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室贵族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征集截止时间

名称:英国皇室贵族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征集截止时间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7.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0602608

更新时间:2025-05-08

发布者IP:203.168.21.141

详细说明

  英国皇室贵族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征集截止时间

  吴昌硕、沈石友双铭文征明篆“谦”卦砚

  13.3×19.7×4.9 cm

  砚铭:

  1.离观。老缶。

  2.《易经》谦卦第十五全文。嘉靖十有三年岁在甲午清和望后。长洲文征明篆于宝观堂。吴鼐刻。

  1.受益在谦。履道如砥。双眼恒青。观天下士。甲寅华朝。石友属。吴昌硕铭。

  2.易称离为目。观示中虚情。此砚额有眼。并列如双星。缶题协谦卦。文明表和平。挥洒聊自适。非笑由群盲。石友作。盅渊书。

  出版:

  1.《沈氏砚林》,沈石友辑,民国原拓本。

  2.《鸣坚白斋砚谱》第三册,第四砚,虹隐楼藏,民国时期拓本。

  3.《吴昌硕砚铭》,日本红白社,1958年。

  4.《砚林》第五十三砚,松丸东鱼编辑,日本白红社,1970年。

  5.《沈氏研林》第五十三砚,日本二玄社,1981年。

  6.《沈氏研林》第53砚,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

  7.《中华砚文化汇典•砚谱卷•沈氏砚林砚谱新编》第53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工作委员会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年4月。

  光绪八年(1882),三十九岁的吴昌硕颠沛半生后,终于在友人的资助下于江苏捐得小官,官虽小,也算是个有编制的“酸寒尉”了。春季,他已经把妻儿继母都迎至苏州,又因好友金杰送了一件三代古缶,自此有了“缶庐”的号——以后,他将以这个号名遍天下。所以,对于他的人生而言这也算别有意义的一年,他跟沈石友(1858-1917)的定交,也正是在这年的苏州。两人此后金石交往三十多年,无论是在诗文的切磋、艺术的砥砺还是生活的扶持方面,都是持续、积极且富有建树的,那是一段掌故家眼中标准的艺坛佳话。而这段佳话的最佳注脚之一,就是那本凝聚两人心力的著名砚谱《沈氏砚林》。

  吴昌硕((1844-1927)

  沈石友虽生于富贵之家,然中年后家道中落,本来就性格疏淡的他更无意于世事,唯以诗言志,以砚比德,一生爱砚成癖。民国六年(1917)去世后,其子若怀费时六年将沈氏生前藏砚中的一百五十八方精品拓制成谱,每部四卷,共制作一百部,即为著名的《沈氏砚林》。自此,世人方可纵览沈氏藏砚之水平与规模,其所藏涵盖自汉、晋、唐、宋至元、明、清等历代各式砚,多为吴昌硕亲自书铭镌刻的精雅之作,且其中不乏历代名人旧藏之物,如武虚谷的杜工部像砚、黄文节公真像砚、李清照藏砚、傅山自用砚等。此方吴昌硕双铭,沈石友作诗、萧盅友书铭的“文衡山篆谦卦砚”,即是《沈氏砚林》中的名品之一。

  此砚为老坑端石砚,有盒,材形硕大周正,中间斜坡式砚堂平浅舒缓,砚额有一对“圆晕相重,黄黑相间”的石眼,整砚线条流畅挺拔,气质大方雅正,颇合前人所称砚有“方中矩,直中绳,平中衡、大以正,安无倾”五德之旨。砚额右上有吴昌硕篆书铭“离观”二字,砚侧一边吴昌硕作行书铭:

  交益在谦,履道如砥;双眼恒青,观天下士。甲辰花朝,石友属,吴昌硕铭。

  另一侧为沈石友作诗、萧盅友书铭:

  易称离为目,观示中虚情,此砚额有眼,并别如双星,缶题协谦卦,文明表和平,挥洒聊自适,非笑由群盲。石友作,盅渊书。

  砚底则是文征明(1470—1559)所篆《周易》“谦”卦的卦爻辞: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六四,无不利,撝谦。《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落款“嘉靖十有三年岁在甲午清和望后,长洲文征明篆于宝砚堂”,当在1524年。

  “谦”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唯一六爻皆吉的大吉之卦,其卦上卦为坤为地,下卦为艮为山,为地下有山之象,比之人则象征德行高洁而能谦逊不显扬,但万事却因此而能达到最佳结果。按文征明的落款时间,此时他应是55岁,正好是在北京任翰林院待诏的第二年。文征明本人的性格以及他的书画,也都是一副平和谦逊的君子模样,与此砚不事雕琢、素雅简净的气息正可匹配;而这年其实在京城正因为“大礼议”之争而搞得大臣们人心惶惶,受牵连被杖责一百多人,此时在自用砚上书“谦”卦,既是砚之佳铭,又是喻人警言,内心或渴望借此“明哲保身”,可谓人与砚与铭三者高度统一。而其小篆圆融细劲,结字高古,也是内敛中包含力量,颇有峄山碑之风。文征明传世小字以小楷为多,画卷后偶见篆书跋文,此篆书铭自是难得的金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