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付款交割展览交易
清中期竹根雕仙人乘槎
41.5×11.5×17.5 cm
来源:清玩雅集会员旧藏。
参阅:赵胜土主编,《疁城仙工——明清嘉定竹刻特展》,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年,第75页。
此清中期竹根雕群仙乘槎摆件,取古竹连根雕斫,色若蒸栗,包浆醇厚。通体以圆雕为主,间施镂雕、阴刻诸法,将仙人浮槎之典化作立体重屏。槎舟似截断昆仑虬根,舟中双松交柯,主干皴裂似披龙鳞,松针簇聚若碧云垂天,蔓生藤萝穿梭其间,皆借竹根瘿瘤巧化天然纹理。
众生散坐其间:槎首醉翁袒腹指天,衣带翻飞似挟飒飒松风;槎尾高士肃立论道,眉目传神若闻“齐物”玄音。更有舟子俯身摇橹,举重若轻;童子持扇侍立,憨态可掬若跃纸。人物开相或疏狂,或肃穆,须发皆以游丝阴线精镌,各异情态栩栩如生。
细观松针层叠,刀锋起落间现没骨之韵;人物顾盼,须眉点染处含写意之神。此器品相完璧,人物虽多仍各具风神,精微中显磅礴气象。竹根本易裂蠹,能历二百载春秋不损分毫者,已属琅嬛奇珍,况兼刀法集嘉定派之大成?实为案头清供之逸品。
Lot 2124
清竹雕八仙笔筒
12.2×11.7×15.5 cm
笔筒以一段细密竹节制,直筒状,平口圆身,底部设三矮足。造型简洁,皮色深沉,包浆古朴。采用通景式构图于筒身刻八仙祝寿图。岩间石桥之上,南极仙翁手握如意,骑在鹿上,回顾身后童子。童子肩上扛杖,趋步随行。葱郁松树下,汉钟离、曹国舅、张果老、何仙姑与蓝采和依次而行。
一旁岩崖上,铁拐李倚坐,韩湘子在侧,葫芦中仙气袅袅逸出,融于山中。另一端松下石间,簇围吕洞宾,三童子分别持宝剑、葫芦和手杖,吕洞宾则拂尘在手,醉容满面。身前立仙鹤两只,姿态各异。
笔筒构图饱满,山景人物繁密,以疏朗山石协调构图,疏密得当。雕工精美,人物丰富生动,场景层次分明。所雕人物神情毕现,苍松浓密,崖石叠嶂,是一件极为精彩的竹雕佳作。
Lot 2100
清早期竹根雕寿星童子摆件
16.5×15×18.5 cm
出版:赵胜土主编,《疁城仙工——明清嘉定竹刻特展》,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年,第44-45页。
展览:疁城仙工——明清嘉定竹刻特展,嘉定博物馆,2020年10月1日-11月1日。
此件以细密竹根为材,循势造形,融仙家瑞气于天然竹理。寿星头部向前隆起,朵顾丰额,裹巾发馨梳于脑后,庞眉深日,长髯垂胸,笑容可掬。着宽衣大袖,衣褶层叠垂然而下。端坐假山之上,左手捧持如意,右手揽持蝠童子。
周围七个童子神态各异,有跨肩掏耳者,有持桃嬉玩于老人双膝间者。假山上童子或持仙桃或持如意,情景风趣,气氛祥乐。
雕刻刀法以圆雕、深浮雕为主,刀工娴熟,衣纹细劲清园,疏密相间,将寿星之慈祥、童子之稚批刻画得生动细腻。此作借“群仙祝寿”之典,桃实累累喻“瑶池献瑞”,葫芦中空藏“壶天洞境”,文人案头陈设,可瞻仰祈寿,可卧游仙山。
Lot 2123
清早期顾宗玉作竹雕西园雅集图笔筒
15.5×15×17.3 cm
展览:疁城仙工——明清嘉定竹刻特展,嘉定博物馆,2020年10月1日-11月1日。
此清早期竹刻神品,色若琥珀,肌理莹润,包浆沉古,乃嘉定派巨擘顾宗玉匠心独运之作。竹人施高浮雕绝技,刀法浑穆沉雄,于方寸筒壁构通景山水人物。虬松盘踞如苍龙探海,针叶叠翠若碧云垂天,枝干嶙峋处隐现斧劈皴法。
松荫下三叟围展画轴,阴阳图式昭昭,其一怀抱小童回首侃侃而谈,其二手持如意捻须凝思,其三展颜称赞,身后小童吹笙奏和。画面中心亭阁飞檐,其中褟陈博古,高髻仕女凭几而坐,教子读书,孩童脚踏鼓凳,顽皮回首,似闻亭外趣事,山石绿荫相隔,崖壁间小童手持如意驾鹿而行,随从疾趋相语。亭外阶下三位小童嬉戏玩闹,绘声绘色。
其艺深得嘉定竹刻精髓,构图疏密有致,人物顾盼生姿,亭台、松石、人物三层空间以山石、松树相连,空白处刻“宗玉”印款。竹理经三百年摩挲,绛紫晕色如霞沁骨,刀口棱角犹存金石之气,足证传承之谨。此作融高浮雕、透雕、阴刻于一器,层次立体,栩栩如生。此器集文人意趣、刀笔神工于一体,堪为案头清供之逸品。
顾珏,字宗玉,活跃于康、雍年间,上海嘉定人。工刻竹。继承嘉定竹派朱三松、沈兼神髓,又不落前人窠臼而独立门庭。以巧穷毫发为经营方略,另辟蹊径,自成一格,引领玲珑巧致一派,精刻而成的笔筒,其老树危桥、悬崖绝涧,遮掩压叠可数十层次,端奉辗转欣赏,有幽远无际之致。每制一器,少则数月,巨构者必经二载始成。《竹人录》对顾珏评价甚高,认为“朱沈相承,平淡天真,纯以韵胜,珏则刻露精深,细入毫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