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环球拍卖档期成交金额
Lot 115呈现的萨迦班智达作为文殊菩萨化身,左右两肩上方盛开莲花,双手握持花茎并结说法印。他额间亦具“白毫”,根据古老经论,这是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的“三十二相”之一。作为一位学者与宗教领袖之成就,萨迦班智达如一座丰碑,其教法与著作在整部西藏文学史中备受尊崇。在被誉为“第二佛陀”的帕木竹巴之后,萨迦班智达被视为“第三佛陀”。此外,萨迦班智达也因使蒙古人归依佛教而闻名于世,他促成了萨迦与元朝之间的政治联盟,从此彻底改变了西藏的历史进程。
Lot 116所描绘的则是伟大的上师俄尔钦贡噶桑波,萨迦密法最受尊崇的两大权威之一。他于1429年所创立的俄尔寺彼时迅速成为“俄尔派”传统的核心,亦是西藏最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吸引了诸多极具才华的弟子。正如Jackson所述:“他们从西藏各地而来,不远万里前往此处,为从被视作金刚总持化现之俄尔钦获得灌顶与密法教授”(Jackson,《The Nepalese Legacy in Tibetan Painting》,2010年,页177)。俄尔钦同时也是一位成就颇丰的艺术资助者,其引导了纽瓦尔大师于俄尔寺的创作热潮,持续一个半世纪之久。此像呈现上师为一位年轻而自信的智者,纪念其为弘扬佛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Lot 107
错银错红铜密勒日巴铜像
藏中 藏 十五世纪
高27.5厘米
估价:1,500,000 – 2,000,000 港元
著录:
Marylin M. Rhie 及 Robert A. F. Thurman,《Wisdom and Compassion: The Sacred Art of Tibet, Expanded Edition》,2000年,纽约,页448,编号202(78a)
Marylin M. Rhie 及 Robert A. F. Thurman,《A Shrine for Tibet: The Alice S. Kandell Collection》,2009年,页23,图10
展览:
“Wisdom and Compassion: The Sacred Art of Tibet”,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1991年4月17日至8月18日;
纽约IBM科学与艺术画廊,1991年10月15日至12月28日;
伦敦皇家艺术学院,1992年9月18日至12月13日
密勒日巴,十一世纪的伟大术师、苦行僧与吟诗圣人,为藏传佛教中最具辨识度的人物之一。造像呈现此位噶举派大师身形魁梧、腹部丰满的形象,其一手环耳,为标志性的手势,象征其传扬信仰、虔诚与解脱的道歌。与此同时,其形象亦展现为一位云游山间的瑜伽士,头发成束,当胸佩戴错嵌著银及红铜的禅修带。与其他大成就者一样,密勒日巴亦行为离奇且不拘常规。
Lot 102
铜鎏金阿瓦都帝巴像
西藏 十五/十六世纪
底座刻藏文铭文,意为:
“精进行于甚深道,悉地成就已获得,
践行圣凡不二法,阿瓦都帝我顶礼。”
高17.5厘米
估价:800,000 – 1,200,000 港元
著录:
Meinrad Maria Grewenig及Eberhard Rist编,《Buddha: 2000 Years of Buddhist Art, 232 Masterpieces 》,弗尔克林根,2016年,页452-3,编号199
展览:
“Buddha: 2000 Years of Buddhist Art, 232 Masterpieces”,弗尔克林根,2016年6月24日至2017年2月19日
来源:
苏富比,纽约,1998年3月26日,拍品157
阿瓦都帝巴于十世纪统治印度东北一处地方小国,后来在大成就者达玛茹巴的引导下舍弃王位、皈依佛门,并获得“阿瓦都帝巴”之名,意指舍弃世俗财物与俗务的行者。此尊造像极可能出自一组展现“道果”法脉传承上师的造像群 ——“道果”为萨迦派最核心的教法。阿瓦都帝巴曾教授印度大师伽耶达罗(圆寂于1103年),后者将这一重要法门传入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