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合作流程标准费用
傅抱石 1904-1965
清荫雅集图
立轴 设色纸本
丙申(1956年)作
125.5×64 cm. 约7.2平尺
RMB: 15,000,000-18,000,000
题识:光炜先生教正。丙申九秋重阳前二日,抱石金陵并记。
钤印:傅、抱石大利、抱石得心之作
方毅(1916-1997)题诗堂:胜景瑰览。方毅题。钤印:方毅书印
裱边:
1.傅二石(1936-2017)题:云山苍苍,瀑声扬扬。先父之风,山高水长。先父所赠胡小石先生是图笔走精灵,气撼人魄,一派高风雅韵,实为先父极为难得之精品也。先父与胡公定交于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后期共同筹建江苏省国画院和省书法印章协会,情谊甚浓。现江苏省国画院院名乃当年先父请胡公所题。岁月沧桑,恍如昨日,不禁感慨良久矣。丙子(1996年)夏月,傅二石题于金陵。 钤印:傅、二石
2.亚明(1924-2002)题:胡小石字光炜,当代学者、书法家,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国画院筹委主任,省书法印章协会会长。长与抱石先生笔墨相交,故为多年好友。当年余在胡府与先生同赏此图,难得之精品也,匆匆四十年矣。丙子(1996年)清明前二日
近松山庄东屋亚明获观并题。 钤印:亚明书印、合肥南门
关山月(1912-2000)题签条:清荫雅集图。傅抱石遗作。关山月题签。 钤印:山月
上款:“光炜先生”即胡小石(1888-1962),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斋名愿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浙江嘉兴。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艺术家、国学大师。于古文字、声韵、训诂、群经、史籍、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书画之学,以至辞赋、诗歌、词曲、小说、戏剧,无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学、书学、楚辞、杜诗、文学史最为精到。曾任金陵大学教授,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与陈中凡、汪辟疆并称南大中文系“三老”。建国后任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主席,南京博物院顾问等。傅抱石与胡小石定交于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后期共同筹建江苏省国画院和省书法印章协会,情谊甚浓。
出版:
1.《傅抱石百年诞辰特供邮品》纪念“傅抱石百年诞辰”筹备委员会办公室,南京长风堂博物馆。
2.《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展》第73页,江苏省人民政府、文化厅、江苏省国画院。
3.《荣宝斋》2006年第3期,第107页,中国美术出版社。
4.《傅抱石全集》第三卷,第134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5.《百年撷英》,第190页,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三》,第1420页,故宫出版社,2014年版。
傅抱石与胡小石笔墨定交于三十年代。四十年代是同在大后方的知音。五十年代后期,共同筹建江苏省国画院和省书法印章协会。傅二石题:先父与胡公“情谊甚浓。”
1942年“壬午画展”是傅抱石金刚坡巅峰期的开端。其在此时创作《云台山图》,详细追述了一千五百多年前晋代“画云台山记”的丹青文脉。并题著“云台山记”,洋洋洒洒小楷千余言。为傅氏研究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重要成果。虽然如今已无法得见顾恺之原作,但傅抱石努力想象还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演绎,将中国山水画的独立,向前推移到一千五百年前。
卷尾有郭沫若、徐悲鸿、沈尹默、胡小石等题跋。知己同好们共同称赞此举。胡小石于沙坪讲社长题:“吾尝谓文学与书画,每代同变。正始以降,玄风大张,士大夫崇美自然,嗣宗叔夜遂启登临之兴,过江而后䆮以成俗,模山范水之篇什,一时特盛。兴公天台、右军临河、谢女登山诸道人石门,以迄渊明、康乐其尤著者也。书人操翰,若羲献父子,乃舍分而攻草草者,刍狗万物,冯冯翼翼,超影存像,玄风之标也。其在画家,则有顾长康、鼎彝文镂,控抟飞走,汉画率取资人事,今日所遗诸石刻可证之。至长康乃始藻绘山川,遂为中土山水画之祖。观女史箴中射雉之景,单椒孤秀,犹足想见其大略。画云台山记首论岩壑结构,文字譌敓难读。抱石再四校之,更揣其意为图。抱石忍穷饿以治艺事,用力至勤。此卷望古遥集,含豪邈然。其笔墨嵯峨萧瑟处,大类明季诸贤。书画可以论世固不能不令人深致屏营耳。”将傅抱石忍穷饿、治艺事,勤力重新构筑这卷“中土山水画之祖”的过程和意义绘成绘色记录下来。
四十年后的1996年,亚明回忆起丙申1956傅抱石初作此图时,在胡小石家中见到叹为观止的情况。题下边跋称胡公:长与抱石先生笔墨相交,故为多年好友。当年余在胡府与先生同赏此图,难得之精品也。力赞二人的友谊之淡长坚固。本幅胜景穿越时空依然难掩光芒,是傅抱石为知交好友所绘的难得的精品力作。
新中国初期,美术界出现了一股改造中国画的大潮。反映在理论上,普遍都主张艺术应该反映生活,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去。1953年,艾青在《谈中国画的演进》中又提出了“新国画”的问题,主张“新国画”必须“内容新”“形式新”,进而要求“画山水必须画真山水”“画风景必须到野外写生”。正是这种号召引起了中国画坛上一股写生高潮。这种思潮也深刻影响了“新金陵画派”画家们的创作思想,亚明提出了“时代变了,笔墨不能不变”的口号,要求中国画的笔墨能够“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傅抱石在“动”和“变”的美学思想指导下,为使自己的笔墨跟随时代,紧扣时代脉搏,拥抱新时代、新生活。
1956年傅抱石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赴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颇感振奋与感动。傅抱石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发言全文发表于《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文化部召集列席全国政协会议的美术工作者开会,傅抱石也欣然受邀出席。1956年10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南京分会筹委会成立。1957年2月,江苏省政府批准成立江苏省国画院筹委会,傅抱石推荐吕凤子为主任委员,筹委会由吕凤子、胡小石、陈之佛、傅抱石、亚明五人组成。1958年1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南京分会筹委会改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1960年3月,江苏省国画院正式成立,傅抱石任院长,亚明、陈之佛、钱松嵒任副院长。同年9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组成“江苏国画工作组”。江苏省国画院的成立为江苏绘画汇聚了最坚实的有生力量,画家们开始认真思索传统中国画如何为祖国山河立传和如何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
从1951年开始,傅抱石画了多幅《雨花台》。在参酌实景的基础上,仔细经营画面。与四十年代《云台山记》时期相比,傅抱石在五十年代中期的高仕观瀑图中参照了大量的实景,对于瀑声暄的描绘显然更为气壮山河。由于是绘给长年相伴的知交胡小石,自然传统笔墨的神韵部分保留得相当充分。二人作为国学大师,对文化根脉的持守。高山流水觅知音。三五好友会聚于草亭之中,正是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认同。傅抱石有别于坚持隐逸的传统,乐观积极地开创了一条“以传统修辞承载现代经验”的中间道路。这种张力正是其艺术历久弥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