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公告征集高成交率
本尊止贡巴大师造像,头部浑圆,发际线清晰规整,呈明显弧形,接近两旁鬓角部位转折僵直、棱角分明,是止贡巴造像的突出特点。面部刻画写实,双颊圆润,眉弓劲韧,双目平直,双唇肥厚,面带微笑,面容慈和,表情生动,神态坚定从容,高高的颧骨和硕大的双耳是其形象特征,如同上师真实再现。身姿挺拔伟岸,臂膀圆润厚实,四肢粗壮有力,结构匀称。内着交领僧坎,外着袒右肩袈裟。袈裟上以立体连珠串连成线,间隔出均匀的田格纹,连珠线呈银本色,保留了印度传统福田衣的特色,象征大师广种福田、修为广大无边。上师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双腿结跏趺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如同佛陀成道时的姿势,有如佛陀像相好之态,这一点与对止贡巴的记载也是相符的。手指修长灵动,脚趾刻画生动逼真。上师坐下莲座为束腰双层莲座,上沿饰一道均匀密实的连珠纹,双层莲瓣作工精美,片片饱满有力,层次分明,上下对称排列,绕座一周,装饰讲究,远非一般造像可比。
此尊鎏金造像为屈指可数的几尊仍配有嵌半宝石之阶梯式宝座以及华美背板的造像之一。背光上雕饰包括大鹏金翅鸟、摩羯鱼、狮羊兽和白象在内的四拏具,下方叠涩式嵌宝底座中央两端各雕有一只雪狮,可为第五样。另外两尊相似造像一件现藏于巴黎吉美博物馆(图4,博物馆编号MA 6032),另一尊现存于西藏墨竹工卡县东北的止贡替寺(图5,同上,89页,图5.12)。尤其是止贡替寺所藏这一尊,与本场这尊尤为相似,除去两位胁侍菩萨,尤其是两者背光边缘火焰纹的处理均如出一辙,上师开脸也更为相似。此尊造像的佛像与莲台底部均以鎏金铜板密封,其上饰有交叉金刚杵纹样。特别的是,有四枝莲茎自十字杵中央向外伸展,四莲茎顶端的四朵莲花于四杵头中间的空隙处绽放,这是极为独特的底封装饰手法,目前他处未见。图4与图5,吉美博物馆与止贡替寺所藏的两尊止贡巴像,均为此种制式的封底。(见2015年纽约鲁宾美术馆出版,Painting Traditions of the Drigung Kagyu School,DavidP.Jackson,87-89页。)
以上两例以及本场这件拍品或皆为丹萨替寺最富盛名之“吉祥多门塔”兴造,拍摄于1948年之照片则留下了几尊安坐于相似宝座上之上师像(见Czaja 及 Proser,《Golden Visions of Densatil》,2014,页39,图15)。随着吉天颂恭于1217年圆寂,为其所修造之灵塔前架上亦曾安放上师像(见图6,Olaf Czaja,《Medieval rules in Tibet》卷二,659页,图113)。
作为帕木竹巴两位座下大弟子之一,吉天颂恭于丹萨替之兴建中举足轻重。其曾担任丹萨替第二任住持,而在十二世纪晚期到十三世纪大部分时间,丹萨替寺以及直贡梯寺始终被视为紧密相连的两大法座(可参考Henss,《CulturalMonuments in Tibet》,卷一,页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