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联系方式成交居然这么高
当代 蔡朝忠 紫檀雕刻《鱼戏莲叶西》
作品钤印:蔡
尺寸:43x15x8 cm
估价:RMB 20,000-30,000
蔡朝忠:是。它是受汉乐府《江南》的启发,“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第一眼见到这块小叶紫檀材料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个题材。材料上的白皮部分俨然天然的莲叶,鱼在莲叶下嬉戏,一幅很有意趣兼感染力的画面。
Q
作品尺寸虽然不大,但从细节上,能看出来您花了不少心思,比如鱼的选择与排布。
蔡朝忠:要在方寸间,把“鱼戏莲叶间”的意象呈现出来,还是有难度的。体型大的鱼比如鲤鱼,显然不太合适,最好还能舍弃刻画鳞片,鱼的外形介于写实与写意间是最理想的。我们当地有一种叫“白条”的小鱼,非常符合这一需求。
排布上,有意强调了对比,一侧只雕一尾鱼,另一侧则是成群的,也可以视作一尾在东,多尾在西,在想象的空间里穿梭游动。
其实,创作过程中有些东西是不好言传的,比如这件作品的名字。有位朋友问我,为什么取名《鱼戏莲叶西》,而不是取它的上一句“鱼戏莲叶东”呢?思来想去,这好像是出于一种认为鱼戏莲叶西是最合适的直觉。
直觉又可以转化成自觉,自觉的东西多了,就形成了一个创作者的风格。从这个角度说,一个真正的创作者,是不必过分忧虑自己的创作是否过于传统的,因为你的起兴动念,无形中总会带有当下时代的审美烙印。
吴伟业
致张埙信札
清写本
1张
44×17.5 cm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应诏北上,官至国子监祭酒。工诗文,长于七言歌行,为娄东诗派开创者,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
此件为吴伟业致其婿张埙函,据信中“足下嘉礼既成”“成家伊始”之语推测,当作于张埙迎娶吴伟业第六女后。吴公在信中对张埙多有嘱咐,诸如“多费之后凡事从俭”等。
Lot4421
杨翰
致石坞信札
清写本
3通9页
10×24.2 cm、12.5×23 cm
杨翰(1812-1879),原名汝栋,字海琴,号伯飞,直隶河间(今河北河间)人,生于四川。书画皆善,性好山水,并喜碑刻。著有《志林》《画谈》《诗话》《息柯杂著》等。
此件为杨翰致石坞函3通9页,谈及家中操办喜事、吴碑题跋等事。杨翰曾长居湖南,先后任永州知府、常德知府,公务之暇,常登山临水,搜求金石书画,与何绍基等湘中名士交游甚密。此函据内容当作于杨翰任职湖南时期或其后,与石坞相约“八月间再晤于星沙”。
Lot4422
袁昶
致谭献信札
清写本
4开
25.5×22.5 cm
袁昶(1846-1900),字爽秋,浙江桐庐人。清光绪二年(1876)进士,官至江宁布政使、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工诗文,为同光体浙派诗人的代表。富藏书,将藏书编订为《永慕堂藏书目》。
袁昶与谭献为挚友,二人同为浙江人,同好藏书,同为杭州诂经精舍编校,同为同治六年(1867)举人,同为张之洞门生。此函当作于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孝达师)调任湖广总督后,谈及“以公(谭献)掌经心讲席外,闻新设两湖书院”。经心书院为同治九年(1869)张之洞督学湖北时所创建,曾聘谭献为书院讲习。信中袁昶亦谈及近况,言词颇为消沉,但仍心系藏书,言“百念灰冷,所以寸心不死者,架上聚书三万卷不曾编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