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征集处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正规授权
清中期
紫檀嵌银丝三镶玉如意
L:42.5 cm.(如意)
56.5×14.5×28.2 cm
RMB: 400,000-600,000
此件如意柄身为紫檀,原皮壳包浆,柄身以银丝满嵌勾云纹。三镶玉年份久远,均采用透雕技法,雕琢云龙、瑞兽纹,工艺精细。故00221734 清中期紫檀嵌金银丝柄镶白玉雕花果纹三镶如意(如图),与本品类似。配清晚期的展示架,由底座和木嵌玻璃盖盒构成,既便于陈设,又能防尘。
陈于书案或座榻之上,颇具堂皇之气。
三镶如意是乾隆时创造的一种新型制。在以紫檀为主的竹木如意的首、身、尾三处留出位置镶入玉饰件,其中镶嵌古玉的特别为高宗所喜爱,称许为“汉玉香檀接柄长”、“得一含三趣可详”。这种三镶如意此后非常流行,还影响到竹木以外的材质,所嵌也不止是玉饰,还生出只镶首尾的两镶如意和只镶柄首的单镶如意等异型。
清 紫檀嵌白玉透雕花鸟纹三镶如意
清中期 紫檀嵌金银丝柄镶白玉雕花果纹三镶如意
如意,古人以一柄搔杖藉之,僧侣祈吉法器,文人书斋清玩,官宦礼敬之物,儒、道、释三教皆奉为“执友”,帝王将相拜为“握君”,今人对其亦有偏爱,不惜重金藏于爱室,纳于珍列。乾隆时期,如意已成为“联上下之情”的媒介,乾隆认为如意寓意吉祥,对臣下进呈的如意,一律全收。上行下效,如意进呈之制迅速社会化,每逢年节、庆日,官场之内仿效宫廷,上下递赠如意,“以迓吉祥”。乾隆中期回部平定,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面对充裕的原材料,乾隆明确提出 “不为圭璧为如意,薄古惭今好吉祥”,可见他对如意的偏好。
Lot 2381
清早期
黄花梨弧面枕箱
34.5×14.5×12.6 cm
RMB: 1,000-2,000
参阅:《风华再现——明清家具特展》,1999年,第178页。
枕箱黄花梨制,选材精良,纹理美观,色泽红润。箱底木料亦为黄花梨,其状态彰显着浓郁的历史痕迹。整器长方形,枕面微凹,过渡自然微妙,适宜枕睡。立墙为燕尾榫,工艺考究。正面平卧圆形面叶,云头纹拍子。背面镶铜条加固。掀开盖子,右侧设计了小暗格,可以收纳小件雅物,存、取物只需推动小盖板即可,且不拆开全器无法取下小盖板,设计有趣。
Lot 2382
清早期
黄花梨素笔筒
D:16.7 cm./H:17.6 cm
RMB: 1,000-2,000
来源:广州文物商店旧藏
笔筒花纹漂亮,鬼脸点缀,旋转观之,生动流畅。选取一段黄花梨木挖成,唇口圆润,微有束腰,造型优美。直径逾十六公分,比例合度,尺寸敦雅。筒身无雕饰,彰显和不破坏黄花梨本身的细腻质地及华美纹路。其色泽红润,端庄文雅,置于文房案上,美观且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