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就是这么快2025

名称: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就是这么快2025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8.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0691086

更新时间:2025-05-14

发布者IP:14.26.161.236

详细说明

  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就是这么快2025

  齐白石 1864-1957

  贝叶工虫

  镜心 设色纸本

  96×33 cm. 约2.9平尺

  RMB: 6,000,000-8,000,000

  题识:白石老人齐璜画于城西鸭子庙后铁柵屋。

  钤印:借山翁

  展览:“世纪丹青—吴昌硕·齐白石作品展”,荣宝斋主办,2017年。

  出版:

  1.《南黄北齐—黄宾虹·齐白石书画选》,第200-20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2.《齐白石作品珍藏卷》,第116页,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3.《世纪丹青—吴昌硕·齐白石作品集》,第170页,荣宝斋,2017年版。

  贝叶草虫是白石老人取自然小物而独创的绘画题材与风格,既有较好的整体效果,又有细致入微的细部刻画,被画界誉为一绝。贝叶即菩提树叶,于北方并不得见,《西域记》中记载:“即毕钵罗树,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后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等正觉,因渭之菩提树。”《广东新语》则说:“叶似柔桑,二月凋落,五月而生。”

  白石老人在广东,广西游历时,见菩提树叶很有画意,就特别采来夹在画稿里,经常欣赏,后来就创造出工笔贝叶来。他画像纱一样的贝叶用极细的笔,先把叶的主茎画出,然后再添网状脉,最后再薄施淡彩。老人所画工笔贝叶,用的是写意笔法,笔笔见力,生动可爱。老人曾说:“客论作画法,工粗孰难,予曰笔墨重大,形神极工,不易也。”这句话提醒我们工笔草虫贝叶最终应该将笔墨和“形神”都展现出来。工笔贝叶并不是一味纤细的描摹,更要进行剪裁,提炼和概括。

  花卉草虫虽为自然小物,却为白石老人所重,兼工代写地将其汇聚画中,不但使其焕发出自然生命与人文精神的光彩,更涵育着生命哲理和生活意趣,从而也反映出白石老人善良淳朴的乐观精神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此幅《贝叶草虫》是白石老人工笔与写意的完美结合,草虫皆以工笔绘就,又以写意补景枝干。全作描绘了秋景一色,红色蜻蜓在空中灵动飞舞,树梢之上知了相趴,两只草虫姿态皆为朝下俯瞰,似在引观者入画;其下枯树之上零星散落了几片贝叶,其红暗淡泛黄,以极细密错落的线段描绘出段段叶筋,将秋天树叶即将枯萎之感完全呈现。

  树下两只草虫刻画更为细腻,体态如此之小,能画出虫爪的已是不易,但白石老人不仅绘就出精密的结构,还将虫爪之毛刻画而出,真可谓细致入微,令人叹为观止,表现出其极强的绘画功力。整幅构图富于新意,画中充满纵深与层次、错落与虚实。白石老人的“贝叶草虫”可谓是其名副其实的杰出创造,改变了唐代以来“评画以禽鸟为下,而蜂蝶蝉虫又次之”的评画标准,提升了草虫画的品格,成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艺术瑰宝。

  齐白石 1864-1957

  鱼虾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09.5×33.5 cm. 约3.3平尺

  RMB: 300,000-500,000

  题识:九十五岁白石老人画于北京。

  钤印:齐白石

  此图白石老人自署“四百三十八甲子老人”,为1936年,白石老人此时七十三岁。人画俱老,此图笔墨纵横,随意挥洒,气韵非凡,是白石老人晚年书、画、印均上乘的精品力作,而以横幅构图,在齐白石数万幅作品中亦十分罕见。

  白石老人一生酷爱梅花,创作了多幅梅花图,他将自己的性格、思想和人品也融入高洁清雅的梅花之中,以梅花知己自许,尝言“梅花性命诗精神”在其所居庭院之中,植梅数枝,尤喜在雪积梅树时,伫足观赏,其爱梅之心,情痴意真。

  初观此幅红梅图,即为其不凡的气势、灿烂的笔墨所震撼。构图别出心裁,以少胜多,二枝红梅占据了大部分画面,齐白石以篆籀之法写成了梅花苍劲有力的枝干,枝柯交插,坚韧如屈铁,气足墨酣。画花瓣不用勾笔,而是以笔蘸朱红直接点染而成,再用浓墨点蕊点萼,疏密相间,浓淡有别。大朵浓艳的梅花点缀于浓黑的枝条之上,物质的衰老与精神的彰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那一枝奋力向上伸展的红梅更是给人以昂扬的生命活力。左侧留白题咏梅诗一首,诗画相映,于简单之中见丰富。

  《红梅图》为齐白石1936年游蜀时所作书画精品,为王瓒绪旧藏,被誉为“治园藏白石老人四大精品”,其流传经历颇为曲折。

  王瓒绪,字紫泥、治易,号治园居士,四川省西充人,早年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后曾任29集团军总司令、四川省政府主席、第6战区副司令长官、重庆卫戍总司令等要职,在征战南北之闲暇,雅好丹青,收藏有唐人《妙法莲花经》卷、宋拓《韩琦墓志》、宋人院画册页、元人《仙山楼阁图》扇面、冒辟疆《草书诗文》轴、徐渭《草书诗文》轴、王铎《草书诗文》轴、傅山《草书诗文》轴、蓝瑛《疏林远岫图》轴、李复堂《秋葵图》轴、罗聘《研山图》卷等历代名家画作,邀请姚石倩、曾默躬长住治园公馆内为其鉴定、编目,国画大家陈子庄年轻时即其侍从。1932年9月28日,黄宾虹、吴一峰游蜀时间,曾应王瓒绪邀请,与赵遗三、姚石倩等鉴赏所藏古画(详见吴一峰《入蜀纪游》)。

  1931年,王瓒绪通过姚石倩向齐白石赠送婢女寿华和财物,请白石老人为其治印、作画。白石老人在《白石诗草》中记之甚详,文曰:“王君治园与余不相识。辛未春,以书聘游重庆,余诺之,因时变未往。闻余苦于磨墨,赠以小婢,又闻家山伤财,担赠负千金。愿余身健,长进药物。恐余冬寒,远寄绵绵。神交之道,虽古人未有能如治园之笃者。因感,余梦见荆州。百回尺素倦红鳞,一诺应酬知己恩。昨夜梦中偏识道,布衣长揖见将军。”

  1936年,齐白石应王瓒绪之邀,携胡宝珠、齐良年、齐良止游览四川。齐、王两人神交多年,终得相见,白石老人兴奋之余,洒笔创作出了不少佳作,此图即是其中之一。此图原为一屏四幅,分别绘寿桃、紫藤、雁来红、红梅,其中“雁来红”上有篆书“秋声”二字。此花鸟屏绘制精美,形制特殊,与1932年齐白石绘《山水十二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同称“治园藏白石老人四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