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香港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环球征集拍卖机构
14-15世纪
合金铜释迦牟尼佛(嵌银嵌红铜)
H 34.5 cm
此尊释迦牟尼成道像,头顶螺发整齐,肉髻高隆,宝珠顶严。眉心处白毫圆凸,眼睑低垂。整像由上等黄铜合金铸造,左手结禅定印,右手作触地印,表现的是释迦牟尼佛于菩提伽耶菩提树下降魔证道之典故。身材纤细匀称,但肩胸却浑圆饱满,腹肌明显,极力表现出佛陀的力量之美。着袒右肩袈裟,袈裟如丝薄柔滑贴体,衣缘和裙边做平行双连珠线处理,双连珠之间错红铜并刻麦粒、几何纹饰,在微细之处具变化,让观者目不暇接。佛陀手部、脚部刻画尤其写实,充分展现肌肤弹性。
宝座为华丽的仰覆莲座,深束腰,水滴状双层莲瓣对称排列,上下边缘各饰连珠纹一道,座背光素无纹;佛陀座前横置一金刚杵,象征佛法无坚不摧。此尊造像衣纹简单,薄而有弹性,左肩后饰鱼尾状衫脚,五官分外清晰,面相偏甜带笑,身材突显肌肉,极具力量之美,这些鲜明的艺术特征都是承继了印度及尼泊尔的造像特点。当时西藏造像风格得东印度传统影响颇深,后日臻成熟,自成一格,此像应造于当时西藏中部,匠人灵活运用传自印度帕拉之错嵌贵金属之技法,白毫、眼处嵌银,唇、指甲及衣襟边缘处嵌红铜,相互辉映,巧工夺目;威严的姿态,加之饱满的胸部和宽阔的肩膀,均是鲜明的东北印度造像传统,其左手掌心和双脚底心浮雕圆点,用以标记精神中心(脉轮),亦与东印度佛雕极为相似。尊像采用上等黄铜合金铸就,历数百年沧桑后,入手细腻温润,包浆醇厚,镶嵌工艺精湛,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佛造像精品。
Lot 1317
17世纪
铜鎏金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像
H13.3 cm
铭文款识:ཐཾད་མཁེན་པ་དག་དབག་བློ་བཟང་རྒྱ་མཚོ་དཔལ་ལ་ན་མོ
译文:顶礼通达无碍阿旺洛桑嘉措
此尊精美的人物雕像,塑造了藏传佛教格鲁派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1617-1682),他是西藏政治和宗教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阿旺·洛桑嘉措因其卓越的外交官和政治家技能而被誉为“伟大的第五代”,他是第一位在新统一的西藏中部同时担任精神和世俗领导的达赖喇嘛(在蒙古领导人固始汗的支持下)。他委托建造了世界上最令人敬畏的两座建筑:布达拉宫,他的总部和修道院;以及修建布达拉宫的同时,在其北侧开凿人工湖,并修建了供奉龙王的庙宇—龙王庙,庙里保存着17世纪非常精美的壁画。阿旺·洛桑嘉措是一位政治敏锐、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多产的哲学、冥想、历史和诗歌作家。例如,现在存放在吉美博物馆的精美的“黄金手稿”记录了他的密宗幻象,揭示了对藏传佛教仪式的复杂理解。
此尊五世达赖像,头留短发,双目圆睁,目视前方,身着质感厚重的僧服,领口、袖口和僧袍的边缘浮雕繁复的花朵图案,身后衣褶均匀从肩部垂下,在台座上折叠之后敷开,既写实又富装饰性;五世达赖左手持经书,右手于胸前施说法印,两腿被厚重的僧袍完全裹覆,腰间别有五世达赖喇嘛像特有的只露有杵头的普巴金刚杵,坐于双层雕花禅垫上。此像主尊坐下之禅垫及僧氅之处理细腻且华丽,周身刻大朵莲花与祥云纹为饰;特别是对织物纹理的精细刻划,与2016年9月14日售于纽约苏富比、以空前高价成交之第五世达赖喇嘛鎏金铜像(Lot161)颇为相近,可作参考。主尊座下禅垫背面刻有藏文铭文,根据铭文亦可确切获知雕像之身份:
铭文:ཐཾད་མཁེན་པ་དག་དབག་བློ་བཟང་རྒྱ་མཚོ་དཔལ་ལ་ན་མོ
转写:thams (cad) mkhen pa dgadbagblobzangrgyamtshodpal la namo
译文:顶礼通达无碍阿旺洛桑嘉措
Lot 1332
13-14世纪
棉布彩绘佛陀唐卡一组九幅
12.5×10.5 cm×9
这一组九幅小唐卡装祯于一条横帘之上,应是用作寺庙装饰之用。此九幅唐卡均为不同身色、结不同手印的佛陀坐像。居中为着菩萨装的无量寿佛,两侧各绘四尊佛装佛陀像。从佛陀面相刻画来看,高挑成峰的眉线,微微上挑的双目、下颌的双线、背光拏具的姿态与排列顺序,以及宝座下方怪面小兽的形象,均可显见13-14世纪时西藏流行的“噶当巴”唐卡之风,这一绘画体系包含了继承自印度的帕拉风格并融入了西藏本土元素的卫藏帕拉风格。此类早期彩绘唐卡作品,保存极为不易,此件帘饰上的九幅画作,品相完好,实为陈列收藏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