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委託參拍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征集处
lot 552
清康熙•釉里红加五彩花卉纹苹果尊
款识:“大清康熙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8cm.High
RMB: 360,000-560,000
说明:康熙朝御窑所制文房用器种类之丰,造型之奇,釉色之秀雅,均可称冠于世。此件釉里红加五彩苹果尊即为盛世熙朝下诞生的文房佳器。尊唇口,圆腹,卧足,釉质莹润,精巧别致,呈苹果形。外壁以釉里红加五彩饰两组折枝蔷薇花,釉里红明快内敛,花叶、花枝以釉上绿彩绘制,先以墨线勾点枝叶轮廓及叶脉,再覆以绿彩。红花与枝叶交相辉映,姿态极为灵动,此种大面积留白的简约装饰颇具康熙御窑设计师刘源之风。底心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结构规整,笔划清晰。
此件苹果尊造型共见三种,一为无颈,口部下凹样式,通体釉里红装饰;一为缩颈样式,见有天蓝釉、豇豆红品种;再者即为若本品之短颈小口,以釉里红加五彩装饰之品种,相似装饰纹样也同样运用于康熙名品马蹄尊之上。此类苹果尊作为文房雅器,实际用途较为多样,可用作水丞、花插或观赏用器等,《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就将如本品者记为花插。此件釉里红加五彩苹果尊造型简洁大方,构图舒朗,设色明丽,釉里红发色上佳,釉上彩亦描绘精细,是为同类作品之佼佼者,堪称熙朝御窑文房用器之典范,档次高贵,又具文人气息,颇值珍视。翻阅公典私藏,此类小尊存世极少,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美术亚洲艺术博物馆皆藏有相似例证,可资参考。
lot 553
清康熙•白地素三彩暗刻龙纹花蝶纹碗
款识:“大清康熙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15cm.Diam;7cm.High
RMB: 无底价
备注:巴黎苏富比,2010年12月16日,Lot.0066
说明:撇口,深腹弧壁,圈足,碗型端正大气,胎质细腻,胎体轻薄,其口沿外撇并略向下翻卷,足墙根部略呈弧形,为本类器物特征之一。外壁刻划双龙赶珠纹样,其龙体矫健,龙爪锋利,昂首怒视,威风凛凛。刻划龙纹之上以黄、绿、紫等诸彩绘制折枝花卉两株,花朵饱满,枝叶繁茂,花丛之间还有两只蝴蝶飞舞穿梭,其画法生动,色彩恬静,尤其是蝴蝶及花朵上所运用的湖水绿色,宛如一汪春水,是康熙素三彩中最具代表性的颜色。碗外壁折光处还有五色蛤蜊光闪烁其间。外底双圈内青花书“大清康熙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款字书写苍劲有力,时代特征明显。
素三彩属低温釉上彩,因所施彩料中没有红色而得名,所以广泛用于宫廷祭祀,丧葬等重要场合。素三彩创烧于明成化年间,康熙朝达到鼎盛,有白地、黄地及墨地三彩等品种,其中白地三彩以折枝花果暗刻龙纹盘为多,折枝花蝶暗刻龙纹碗则相对少见。本类碗看似朴素清新,实则工艺繁复,先于外壁瓷胎上雕刻出赶珠龙纹,再以素三彩绘花蝶纹,最后于彩上施低温白釉,入低温窑烧制而成。本品形制规整,刻划龙纹精细绝伦,彩绘花蝶生动形象,色彩对比强烈,款识书写洒脱,可谓康熙御窑器之佳作。
lot 554
清康熙•黄地绿彩内龙纹外折枝寿桃纹碗
款识:“大清康熙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11.5cm.Diam;6cm.High
RMB: 无底价
备注:佳士得,2007年3月22日,Lot.0376
说明:敞黄地绿彩品种始见于明永乐,正德、嘉靖时期逐渐烧造成熟,清代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烧造,为宫廷内指定的品种。黄釉为含铅低温釉,瓷器上纯正之黄釉始见于明宣德朝。黄地绿彩同为此一时期瓷艺创新,工艺繁复,需先于素白胎上刻饰,复罩施黄釉为地,最后以绿彩绘饰于刻胎之上,再以低温烧就。据《国朝宫史》记载,黄地绿彩龙纹瓷器为清宫烧瓷中较高规格的用釉颜色,为贵妃、妃使用。
拍品为清代官窑传统制式,广口弧腹,腹下渐收,高圈足。内壁施黄釉,碗心以绿彩饰立龙,龙鳞甲坚密,张牙舞爪,身形矫健。碗外壁口沿饰古钱纹饰一周;腹部饰折枝寿桃纹,花枝间饰火焰纹,胫部环饰如意云头纹。拍品器底以赭彩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种赭色款识或为皇家祭器独有,通常为加绘于预先制成的器物上,也有覆于原青花款上者,存世较少。纵观本品胎骨细致,彩釉醇和,刻画精湛,为康熙御窑上品。
lot 534
清道光•青花八仙祝寿图碗(一对)
款识:“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10.8cm.Diam;4.8cm.High×2
RMB: 200,000-300,000
备注:带木底座
说明:敞口,弧腹,圈足。以青花绘纹饰,碗内青花双弦两周分列口沿、碗心,以作区隔。内壁釉色清洁爽亮,碗心绘福、禄、寿三星松林齐聚,寿星高额举桃,福星束发伸指,禄星持杖旁观,旷空山野之间,逸趣闲情。碗外青花双弦两周分列口沿、圈足;外壁青花绘“八仙过海”。
汉钟离袒腹举捧还魂扇;李铁拐拄杖紧握仙葫芦;蓝采和宽衣洒带挑花篮;韩湘子凝神远望吹横笛;曹国舅高抬绰板;张果老谨抱鱼鼓;吕洞宾负剑直身,何仙姑轻盈持莲,八仙共踏行于海,仙周流云飞卷,衬托仙容善貌。底部正中青花书“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整器釉面莹润泛青白色,青花呈色沉稳,承袭乾隆晚期至嘉庆青花技术,绘画精细生动,为道光御窑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