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方式香港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专业拍卖

名称:合作方式香港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专业拍卖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3.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0303245

更新时间:2025-06-29

发布者IP:14.26.161.236

详细说明

  合作方式香港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专业拍卖

  赵无极(1921-2013)

  紫气东来20.06.2000

  2000 年

  布面 油画

  114×146 cm.

  发表

  《林风眠师生作品集》,中国美术学院,杭州,2010年,第176页

  《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杭州,2023年,第286页至第287页

  展出

  “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2023年9月20日至2024年2月20日,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

  赵无极在《紫气东来20.06.2000》中尝试以「对比创造和谐」,别出心裁地使用紫色与黄色这样极具冲击力的色彩,让它们在画布上交会碰撞、层迭渐变,彷佛海天交融的奇景,掀起一场撼人心神的视觉狂潮。此作将互补色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尊贵的紫色与明亮的黄色交织碰撞,形成一幅壮美辽阔的画卷,色彩富丽,气象万千。这种明亮而奔放的色调,并非偶然的抉择,而是赵无极在千喜年前后对故乡、血脉深层认同的直接外化。

  苍穹顶端的紫色辽阔铺展,深邃而神秘,中间跃动的明黄与橙色,热烈而充满生命力,而画面下半段则以标志性的细腻「皴擦」与线条好似海面波涛,云卷浪起,水雾交织,霞光自海面腾升,一片灿亮夺目;而画面弥漫水墨的空灵气质与浓郁紫色的运用,不禁让人联想起老子经函谷关西去时的景象:「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霞蒸蔚,红日欲出,红光之前一团紫气缭绕徐徐向西移动,衬托左下方圣者倒骑青牛,施施而行,十足一幅祥瑞之景。

  赵无极(1921-2013)

  桃花源5.11.93

  1993 年

  布面 油画

  116×89 cm.

  发表

  《赵无极:抽象于你,具象于我》,Cercle d’Art出版社,巴黎,2001年,图版第40页

  《桃花源5.11.93》诞生于赵无极完成第二幅《向马蒂斯致敬》后的半年间,这既是一场创作上的延续,更是一次理念的升华。在这件作品中,赵无极进一步淬炼了从马蒂斯色彩哲学中提炼出的“无限空间”观念,并将其与自身多年浸润于东方水墨的实践相融合,以深邃的哲思和灵动的笔触,将西方抽象艺术的语言推向超然的精神高峰。

  此作大胆运用极具张力的画面分割,又赋予色彩极高的透明质感,使其宛若流动的光影,盈盈透亮。画面中央那条幽远深邃的藏青色甬道,则犹如宇宙间蜿蜒流淌的星河,把画面划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时空,在沈静与动感交之间,蕴含着跌宕的诗意。在构图上,赵无极引用中国山水画“计白当黑”的观念,让留白成为空间的延续,使观者的视线在空灵的色块之间自由游走,轻盈灵动,气势磅礡,将观者拉进画面营造的无垠自然、灵动交汇的宇宙时空。

  周春芽(b.1955)

  巴朗山之旅

  1992 年

  布面 油画

  100×80 cm.

  发表

  《缘起·绿狗:当代艺术家周春芽与藏家的故事》,中诚国际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22年,第53页

  展出

  “缘起·绿狗:当代艺术家周春芽与藏家的故事”,2022年7月14日至28日,中诚艺术,台北

  1989年从德国留学归国后,周春芽在很长一段时间潜心深读中国传统绘画,开始系统研究古代文人绘画,并在1992年开启了“山石”为体裁的系列创作。同年完成的《巴朗山之旅》有着当时极具前卫性的创新表达,画面抽象而性感,复杂又充满个人主义。画中激进有力的笔触和丰富的肌理体现出他对表现主义概念和技法的精湛把握,而虚、实、刚、柔、 疏、密形成的有机韵律感则来源于其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沉淀。线条、色彩所暗藏的狂欢,在周春芽笔下本身就是观念,“这是一种张扬而冒险的尝试”。他用纵情恣肆的奔放重新激发传统的活力,以形式实验为开端,专注于质感和肌理趣味的表达,最终找到了其未来创作的切入点。

  张培力(b.1957)

  水—辞海标准版

  1991 年

  单频道录像 彩色有声 A/P

  9分35秒 9'35''

  发表

  《1990-1999中国当代艺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2000年,第158页

  《巴黎,北京》,中国世纪,巴黎,2002年,第250页

  《新中国先锋艺术的诞生》,Scalo Publishers ,苏黎士,2005年,第391页

  《麻将》,Hatje Cantz Verlag,德国,2005年,第193页

  《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北京,2005年,第147页

  《张培力艺术工作手册》,岭南美术出版社,广州,2008年,第154页至第155页

  《记录。重复。》,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芝加哥,2017年,封面

  《张培力:从绘画到录像》,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出版社,堪培拉,2019年,第173页

  展出

  “中国前卫艺术展”,1993年,世界文化宫,柏林(非同一版数)

  “内外:中国新艺术”,1998年,纽约亚洲协会,纽约(非同一版数)

  “电视-视觉”,2001年,维也纳艺术宫,维也纳(非同一版数)

  “确切的快感—张培力回顾展”,2011年7月16日至8月14日,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

  “民间的力量”,2015年6月25日至10月10日,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

  “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2016年2月23日至4月5日,M+美术馆,香港(非同一版数)

  “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展”,2016年7月2日 至 8月28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张培力:从绘画到录像”,2016年8月27日至11月15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华全球研究中心画廊 (CIW),堪培拉(非同一版数)

  “记录-重复”,2017年3月31日至7月9日,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芝加哥(非同一版数)

  “世界剧场—1989年后的艺术与中国”,2017年10月6日至2018年1月7日,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非同一版数)

  “张培力:向上的”,2018年6月2日至10月21日,S.M.A.K.当代艺术博物馆,根特(非同一版数)

  “From…To…”,2021年9月4日至10月2日,Galerie nächst St. Stephan ,维也纳(非同一版数)

  “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2021年11月12日至2023年7月30日,M+美术馆,香港(非同一版数)

  “重新聚焦媒介:东亚录像艺术的兴起”,2022年3月5日至5月8日,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

  “星美术馆开馆展:开启START”第一季,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5月21日,星美术馆,上海

  “‘音顾’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声音创作三十年回顾展”,2023年5月18日,声音艺术博物馆,北京(非同一版数)

  “肖像的映象: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三)”,2023年7月21日至2024年11月5日,上海西岸美术馆,上海(非同一版数)

  张培力,作为85’新潮美术运动的代表艺术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他的作品形态多样,富于变化,往往从日常情景出发,表现出对重复、权力和荒诞性符号化的探讨。视频作品《水—辞海标准版》创作于1991年,是继《30 x 30》后,张培力的又一录像艺术创作,也是他第一件用媒体语言为自己的艺术主张服务的视听作品。本作共有3个版本,另两个现为香港M+美术馆和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

  在这场近10分钟的非典型的“新闻联播”中,播音员以标准语速播报着《辞海》中以“水”字开头的条目。审慎拘谨的播报形式与张培力选择的无意义词条,令作品看似严肃、官方实则带给观者一种强烈的荒诞感,解构的目的十分明显:通过“水”字这样的细枝末节和官方模式和腔调混合,质疑了权力对语言和沟通形式的影响,也刻意颠覆了传统权威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