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参拍需要什么合作流程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参拍需要什么合作流程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7.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0690871

更新时间:2025-05-14

发布者IP:14.151.33.91

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参拍需要什么合作流程

  傅抱石曾说:“我对于画面造形的美,是颇喜欢那在乱头粗服之中,并不缺少谨严精细的。乱头粗服,不能成自恬静的氛围,而谨严精细,则非放纵的笔墨所可达成,二者相和,适得其中。我画山水,是充分利用两种不同的笔墨的对比,极力使画面‘动’起来的,云峰树石,若想纵恣苍莽,那么人物屋宇,就必定精细整饬。根据中国画的传统论,我是往往喜欢山水、云物用元以下的技法,而人物、宫观、道具,则在南宋以上。”因此,他在《满身苍翠惊高风》中也无比细致了刻画点景人物,三个高士分别着素衣、紫衣、褐衣,颜色鲜艳,衣纹须眉纤细入微,或佇立观瀑,或指点交谈,大有呼之欲出之妙,并与山石形成一种对比的趣味。不可否认,傅抱石在观瀑题材的作品中点缀身着上古衣冠的文士儒生,目的不外有二:一是令观者仿佛置身其中,对瑰丽奇伟的景色感同身受,二是通过人物的渺小反衬自然山川壮阔雄浑的宏大。

  “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无论宋人写真,还是元人求古,亦或是明人写意,都离不开文人骚客特有的闲情逸致。诗情画意,表达岁月飞逝的眷恋,追忆往昔的快意,思考人生的哲理。在笔飞墨舞与山清水音交相辉映之间,《满身苍翠惊高风》流动出一种自然山水、个人情感兼融的适意,高山飞瀑、草木烟雨孕育出妙笔生花,传递了清韵雅趣。

  这里,林壑、飞泉、流烟、高士,共同组成了自由恣肆的图画;动与静、虚与实、疏与密,全力谱写了一曲激昂澎湃的交响乐。所谓“往往醉后”,傅抱石有忘我的怡然,也有自在的闲适!

  傅抱石 1904-1965

  海天落照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04.2×60 cm. 约5.6平尺

  RMB: 13,000,000-18,000,000

  题识:海天落照图。傅抱石重庆西郊制。

  钤印:抱石私印、往往醉后、抱石得心之作、踪迹大化

  徐云叔(b.1947)题签条:傅抱石先生海天落照图。徐云叔署签。钤印:徐氏、云叔

  出版:

  1. 《大美术》C1期,第64-65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2.《中国文物报》,2008年4月16日。

  3.《傅抱石名作精选集萃》,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4.《傅抱石信息资料·2》,第105页,南京博物院,2009年版。

  著录:

  1.《傅抱石研究文集》,第431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版。

  2.《光和影的音乐·中国现代山水绘画的用光艺术研究》,第32页,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版。

  说明:徐云叔,1947年出生于上海,书法家。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美国纽约中国书画会会员,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等职。

  传统中国画中,表现海洋的作品不多,直接表现太阳的作品则更少。这大约因为传统中国画的发端和发展主要在内陆,又在观念上不重于光影变化的描绘的缘故。

  傅抱石先生29岁时曾赴日本留学,接触过东洋和西洋的艺术。尽管他倾心于石涛和传统文人艺术,但其艺术观念始终是较为开放的,他一生的艺术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所谓“笔墨当随时代”(石涛语),正是这一观念和实践的显着标志。

  抱石先生画海,也直接描绘太阳。从其传世作品考察,1940年在四川画过《观海图》;1942年又画过一幅同题作品,汪东(旭初)曾为赋《画山水歌》;1946年还画过一幅名为《洪涛万里》的海景。50年代后,由于行踪的扩大,海景作品就更多了。至于直接描绘太阳,50年代后始渐多见,50年代前则仅见此《海落照图》。

  《海天落照图》一半为山,为石,为礁,另一半为波涛起伏、浩瀚无际的沧海。沧海接天,相接处半轮红日徐徐落下,满天绯红的霞光,映照着滚滚海涛,也映照着山礁,这是何等壮丽的景色啊!落日只有与大海结合,才有这种壮阔的,绚烂的,让人襟怀为之开拓的景象。

  山在无垠的大海面前,似乎失去了它的高度,对照着其小若豆的登山观海者,它的雄姿才得以显示。披风踏浪登上山崖者六、七人,约有老有少,有文人雅者,直面浩瀚和绚烂,惊异者有之,赞叹者亦有之。先生略作点划,其神其态便跃然图中了。山石之法,混用乱麻与拖泥带水诸皴,纵横不拘,乱头粗服,复加以大笔点厾,一派淋漓苍莽气象。画上钤有“往往醉后”一印,很可能是先生饮酒微醺中所作。那种恣肆的笔墨,那种浩然的气息,恐怕都是醒者难以获得的。

  画上另一印“抱石得心之作”,说明作者的自我认可。“得心”者,得意也!“醉后信笔两三行,醒来却书书不得”,说的是怀素作书,醉笔解除了自我拘束,往往是醒后不办的!抱石先生嗜酒有癖,画前饮,或边饮边画,其之于画一如怀素之于书,何其相似乃尔!

  此图未署年款,从画风和题款分析,应是先生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作品。这一时期,正是作者画风初成的重要阶段。十余年后的1957年,抱石先生在罗马尼亚的康士坦“妈妈呀”疗养院,恰逢海上落日,写生为图,又题曰:“海天落照”,时代、景色都大不同于前了,但海天落照的壮丽,不能不再次打动先生,促其付诸笔墨。这有趣的画题的重复,告诉了我们一位真性情的大艺术家—傅抱石!

  ——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