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咨询中心中国征集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咨询中心中国征集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7.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0572382

更新时间:2025-07-20

发布者IP:14.151.17.235

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咨询中心中国征集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这幅悬挂在东林书院依庸堂的对联,道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开阔心境、崇高境界和浩然气魄,成为一代又一代学子的座右铭和生命格言。

  这幅联词的作者,正是明代东林学派的领袖顾宪成。顾宪成,字叔时,号泾阳,世称“泾阳先生”,谥“端文”。在万历八年(1580)中进士后历任京官。他直言敢谏,持正为官但反遭削职。二十二年革职还乡,同弟顾允成倡议修复东林书院(为宋朝学者杨时讲学处,原龟山书院),偕高攀龙等讲学其中。远崇孔孟,近习程朱,开启了知本立志的东林学风。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的大家风范,让社会上的志士仁人“闻风响附”,都以东林为楷模,东林书院亦享有“天下言正学者首东林”之美誉。

  1920年的东林书院

  此册诸札为顾宪成致业师张源洛及其后辈,大多为报近况、问起居,或谢雅乐之赐及听讲义利之训等事。其中一札谈及为乃师所作“志文”付梓前有所改动之细节,始涉及于学术,颇具意义。

  顾宪成墨迹罕见,传世极少,后页康、雍时周棫(顾氏曾孙婿)、黄天球(顾氏玄孙婿)已有“遗墨罕有存者”、“手迹存者绝少”之语。

  本册“如灵光独存”,是目前民间所存唯一来源可靠、传承清晰的墨迹。先由张家世守百余年;后为宪成重孙顾甲观(稷翁)从张氏搜辑;道光间改由宪成七世孙顾汝衡(临湘)收藏;嘉庆间数页还曾刻录秦氏《寄畅园法帖》中;近代顾氏后裔将手札赠予吴待秋,后传幼子吴青门,现由后人首次释出。

  其风义甚古,累累世谊,世泽俱绵。可谓“继往开来,有关世教至深且远,即泾臯之大训,东林之硕果耶。”尤可珍重。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3215

  顾宪成(1550-1612)

  致业师张原洛家族尺牍册

  册页(九页附十三页跋) 水墨纸本

  尺寸不一,约

  顾 ①27×24 cm. 约0.6平尺(每幅)

  ②27×19.5 cm. 约0.5平尺(每幅)

  ③24×24 cm. 约0.5平尺(每幅)

  跋 ①26×16 cm. 约0.4平尺(每幅)

  ②26×18.5 cm. 约0.4平尺(每幅)

  ③26×25 cm. 约0.6平尺(每幅)

  钤印:墨(半印,二次)、宪成(半印)

  鉴藏印:虎头后裔(背面,十次)

  出版:

  1.秦震均:《寄畅园法帖》卷二(第一通、第八通),清嘉庆六年(1801)。

  2.《寄畅园法帖》卷二(第一通、第八通),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

  3.蔡卫东:《多率胸怀与笔墨——〈寄畅园法帖〉中顾宪成四帖杂谈》,《中国书法》第282期,第42-48页,2016年。

  著录:

  容庚编《丛帖目》(二),第539,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1年。

  说明:

  1.此册共计二十二页,内含顾宪成手札九页八通,后有丁清度、黄天球、钱旭墀、华希闵、周棫、钱鋐、郑相如、钱守中、顾翰、顾汝衡、顾濂、李萼、顾翃、吴青门十三页题跋。顾氏八札中,第一、三、七、八共四通是写给其业师张原洛;第二、四通受信人为张原洛子(长子楷、次子朴、三子桢);第五、六通或寄给张氏孙辈。

  2.上款人:顾宪成的老师张原洛

  明代士人对王阳明“心学”由尊崇至叛离以至于抨击矫正,有一过程。顾宪成的老师张原洛(淇)即是一例。张氏少习阳明良知之说,壮游薛应旂(1500-1575)之门,后亟称朱熹,曰“毕竟盘不过此老”。(《泾皋藏稿》卷十六《明故学谕损斋张先生墓志铭》)薛氏从师于阳明弟子欧阳德,他也反对那些把王学引向异端的人,批评这些人是“世之堕于腐俗过于玄虚者”。晚年倾向朱学,重订《考亭渊源录》,并将此书授予顾宪成、允成兄弟,称赞朱熹之学。《明儒学案》中说宪成自幼性情沉毅,异于常儿,十五六岁时,从张原洛读书。后率顾氏兄弟从无锡赶至常州拜薛应旂为师。由此可见,顾宪成重建东林书院,恢复和发扬程、朱而斥王学末流的理学倾向,与其师承有着密切的关系。

  “东林旧迹”坊额

  “后学津梁”坊额

  3.泽于后世的东林学派精神

  “三声”“三事”,是当年东林学者立学、立志和立人的标尺。自明代以降,又以箴言与学规的高度,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心中,将伏在书案上、钻在书本里的他们拽将起来,使“家国事”与“圣贤业”自觉熔铸一起,合于一心。

  顾宪成是东林学派的精神领袖。人们称赞他为“一代大儒”、“豪杰而圣贤者”,认为他“文章兼之节义,道德合之功名。立朝固百折不回,居乡真一尘不染”(湖广御史钱春奏疏)。是“大节嶙峋”、“光明粹白”的“群贤领袖”。

  戊戌变法首领康有为,对顾宪成及东林学派极为称许“少读明学案,倾养在东林。高顾抗崇节,千仞振嵚岑。”

  新文化运动旗手胡适称道东林学者在灾难面前不避屠刀风节,称他们“赴汤蹈火,尚仗义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