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国丰福德国际拍卖公司拍卖结果征集处
明末清初间,张瑞图与倪元璐、王铎、傅山以雄豪的创新精神与高超的书艺一洗晚明书坛柔靡之风。张瑞图更以其锐利险劲之态令人过目不忘。此册书于天启四年(1624)张氏书风成熟之时。疾书硬折,绝去姿媚,如断崖飞瀑急转而下,声势袭人。一反古书含蓄凝重之态,却张扬了个性,凸现了他的个人面目。且越写越迅猛快捷,放达任意,锐气毕现,是他成熟时期的佳作。
Lot 3235
张瑞图(1570-1641)
行草录张华《励志诗》
册页(十开十九页)水墨洒金笺
28.5×27cm.约0.7平尺(每幅)
天启甲子(1624年)作
RMB:2,600,000-3,600,000
题识:天启甲子秋中,书于椰子书院,瑞图。
钤印:张瑞图印、挥毫落纸如云烟、清真堂
释文:《励志诗》,张华。大仪斡运,天回地游。四气鳞次,寒暑环周。星光既夕,忽焉素秋。凉风振落,熠耀西流。吉士思秋,实感物化。日欤月欤,荏苒代谢。逝者如斯,曾无日夜。嗟尔庶士,胡宁自舍。仁者不遐,德輶如羽。求焉斯至,众鲜克举。大猷玄漠,将抽厥绪。先民有作,贻我高矩。虽有淑姿,放心纵逸。出般于游,居多暇日。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斫,终负素质。养由矫矢,兽号于林。蒲卢萦缴,神感飞禽。末技之妙,动物应心。研精耽道,安有幽深。安心恬荡,栖志浮(志)云。体之以质,彪之以文。如彼南亩,力耒既勤。藨蓘致功,必有丰殷。水积成川,载澜载清。土积成山,歊蒸郁冥。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勉志含弘,以隆德声。高以下基,洪由纤起。川广自源,成人在始。累微以著,乃物之理。纆牵之长,实累千里。复礼终朝,天下归仁。若金受砺,若泥在钧。进德修业,辉光日新。隰朋仰慕,余亦何人。
鉴藏印:焦縯祚珍藏印
说明:据现藏家陈述,是册曾入藏上海博物馆。1987年上海物馆编撰的《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张瑞图》第30“清真堂”印(982页)、第44“瑞图”款(985页)即取自本册。
后纸:张瑞图,晚明福建晋江人,生年不详,卒于1644年。字长公,号二水,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探花,天启七年(1627)召入内阁,为魏忠贤所赏,故柄政多迎合忠贤。崇祯元年(1628),其为忠贤撰生祠碑,士林耻之。后坐徙赎为民。书法奇逸。此册行草励志诗,运笔方折滞拙,似有刀刻斧凿之意境,潇洒跌宕,气象万千,且具浓厚之金石气,可谓功力深厚。于晚明诸多书家中,独树一帜。该纸纤维长,洒金多有脱落,色白中泛黄,半生不熟,诚明纸也。纸、书俱佳,可珍可宝。岁在癸巳(2013年)春,蔡国声识。钤印:蔡国声、无语
签条:明张瑞图行草励志诗册真迹精品。岁在癸巳(2013年)春,蔡国声。钤印:蔡国声
张瑞图擅长行草书,书法奇逸,学钟、王。山水画学黄公望,苍劲有骨。书法另辟蹊径,以偏侧之锋的翻转,破除传统圆润、婉丽的行笔,独辟蹊径,是晚明书法革新的开山之祖。与邢侗、董其昌、米万钟并称“明末四大家”。
此册作于天启四年(1624)秋,张瑞图55岁。此年二月仲春,他为避开朝廷内阁纷争,已告假回到晋江(属福建泉州)老家。直至1626年春夏之际,才又离家北上,接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1621年至1628年,是张瑞图官场得意之时,也是他书法大进的阶段。
此册书张华《励志诗》九首,笔力劲健,转折尖锐明显,通篇如急风骤雨,一贯而下。参见《中国书法全集·张瑞图卷》,作于天启甲子(1624年)的《行草王世贞国朝诗评卷》,风格殊为一致。
王铎钟情于书道,精研历朝碑帖,一日临摹,一日创作,勤奋刻苦,所以能集大成开生面,成就一代大家。他传世作品甚多,其中大幅屏条尤其精彩。此轴奋笔疾书,舒展腾挪之间却能纵控自如。虽快疾,但落笔凝重,气沉力厚,展卷对之,有咄咄逼人之概。用素绢挖裱,至今保存完好,颇难得。
Lot 3232
王铎(1592-1652)
草书临王献之《江州帖》
立轴 水墨绫本
250×50cm.约11.3平尺
RMB:680,000-880,000
释文:吾当托桓江州助汝,吾此不辨得遣人船迎汝。当(具)东改枋(三四)。吾小可者,当自力无(湖)迎(汝)。故可得五六十人(小枋)。诸谢当有,(有)便是(见)。今当语之,大理尽此。(信)还具白。(胛痛)可堪。(而比)作书(纪若不可识)。
出版:《柳凤居藏书法选》,第34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12月。
柳凤居主人对中国书画艺术充满热情,有着至清至纯的艺术感悟力。他对书法艺术更是用情至深,毕生所藏法书涵盖了明清以来政治、历史、诗词、古籍、佛教、音律等诸多领域领军人物,书体各异,文艺清雅,编辑成《柳凤居藏书法选》。
题识:王铎。
钤印:王铎之印、琼蕊庐
鉴藏印:尔休曹子勤鉴定印、祗甫真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