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室贵族国际拍卖公司服务如何总征集处
雍正朝此式珐琅彩万花锦纹器物见有落方框内四字楷书雍正本朝款者以及落堂名款者如本品,堂名款中见有“养和堂制”、“彩华堂制”以及“彩秀堂制”款,皆为内府御用之物。本品同类器存世极为少见,如本品之立件屈指可数。可对比香港佳士得2005年5月30日拍卖会第1264号,成交价180万港元,珐琅彩万花锦纹瓶,落双方框四字楷书“彩秀堂制”款,布局、纹饰风格与本品一致。
Lot 1035
清雍正
斗彩三多纹杯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D:7.2 cm
来源:
马钱特(S.Marchant)旧藏 ;
徐展堂先生旧藏 ;
香港拍卖会,2007年11月27日,Lot1705;
香港拍卖会,2008年12月3日,Lot2555;
北京拍卖会,2015年12月8日,Lot7403
本品外壁描绘斗彩折枝蟠桃、佛手、荔枝,以渲染手法绘画果实,淡雅柔丽,成功地表现出三多果实成熟的娇嫩质感。碗内心绘一折枝石榴花,底部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雍正一朝所制御窑瓷器素以精巧淡雅清新脱俗著称,其时斗彩花卉冠绝一时。本品当为雍正时期追摹成窑作品,并根据雍正皇帝个人审美品位化裁而成。“三多”题材,典出“华封三祝”,后常以此典祝颂人长寿、多福、多子。
此种雍正斗彩三多纹饰小杯为众多顶级收藏家专爱,且多以成对雅藏。同类几例,可见瑞士玫茵堂、香港天民楼、庄绍绥先生等所藏相类成对小杯,由此可见国内外收藏家对于此种雍正小杯的独好嗜雅。
Lot 1040
清雍正
黄地绿彩加洋彩福禄万代图小鸡心碗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D:12 cm
来源:
美国田纳西州私人旧藏 ;
美国瓷器与玻璃器学者、收藏家Dorothy Lee Jones(1927-2022)旧藏
本品呈鸡心状。内外皆施黄釉,外壁腹部暗刻祥云,施绿彩,间以洋彩绘红蝠,口衔系蓝彩飘带的绿彩葫芦,寓意“福禄万代“,画笔精湛至微。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式黄地绿彩加洋彩器为雍正时期创新品种,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撰《陶成纪事》中提到“新试浇黄五彩器皿”,即指此类黄地洋彩器;其轻巧俊秀,纤巧隽雅,胎质、釉料、绘画、款式无一不精。
故宫博物院藏品
上海博物馆藏品
本品造型端秀圆润,洋彩惊艳俏丽,当为雍正期同类器中少有的经典之作。上海博物馆藏有与本品一致作品可作参考,另见故宫博物院藏有制式、纹饰与本品完全一致,仅直径较本品略大,为十五公分者。
Lot 1060
清雍正
柠檬黄釉小盘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带旧包装
D:7.7 cm
↑向上滑动阅览
来源:
胡惠春先生旧藏;
纽约拍卖会,1995年9月23日,Lot429;
马钱特(S.Marchant)旧藏;
香港拍卖会,2011年6月1日,Lot3517;
意大利都灵私人旧藏
著录:
《暂得楼珍藏历代名瓷影诺》第三册,HebenD.Lng、仇焱之编著1950年,第111页,图131
《康熊、雍正、乾隆御瓷器》(mperial Poroakain of kangxi,Yongteng and Qianlong),马锐特(S.Merchant),1996年,第37页,图21
《近期入藏2012——私人收藏重要中国瓷器》(Fecsnt Aoquisitions2012-mportant Chinese Porcelain from Frwate Collections)马钱特(S.Marchant),2012年,第78、79页,图33
展览:
《康熙、雍正、乾隆御窑瓷器展 》(Imperial Porcelain of Kangxi, Yongzheng and Qianlong), 伦 敦 马 钱 特(S.Marchant),1996年6月9-25日,编号21 ;
《近期入藏2012—私人收藏重要中国瓷器展 》(Recent Acquisitions 2012—Important Chinese Porcelain from Private Collections),伦敦马钱特(S.Marchant),2012年,编号33
本品胎体轻薄,玲珑俊美,内外满施柠檬黄釉,釉色娇嫩鲜亮,彰显出雍正御窑的极高工艺水准。盘外底青花双框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本品著录
