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中信国际拍卖公司拍场时间2025征集启动

名称:澳门中信国际拍卖公司拍场时间2025征集启动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7.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0303126

更新时间:2025-06-29

发布者IP:203.168.22.114

详细说明

  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场时间2025征集启动

  关良(1900-1986)

  山边船影

  布面 油画

  43.5×50 cm.

  发表

  《华人艺术经典IV—关良1900-1986》,大未来画廊,台北,1996年,第26页

  《关良百年纪念展》,大未来画廊,台北,2000年,第30页

  《二十世纪中国西画文献—关良》,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9年,第214页

  《游弋中西:关良诞辰110周年作品集》,江西美术出版社,南昌,2010年,第194页

  《艺术巨匠-关良》,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庄,2013年,第11页

  《食洋而化、风神独韵—关良先生115周年诞辰特展画册》,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2015年,第258页

  展出

  “关良1900-1986”,1996年3月16日至4月2日,大未来画廊,台北

  “关良百年纪念展”,2000年4月19日至5月14日,大未来画廊,台北

  “食洋而化、风神独韵—关良先生115周年诞辰特展”,2015年5月16日至7月26日,龙美术馆,上海

  作为20世纪探索现代绘画的杰出先驱,关良的艺术生涯始终闪耀着融贯中西的探索之光。早年留学日本期间,关良研习西方现代主义,深受马蒂斯、塞尚的简练造型启发,归国后又不断探索中国水墨的写意之美。可以说,对东西方艺术本质的深入思考构成了关良毕生创作的重要线索,而其油画创作正是这位中国20世纪艺术宗师对“油画民族化”这一历史命题的最好回应。

  《山边船影》以对角线构图划分远近,近景一块峭壁位于画幅边缘支撑起画面,似乎是参照了塞尚《圣维克多山》系列的经典构图,简略距离感的处理,说明了印象派的基础已不着痕迹地内化于关良心中。周遭的山石、岩地以及灌木质感硬朗,给人以厚重之感。远方的流云、山峦、海绵,则明显趋于轻盈、流畅。在一重一轻、一繁一简的画面构图中,良公以国画写意之笔,以野逸的青绿和素净的银灰统领画面,营造了不同于西式透视法的景深与空间关系。

  林风眠(1900-1991)

  群鹭

  1950 年代

  纸本 彩墨

  70×70 cm.

  发表

  《林风眠全集》上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1994年10月,第155页

  《中国艺术大展作品全集(林风眠卷)》,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1997年5月,第43页

  《画坛拾微》,西泠印社,2006年3月,第84页至第85页

  《近现代中国绘画名家名作赏析》,西泠印社,2006年12月,第100页

  展出

  “迎接97香港回归中国书画作品大奖赛作品展”,1997年,中国美术馆,北京

  “花鸟”特别是鸟的刻画,也是林风眠盛期艺术的主要体裁之一。在1930、40年代,他最常画的是丹顶鹤,而到1950年代,林风眠更爱画鹭鸶,画法亦随之发生变化。他将对汉唐绘画、民间瓷绘“流动如生”线描的推崇融入画中,仅用几条线勾勒出白鹭的羽、尾和芦苇交错,营造一片平和与宁静的气氛。如郎绍君所说:“林风眠对力与美和谐之理想的追求,对迅疾的中锋运线的把握,在白鹭系列作品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

  方纸布阵的《群鹭》是林风眠成熟期花鸟画的典型,堪称是其“鹭鸟”题材中颇为精彩的一幅。画中六只洁白的鹭鸶在河岸浅滩悠闲漫步,四周野草丛生,雅趣盎然。简化的姿态中精准地传达了鹭鸶灵动的身形,既有草书的动势,又有楷书的严整。横向均匀排列的几何式背景渲染映照着描绘鹭鸶轮廓的优雅曲线,形成线与面,虚与实,曲与直,动与静的微妙对比。鹭这种活跃于水草芦苇间的鸟,在相对内敛内向的林风眠的笔下,成了排遣其孑然只身的无尽寂寞而发抒内心强大生命力的途径。

  林风眠(1900-1991)

  紫藤花与青衣仕女

  1947 年

  纸本 彩墨

  69×67 cm.

  发表

  《体艳》,太活艺术空间,台北,2007年,第52页至第53页

  《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者—林风眠》,亚太国际艺术顾问有限公司,台北,1999年,第104页至第105页

  抗战胜利后,林风眠重返国立艺专西画系担任教授,并随着学校南迁杭州与家人团聚。1947年,他选择辞去教职,偕夫人及女儿定居玉泉寓所,在西湖畔开启了一段难得恬淡的艺术创作期,《紫藤花与黑衣仕女》即完成于此时。对于历经战乱漂泊、长期与亲人分离的艺术家而言,杭城岁月堪称精神栖居之所——既享天伦之乐,又在包容开放的西子湖畔文化氛围中,重新思考中西艺术融合之道,最终淬炼出独树一帜的“林风眠格体”。

  《紫藤花与黑衣仕女》是一幅典型的时装仕女图,体现了林风眠熟练自由的笔法,以及对墨与水彩的掌控力。画中的摩登女子高鼻、阔眼,身着黑色洋装,卷发披肩,带着迷人的浅笑,为此后同一题材作品中所罕见。黑白对比营造的轻盈的光感,洋溢着印象派式的清新自然,捕捉了一种东方特有的含蓄美感,特别是利用生宣发散的效果赋予色彩自然的变化,艳而不俗,具有浓郁的抒情性,这是林风眠笔下所创造的融古今中外的女性美。“中”和“西”的区隔在此已然消失,呈现出崭新的当代语言。

  丁衍庸(1902-1978)

  青蛙与金鱼

  1965 年

  木板 油画

  45.5×30.5 cm.

  发表

  《丁衍庸油画全集》,衣淑凡编,财团法人立青文教基金会,台北,2020年10月,第 298 页,编号184

  来源

  熊玉英旧藏

  丁衍庸的油画数量极为稀少,可统计出的数量未及300件,多为迁居至香港后,60年代至70年代所创作。而其中以金鱼为创作题材的油画作品,存世可见仅有5幅,皆为油彩绘于木板之上,本季呈现的《青蛙与金鱼》即为其中年份最早的两幅之一,其珍稀不言可喻。本件源自丁公高徒熊玉英女士。熊女士为丁衍庸至香港任教后的第一任女弟子,60年代师从丁衍庸学习油画与水墨,为丁公的得意门生。此幅作品为丁公直接赠予,画作富饶意趣之外,也同时为两人师生情谊的最佳见证。

  在本作中艺术家以羊毫毛笔取代油画硬毛笔进行创作,笔法流畅,气运自然。此件《青蛙与金鱼》是以中国传统水墨的羊毫笔绘制而成的油画作品,丁衍庸于此作中融合野兽派的色彩、立体派的多重视角、中国画的文雅意境以及哲思于一炉,是其领悟东方绘画之精神,并掌握西方创作之技法后,将两者融合并转化为自身创作语言的最佳诠释。蛙为实,金鱼为虚;第二层则可外扩至四维空间,将整体木板画作视为一个三维空间,无论金鱼缸、方桌或青蛙皆为虚,只有画外的观者才是精神上真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