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收费标准热征中
清早期
紫檀龙纹大帖架
54×48×5 cm.(平的)
50×48×40.2 cm.(立起)
RMB: 300,000-500,000
来源:攻玉山房叶承耀医生旧藏。
展览:
1.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1997-1999,丹佛艺术博物馆
2.华盛顿,1997-2001,赛克勒美术馆,史密森博物馆
3.澳门,2003,澳门艺术博物馆
出版:
1.伍嘉恩,《攻玉山房藏明式黄花梨家具:禅椅琴凳》,香港,1998,P188-189
2.澳门艺术博物馆,《堂上清华:南阳叶氏攻玉山房藏明清家具》,澳门,2003,P40-41
帖架虽常见于明代绘画,但传世紫檀制者非常少见,且此件尺寸较大,更为难得。帖架托板以圆材攒接成格,设荷叶托子,可上下移动以备支承。搭脑罗锅枨式,两端略低,雕刻龙头,两两相望。正面雕出壸门,托板与撑架皆两边出头纳入底座臼窝,能旋转支夹托板或折叠平放于底座之内。底座格角相交,拐角处皆以铜条加固。
Lot 2396
清乾隆
御制紫檀原嵌银片拐子纹盖盒
35.5×23×7.6 cm
RMB: 250,000-350,000
铜鎏金款识:御制题耕作蚕织二图即用程书楼璹诗韵
盖盒原先嵌银片,宫中有此类,故00123517紫檀嵌银丝方盒(如图),即为盒盖镶嵌略粗的银丝,此盒所嵌铜鎏金款识极好。
盖盒紫檀制,牛毛纹显著,选料考究。盖面正中开光内嵌铜鎏金款识,此种开光题字样式在故00121973-1/8紫檀嵌玉乾隆御临兰亭八柱贴册页-第一册(如图)亦可见。其余盖面雕刻拐子纹,从圆形银钉推断,原先陷地内应为银片,已经遗失。盖内四角安弧形木材(一个遗失),使四角内侧圆润,便于支起锦面屉板。
左:《御制耕织图》织图之“络丝”
右:《御制耕织图》耕图之“耕”;
左:故00123517 紫檀嵌银丝方盒
右:故00121973 紫檀嵌玉乾隆御临兰亭八柱贴册页-第一册
元代程有《耕织图》绘本,可见《御制耕织图》耕图之“耕”,《御制耕织图》织图之“络丝”,此盒或为此类图典盛放之用。
Lot 2397
清中期
紫檀嵌银丝三镶玉如意
L:42.5 cm.(如意)
56.5×14.5×28.2 cm
RMB: 400,000-600,000
此件如意柄身为紫檀,原皮壳包浆,柄身以银丝满嵌勾云纹。三镶玉年份久远,均采用透雕技法,雕琢云龙、瑞兽纹,工艺精细。故00221734 清中期紫檀嵌金银丝柄镶白玉雕花果纹三镶如意(如图),与本品类似。配清晚期的展示架,由底座和木嵌玻璃盖盒构成,既便于陈设,又能防尘。
陈于书案或座榻之上,颇具堂皇之气。
三镶如意是乾隆时创造的一种新型制。在以紫檀为主的竹木如意的首、身、尾三处留出位置镶入玉饰件,其中镶嵌古玉的特别为高宗所喜爱,称许为“汉玉香檀接柄长”、“得一含三趣可详”。这种三镶如意此后非常流行,还影响到竹木以外的材质,所嵌也不止是玉饰,还生出只镶首尾的两镶如意和只镶柄首的单镶如意等异型。
清 紫檀嵌白玉透雕花鸟纹三镶如意
清中期 紫檀嵌金银丝柄镶白玉雕花果纹三镶如意
如意,古人以一柄搔杖藉之,僧侣祈吉法器,文人书斋清玩,官宦礼敬之物,儒、道、释三教皆奉为“执友”,帝王将相拜为“握君”,今人对其亦有偏爱,不惜重金藏于爱室,纳于珍列。乾隆时期,如意已成为“联上下之情”的媒介,乾隆认为如意寓意吉祥,对臣下进呈的如意,一律全收。上行下效,如意进呈之制迅速社会化,每逢年节、庆日,官场之内仿效宫廷,上下递赠如意,“以迓吉祥”。乾隆中期回部平定,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面对充裕的原材料,乾隆明确提出 “不为圭璧为如意,薄古惭今好吉祥”,可见他对如意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