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怎么样拍卖藏品征集
关于陈鸣远作品的鉴定,过去学术界一直笼罩在民初上海倣古的阴影中,许多陶瓷学者对于紫砂工艺的不熟悉,还有一些近代宜兴陶工在考据上研究不足,因此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考古挖掘并没有发现可靠的陈鸣远真迹,加上陈鸣远作品大多是传世品,容易鱼目混杂于近代仿作,以致本来不算复杂的陈鸣远研究,让人如雾里看花难辨真伪了。
*《陈鸣远为简斋先生制款朱泥莲心》
相较于其他清初紫砂器,陈鸣远算是相对具备充足的研究资料,其生平事迹多次见于清代文人的诗文及笔记中,陈鸣远的作品风格、特点及品类也有文字的记载。尤其是陈鸣远与曹廉让的合作,曹题铭文便是一条重要的线索。紫砂学者宋伯胤先生从故宫博物院藏禹之鼎作《王士禛放鹤图卷》的卷末题跋发现曹廉让的书迹,与陈鸣远传世作品的书法铭文作为比对,这是鉴别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口。由此我们可以将这些具有曹氏书风的传器上的印鉴作为相对可靠的款识资料,相互比较其他不具铭文的作品,再逐步掌握这些符合款识条件的作品特点及陶艺风格,陈鸣远的艺术面貌终将越来越清晰。
*《陈鸣远为简斋先生制款朱泥莲心壶》
Lot1243
清康熙陈鸣远为简斋先生制款朱泥莲心壶
壶腹作八棱,塑以莲花瓣,卷叶成流,流口一任自然。藕节作壶鋬,蜿蜒灵动,莲蓬作壶面,嵌盖平整,并饰以七颗活动莲子,等距相间,造型活灵活现,浑然天成。一边刻“癸卯春,为简斋先生制,鸣远”并钤“陈“、“鸣远”篆书印章。书法铭文雅健,有晋唐人风格,笔法风格与庞元济紫砂著录《虚斋名陶录-下》中的“矮茄瓜水注”基本相应对。仅此,壶身镌刻“简斋先生”,其人或为清代美食家与文学家袁枚。而此壶造型上更似苏州文物商店所藏《莲形银配壶》相同,此件公家所藏,壶把已失,若评估器物的完整性,本拍品或是仅此一件。
*苏州文物商店所藏《莲形银配壶》
*《陈鸣远为简斋先生制款朱泥莲心壶》
全器以典型的清初含砂朱泥(硃砂)搏制,砂砾坚致,泥色赭红,窑火克谐,宝光潋艳。近观细审则见泥细砂粗,薄皮厚肉,莹润动人,恰如瓜皮质感,康熙特有的泥料气息流贯全器。因壶身较高,陈鸣远借鉴明季陶罐技法,将壶身分成莲蓬面、莲瓣、莲蓬底三段结构,上下接合。上端宛如佛光乍现,下段壶身饱满畜劲,张力充盈内蕴,棱瓣筋囊起伏相生,线面在收勒与饱胀之间,如呼如吸,有筋有肉,光影流转,神采奕奕。
*《陈鸣远为简斋先生制款朱泥莲心壶》
陈鸣远(1648-1734):号寉邨,一号石霞山人,又号壶隐。清初宜兴上袁村人。睽诸清初以降的宜兴史料,陈鸣远的盛名未曾稍歇。在历来宜兴陶人当中,陈鸣远的陶艺品位独占鳌头,作品迭翻新样,却又古韵盎然,可谓融古铸新,兼备制作光素、筋纹及花货三类造型的技能于一身,尤其善制自然型茶具、文房雅器,创作灵感汲取自江南田园,其象生作品风格自然写实,几可乱真却又极富巧思,堪称是塑镂兼长、技艺超群的全能陶艺大家,开创了有清一代壶艺文丽工巧的风格。
袁枚:清康熙朝人,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
*《陈鸣远为简斋先生制款朱泥莲心壶》镌刻与印款
钤印:陈、鸣远(身款)。
题识:癸卯春,为简斋先生制,鸣远(壶身)。
参阅:1.《宜兴紫砂》第72-75页,图18、19,文物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0年12月。
2.《宜兴紫砂珍赏》第68页,图37,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1992年1月。
3.《砂趣妙造-立行堂珍藏明清紫砂 ·上卷(囊中有物)》第58-61页,图14,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21年5月25日。
4.《紫泥-王度宜陶珍藏册》第46-47页,台湾出版,1993年10月。
5.《ZISHA-THE PURPLE SAND OF CHINA》P91-93,LOT29,E & J Frankel, Ltd.,April30th 2005.
6.《虚斋名陶图录·下》第145-148页,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3月。
7.《初梨藏砂》第39页,图19,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年5月。
备注:源自美国藏家。
9cm.high. /17 cm.wide.
450cc./29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