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征集处成交容易
清雍正-乾隆 青田石“石丈”(附原配紫檀座)
石高26.3厘米,连座高28.3厘米
铭文:石丈。安得不拜。癖过米颠。吴村先生命,孟烈书。瞿铄翁。古斌题。珊瑚一枝。兰诚。霜皮溜雨四十围。松泉。百尺龙鳞。
“乾隆初,扬州贺吴村君召性嗜奇石,常自入山采凿。遇有佳品辄手自磨砻,令朋辈书而刻之。”
——李放《皇清书史》
取整块青田石料,尺寸硕大,随形雕琢,其形如孤峰兀立,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宋·苏汉臣《秋庭婴戏图》(图1)中山石之状有极为相近的格调。淡青色石身时见黄色萦纡,如墨色晕染,得秦少游“碧水惊秋,黄云凝暮”之境。石有阴阳向背:阳面温润如玉,又似冻蜡;阴面见凿痕,肌理斑驳。对比强烈,相得益彰。附原配紫檀座,有束腰,壸门边缘起线,工艺考究。该石名曰“石丈”,曾为清雍正、乾隆时期烜赫一时的盐商、名士贺君召所藏。
图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苏汉臣秋庭婴戏图(局部)
石身有多处铭文,字皆精妙:
石丈。安得不拜!
癖过米颠。吴村先生命,孟烈书。
按,据宋人叶梦得所著《石林燕语》载:“米芾诙谲好奇……知无为军,初入州廨,见立石颇奇,喜曰:‘此足以当吾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言事者闻而论之,朝廷亦传以为笑。”(图2)“石丈”之名自此而出。“丈”者为尊称,“命左右取袍笏拜之”,尊之至矣。铭文中之“石丈。安得不拜!”“癖过米颠”者,皆用此典故。
图2 “石丈”典故
“吴村”即此石旧主贺君召。贺君召,字吴村,山西临汾人,清初盐商、名士,曾于乾隆初在扬州建造贺氏“东园”(图3),招揽文士相过从,名盛一时,编纂《扬州东园题咏》(图4),传为佳话,其事于清人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着墨较多。据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刻《临汾县志》载:“贺元杰:以孙君召职貤赠儒林郎;贺周祚:以子君召职赠儒林郎。”贺君召之祖父、父亲皆因他而获“貤赠”(封诰呈请朝廷移赠给先人),可见贺君召的社会地位。
图3 《扬州画舫录》中的“贺园”
图4 贺君召编《扬州东园题咏》
“孟烈”即缪孟烈,号毅斋,云间(今上海松江县)人,为贺氏“东园”座上宾。贺园甫一落成,园中盛开莲花,贺君召视作祥瑞,于是邀请一众文人纷纷题咏唱和,缪孟烈亦为赋诗四首(图5),收录于贺氏所编《扬州东园题咏》中。据铭文,“癖过米颠”为缪孟烈为此“石丈”主人贺君召所题铭。贺君召爱石成癖,被比作“米颠”之事,并非此石铭文一例,“扬州八怪”之一李鱓在其所作《东园招集同人讌会赋谢》中“贺监心情湖外赏,米颠衫袖石头缘”句亦将贺君召(“贺监”)与“米颠”并称,并自作注云:“先生磨琢石印,手捻包浆,山水云树,百怪千奇,海岳并拜先生矣。”
图5
矍铄翁。古斌题。
按,古代文士乐于将奇石喻为长者,继前铭“石丈”后,古斌复题铭曰“矍铄翁”。“矍铄翁”,语出《后汉书·马援传》:“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古斌,一名典,字慎五,号賸楼,江苏甘泉县(今扬州市邗江区)人。诗书俱佳,以书法名世。因此,古斌为贺君召收藏的奇石题文作诗应为常事。《扬州东园题咏》收录其多首诗作(图6)。
图6
珊瑚一枝。兰诚。
按,左镛,字兰诚,京口(今江苏镇江)人,擅诗、画,年少即有诗名,学书于王文治。前述铭文皆以石喻老者,若到此继续则未免有“依样葫芦”之嫌,于是左镛笔锋一转,题篆书“珊瑚一枝”四字。米芾曾写信与友人谈论其收藏近况,是为“行书珊瑚帖”(今藏故宫博物院)(图7),行文用笔纵逸迅疾,言及其所收藏爱物——“珊瑚一枝”,并信手绘出其形制。左镛取“珊瑚一枝”四字,可谓妙极。妙在两处,一则不落前述铭文之窠臼,二则继续用典,且借典故出处再次强调了在石癖方面贺君召与“米颠”之契合,诚为神来之笔。袁枚在其《随园诗话》对左镛的才思颇为肯定:“少年之诗,往往有句无篇,能通体完密者最少。京口左墉,字兰诚,年才弱冠,而风格清稳。”
图7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米芾行书珊瑚帖页
霜皮溜雨四十围。松泉。
按,铭文语出杜甫歌咏孔明庙前古柏之句:“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古柏行》)。“松泉”为江昱。
江昱(1706-1775),字宾谷,号松泉,清广陵(今江苏仪征市)人。清文学家、藏书家。所居“凌寒竹轩”,拥书万卷。尤精《尚书》,袁枚曾称其为“经痴”。著有《松泉诗集》《潇湘听雨录》《尚书私学》《韵歧》《山中白云词疏证》等。弟江恂,字于九,一作禹九,号蔗畦,官至知县、徽州知府,以劳卒于官。工诗,能隶书,善篆刻,富收藏,其“蝇须馆”藏书甲于江南,著《蔗畦诗稿》。清人蒋士铨为江昱所作《江松泉传》云:“君久困诸生中,嗜学安贫,不改其乐。偕恂坐凌寒竹轩,拥书万卷,上下古今,以著述酬酢,怡怡然。”“童年及见国初诸老辈,有圣童之目。长负文誉。”江氏昱、恂兄弟与贺君召交往甚密,《扬州东园题咏》所录二人诗作较多(图8),卷首题名“东园图”亦出于江恂之手(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