柠檬黄釉是雍正时期唐英督窑期间所创烧的黄釉新品种。其以西洋传入的氧化锑为呈色剂,烧成的黄釉色彩娇嫩,娇俏可人,因色如柠檬,故称柠檬黄釉。清代文献称之为“西洋黄”、“洋黄”。如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撰《陶成纪事碑记》记载了“岁例供御”的五十七种彩、釉,其中“西洋黄色器皿”所指便是此类柠檬黄釉器。
柠檬黄釉以雍正、乾隆二朝烧造最盛,其中又以雍正朝作品质量更佳。本品造型灵秀,白釉清透滋润,柠檬黄釉细腻均匀,且成对保存,是为雍正御窑无上珍品。
玫茵堂旧藏见有一对柠檬黄釉小盘,尺寸与本品一致,可资比较。
Lot 1074
清乾隆
松石绿釉凸花蕉叶螭龙纹小花觚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带木座
H:13.2 cm
H:14.6 cm (含座)
本品造型取法上古铜器。通体以浮雕兼松石绿釉为饰,其于胎体之上自上而下浮雕蕉叶纹、回纹、夔龙等,底部浅凸雕“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乾隆仿古摹古而不泥古,博采众艺,给乾隆瓷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本品正是此中典范。松石绿釉为雍正御窑新创,呈色淡绿至深绿不等,色深者似绿松石色泽,故以“松石绿”命名,为宫廷用器中的高贵色釉。
《清宫瓷器档案》记录
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二月十九日,(奴才)伊龄阿跪进……(交佛堂)珐(翡)翠釉拱花美人花觚成对……”,据上文可知,《清档》中所指“翡翠釉”即为松石绿釉,故而推测,此处所记“珐(翡)翠釉拱花美人花觚”或为本品之式样。
瑞士鲍尔藏品
检索公私馆藏,可知瑞士著名收藏家鲍尔藏有一件松石绿釉凸花夔凤纹梅瓶,其装饰风格和款识与本品相类。
Lot 1056
清乾隆
炉钧釉小赏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带木座
H: 24.7 cm
H: 29 cm (含座)
来源:
香港拍卖会,1994年10月31日,Lot638 ;
香港拍卖会,2015年10月7日,Lot3616
本品造型挺拔秀美,为清宫御瓷典范之作。通体炉钧釉,妍红紫兰融汇交织,如云如霓,翎羽光灿,于烈焰中幻化出别样瑰丽,可令赏者如痴如醉,是为炉钧釉中之上品。底部暗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乾隆早期官窑款识。
炉均釉即为雍正时期唐英督窑时在仿钧基础上创制的新品种,系两次入窑烧就的低温釉,其结晶体呈现出红、蓝、紫等色,并熔融一体。其中红色泛紫,似刚成熟的高粱穗色,称之为“高粱红”,清代《南窑笔记》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乾隆一朝炉钧釉色,除乾隆初期唐英督造作品外,大多无红点。本品通体“高粱红”斑随处可见,堪称乾隆炉钧釉瓷器中的佼佼者。
香港佳士得,1994年10月31日,Lot638
本品存世罕见,市场流通中仅见两例与本品相同,分别于1979年和1994年于洛杉矶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释出。另可参考一尺寸相同的天青釉作品,曾为英国铁路基金会藏品,售于香港苏富比,2024年4月9日,Lot3644,成交价高达368万港币。足见市场对于此式造型御器之喜爱。
Lot 1058
清乾隆
仿汝釉羽觞杯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L:11.4 cm
来源:
李氏家族(Lee Family)旧藏,1920年代得自于上海;
伦敦拍卖会,2014年11月5日,Lot9
本品呈腰圆形,两侧生半月形耳,如鸟之双翼,故名“羽觞”。通体施仿汝釉,釉色古雅厚润。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笔力劲健,为典型乾隆早期官窑款字写法。
羽觞为古人饮酒之用,饮时平端,双手执耳。其特点是若想一饮而尽,饮者身体必须中平正直。其造型可追溯至汉代,我国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西汉晚期彩绘夹纻胎漆耳杯、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三国(吴)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耳杯,即为此造型之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