晋美岭巴在其著作《晋美岭巴教言集》中对索南坚赞造像特点进行了描述,称其造像“与新汉地(明永宣)造像混同,造型端庄,面相优美,坐姿舒适,双层莲圈,腰位纤细,莲瓣清晰,造型精美,镀金厚重”。但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近世以后,涉及的研究著作有扎雅·诺丹西绕《西藏宗教艺术》、大卫·杰克逊《西藏绘画史》、王家鹏主编《藏传佛教造像》、罗文华《龙袍与袈裟》、黄春和《藏传佛像艺术鉴赏》和丹巴绕旦《西藏绘画》等。然而,这些著作大多侧重于转述历史记载,没有对索南坚赞生平事迹及造像特征进行系统深入研究。2021年多杰仁青、熊文彬于《美术大观》第11期合作发表的《15世纪西藏著名艺术家来乌群巴·索南坚赞及其造像风格初探》,是迄今为止研究索南坚赞造像最权威的研究成果,它不仅通过大量历史文献全面梳理了索南坚赞的生平事迹和艺术创作活动,而且结合造像实物详细地归纳了索南坚赞造像的风格特点。
关于索南坚赞造像风格特点,该文归纳为四点:1、五官刻画别致,眉骨与克什米尔和波罗风格造像的阴刻表现方式不同,而是凸显且相连鼻梁,眼睑明显,发际线的发丝刻画细腻,五叶冠正中冠叶宽大,两边分出两枝,其余四瓣呈卵形,头冠边缘饰以细密联珠纹,耳珰佩缀圆形花瓣式,项链、璎珞、臂钏、手镯、脚镯、腰带等均以细密的联珠纹装饰,并镶嵌藏族人所钟爱的绿松石、青金石和珊瑚等宝石。2、衣褶立体写实,婉转流畅,汲取了明永宣造像的元素。衣面錾刻精湛,其纹饰可分为三种主要图案,即六叶花朵纹、莲花纹和经常出现在尼泊尔马拉王国造像上的四叶稻谷纹。3、莲座边缘有细腻的联珠纹装饰,莲瓣饱满,上下对称,莲舌上卷,略饰卷草纹,背面莲瓣简化。4、整体打磨细腻,镀金厚重,明亮而沉稳,反映出高超的镀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