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征处费用是多少
亚洲显赫私人珍藏
张大千《扁舟觅桃源》
设色纸本 镜框
创作时间:1981年
尺幅:109 x 54.5 cm
题识: 不与世浮沉,岂随波下上。世已无桃源,扁舟欲何往。八十三叟爰写于双溪摩耶精舍,时梅雨初霁,风日软美,弄笔为乐。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辛酉(1981年)
来源:中国近现代画,2012年11月26-27日,编号1119
估价:HK$10,000,000 - 15,000,000
这幅《扁舟觅桃源》,是张大千晚年泼墨泼彩艺术炉火纯青之作。时年83岁的大千先生已在台湾摩耶精舍定居多年,历经半生漂泊,其艺术风格也由转向更具东方意蕴的写意境界。
作品泼写兼施,肆意泼彩与细腻勾勒之融合愈加熟练。画面主山以大片石青石绿泼洒而成,在多重矿物颜料的挥洒、层叠、交融之下,既显露出厚重如宝石的浓郁,又有细微色差所产生的微妙肌理,远观彷如落日馀晖映照半山,营造出如梦似幻的仙境氛围。画家再以写意笔法勾勒亭台楼阁及小舟人物,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跃然纸上。
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世以来,「桃源」成为隐逸仙境的代名词,为后世文人不断吟咏。大千并未直接描绘桃花源的具体景緻,而是以大胆的泼墨泼彩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意境,让桃源始终保持着神秘、迷人的氛围。
相较于大千「巴西时期」那种璀璨套目、气势恢宏的抽象风格,80年代他在台湾创作的泼墨泼彩多带有一种静谧的诗意,彷彿回归到中国传统文人所追求的隐逸。例如此作中,山头可见传统皴法回归,亦加入了楼阁小舟等具象点景元素,都反映出画家晚年回归中国文化本源的创作取向,与早期纯抽象创作之趣味俨然不同。
题识「世已无桃源,扁舟欲何往」道出画家一生的追寻与感慨。此句本是大千年轻时的一句画跋,当时战乱频仍,他辗转流离,渴望一方淨土而不可得。此后数十年间,无论身在巴西、美国或台湾,他始终以园林筑梦,从圣保罗的「八德园」、加州的「环荜庵」到台北的「摩耶精舍」,每一处中式庭园都是他对心中桃源的追求。
事隔多年,风霜满鬚的大千回台定居,却也无缘再回故乡。他再以此句题画,似是回顾一生,颇有感慨无奈之意。但末句又题「梅雨初霁,风日软美,弄笔为乐」,又不失其一贯的乐观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