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艺术品交易拍卖机构

名称: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艺术品交易拍卖机构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7.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0587901

更新时间:2025-05-07

发布者IP:117.61.111.157

详细说明

  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艺术品交易拍卖机构

  15世纪

  合金铜米拉日巴像

  H 9.6 cm

  米拉日巴坐姿随意安适,如大王自在坐一般,坐于铺有羚羊皮的双层莲花宝座上。其右手拢至耳后,这一手势象征这位诗人圣者咏唱神秘道歌的热忱;圣者唇齿微启,仿佛正低吟十万歌集之一。左手置于腿上,托一嘎巴拉碗。大师眼窝深陷,上眼睑微肿,双目微睁,眼尾上挑,唇角笑意明显,耳挂大圆珰,神情愉悦。他身着棉袍,右肩斜披一条禅修带,上刻“米”字型麦粒纹饰;搭于左肩的衣袍、袖口,同样錾刻精美的连绵花朵纹饰,边缘自然铺陈于台座之上;长发一缕缕披散于后肩,自然随性。大师坐下是双层莲花底座,羚羊皮的羊头、四肢和尾部自然搭在莲座四面,莲座浅束腰,莲瓣窄平,尖端微翘,立体莲瓣绕座一周。整像造型舒展灵动,带有一丝古拙意趣,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西藏15世纪米拉日巴造像作品。

  Lot 1301

  18世纪

  棉布彩绘释迦牟尼佛唐卡

  58×41 cm

  此幅唐卡,可谓是噶玛噶赤画派精美作品的一个极好范本。17世纪时该画派在西藏东部发展起来,其画作的特征是画面布局疏朗,留白较多,给人以空间广阔之感,且背景多采用浅淡的颜色,尤其善施绿色,画面的过渡空间多为绿基调。画面中央是释迦牟尼佛,外披橙红色福田格纹袈裟,内里红色僧裙以绿绦束于胸下,右手作触地印,左于置腹前结禅定印,表现的是他证悟成道时的场景。佛陀面相清秀,尖下颌,眉眼嘴巴均偏小,也是噶玛噶赤画派人物肖像的一大特征;佛陀跏趺端坐于蓝、粉色花瓣的莲台上,安放莲台的宝座由两头白毛绿鬃小狮子支撑,即藏地传说中的雪狮。佛陀宝座后衬桃型背光,背光顶端绘展翅的大鹏鸟,将佛陀护于其羽翼之下,协助他的有两侧人形的龙神,头上各探出几个蛇头。金翅鸟绘制得格外精细:头上长角,脸型似牛,却配以鸟喙,口中衔金链。他伸展双手持金链两端,作展翅翱翔姿;其尾羽与双翼均呈深绿色,与头顶的墨绿色云朵和谐呼应。二龙神居于摩羯头上方,粉色身摩羯昂首口大张,嘴角边,即宝座靠背两端,是以三块绿松石代表的摩尼宝。摩羯之下是骑着龙的童子(通常为童子骑狮羊兽,此处以绿身色长龙代替了狮羊兽),其下是背着长寿瓶的大象,背光左右两侧图案对称,形成了完整的传统六拏具。淡米色调的天界,三朵绿云承托着三位神祇,中央是红色身阿弥陀佛,端坐在幽幽放光的彩虹背光内,他头戴宝冠,周身飞舞着绿色帛带,双捧长寿宝瓶于腹前。他的左右是两位佛陀坐像,穿着袈裟僧衣,二人双手施两种不同形式的转法轮印。

  背光左上角的山石树木之间,描绘着一头棕色的小猴向立姿佛陀献上碗,佛身边立弟子一位。这让人想起佛传故事中最著名的情节之一:毗舍离(Vaisali)国猕猴献蜜。左上角则是作触地印的坐佛,让人联想起历史上佛证道的时刻。唐卡画面下方,左侧表现的是乾闼婆(香音神)在天空中庆贺佛证道,云朵下释迦牟尼的手势表明他正处于这一时刻,前景上还有信徒在向佛陀施礼,一身青色身相的金刚手在驱赶外道,另一组信徒在向他致敬。画面右侧,我们看到佛陀在一座看起来像皇家阁楼的小建筑物内传道,可能他是在向某位国王及其随从眷属说法。整幅画作结构严谨,画工细腻,画面极其整洁,线条流畅,笔墨素雅古朴,融合了汉地文人画的诗意意境与藏地文化传统,令画面兼具儒雅淡远的文人气质与藏传佛教的肃穆感,是难得一见的藏地唐卡绘画精品之作。题材相似的作品,可以参考著名喜马拉雅艺术研究学者艾米·海勒著《西藏佛教艺术》(Tibetan Buddhist Art)中收录的一幅噶玛噶赤画派作品,与本场这一幅的内容与构图几无二致。

  参阅:《西藏佛教艺术》(Tibetan Buddhist Art),艾米·海勒著(Amy Heller),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203页,图4-5。

  Lot 1302

  12世纪

  合金铜黄财神像

  H 8.5 cm

  黄财神,藏名藏拉色波,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养的五姓财神之一,为诸财神之首,因其身相金黄,故称黄财神。修持黄财神法,可消灭六道穷苦,增长福德、寿命、智能,以及一切物质与精神上的受用,财源茂盛,免除贫穷。

  此尊黄财神像,小巧但工艺极为细腻精致。主尊呈游戏姿坐于双层莲座之上,姿态轻松自如。右臂舒张至膝前,掌心向外托香橼,左手擒一只口吐长串珠宝的吐宝鼠于腿上,脚踏一只自莲台底部浮起的如意宝瓶,仪轨和造型,均与东北印度帕拉王朝12世纪左右的黄财神造像高度一致。脸庞圆润丰腴,双眉高扬且眉尾上挑,三目圆睁,目光炯炯,表情于顽皮中带着神祇自信的风采;冠带于耳后结扇形横结,这也是印度帕拉造像常见的表现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自颈后绕身一周的乌巴拉花环,一节节花苞相连,极为灵动自然。此像底座为浅束腰式双层莲座,上下沿均饰一道连珠纹,莲瓣扁平,上下对称排列,尖端微翘,增强整体莲座的立体感。作品整体造型洗炼生动,铜质古沉莹润,为一件精巧可爱的西藏帕拉风格作品。同期相似作品可参考美国新泽西纽瓦克博物馆的一尊西藏12世纪的黄财神像,与本场这尊财神像在材质、风格与装饰细节等处高度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