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室贵族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询盘咨询合作收费
LOT 5207
清雍正 青花穿花龙纹大凤尾尊
「大清雍正年製」
H 70cm
估价待询
来源:
香港重要藏家收藏,购于上世纪80年代,后于家族中承传
此器呈凤尾尊式,通体绘青花五爪飞龙,姿态各异,气势万千,穿梭折枝繁花之中,枝叶翻转灵动,花朵各具风貌。穿花游龙,图案雄伟,气势恢弘,彷佛宣告海内之地,帝德无远弗届。此尊尺寸硕大,绘饰宏壮,为清朝瓷匠精工巧艺之证,炫耀盛世辉煌,将雍正帝的思古之情,华丽雄浑之品味,纳于一身。龙纹乃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最重要之纹饰,象征帝王及皇权,此尊青花发色浓艳,纹饰强而有力,以堆栈法画制,仿效早明青花瓷深浓带黑斑效果,反映出当时瓷匠的高超技术。
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
LOT 5208
清康熙 青花龙纹小茶叶罐一对
「大清康熙年製」
H 11.2cm
估价:HKD 5,800,000 - 6,800,000
来源:
1. 民国著名古董行“荣兴祥”,北京,1945年以前
2. 纽约私人收藏
3. 纽约苏富比,1989年12月6日,编号195
4. 纽约苏富比,2019年3月20日,编号508
此对盖罐造型精巧,圆口、短颈、丰肩、鼓腹,下腹内敛,圈足。瓷胎坚致细腻,釉面洁白光润,纹饰简洁内敛,外壁绘制龙赶珠纹,龙纹下颚兜齿,牙爪锋利,毛发飞扬追赶火珠,威风凛凛。
此对盖罐,于素净白地上,仅绘逐珠龙纹,无须赘饰,此种清新雅丽的御用瓷器应为刘源设计,他与臧应选共同发展了康熙御窑瓷器,开创了与明代不同的风格,印证康熙官瓷之多样化与当朝特色。刘源(约1638-85年),康熙十八年(1679年)诏命入京任画师,1682年已奉命为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臧应选设计瓷样。《清史稿》记载:“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由各极其胜。”
据《清代瓷器档案全集》载,“热河行宫梨花伴月西围房存康熙款青龙小盖罐10件。”依此描述,档案所载可能即为本品。热河是清代皇帝的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又称之为避暑山庄,这里所藏均为皇帝御用器皿,益可证本品之可贵。
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
LOT 5244
清雍正/乾隆 白玉浮雕云龙纹六方瓶
H 25.5cm
估价:HKD 4,800,000 - 6,800,000
来源:
乾坤堂,香港
出版:
乾坤堂,《猎古研珍》·贰,2009年,香港,页106
本器身由整块白玉雕成,玉质洁白,致密温润。立体圆雕瓶身,瓶体为六面瓶式,直口带唇,束颈鼓腹,高足。瓶身外壁运用高浮雕技法雕成带角五爪苍龙,龙首低开于瓶腹,形神苍老威猛,五爪、龙须均刻划精细,其身向上延伸至瓶口,身体长曲,似在攀附在瓶外面,神态灵动迫真。瓶口亦雕有一火珠,为典型龙赶珠纹的配搭,线条柔美,浑然大气。其馀瓶身部份则为素面,表示工匠对于玉质甚有信心,将美好的材质以最素雅的一面示人,不必加以装饰。
清代帝王雅好古物,尤其是乾隆时期的玉匠在仿古玉器的制作中,根据玉料的形制,灵活改变了旧有的组合关系,或是加进了一些新创的素材,故有“师古而不泥古”的风气。在仿古玉的纹饰方面,兽面纹、龙纹是最常用的纹饰,然而早期完整且具有意义的结构,此时已完全解体,成为纯粹装饰用的图案。清帝对古物的推崇,除了追慕淳朴古风、修养德行的原因外,或许还有些对自我功业的彰显。因为,这些古器物像征著圣王的时代,如今在其统治的年代里重现,并且是以三代至汉所无法获取的大块玉料制作,使得玉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精美莹润之作比比皆是。
此玉瓶即为乾隆时期宫廷陈设用具之典范,整器以上等白玉雕就,用料硕大却毫无绺裂瑕疵,实为难得,非皇家制玉而不可为。立体圆雕,飞龙腾于云间,盘绕瓶壁追逐宝珠,显现苍劲矫捷的气势,龙纹雕琢精细,纤毫毕现,瓶身不施纹饰,刻意以素面表现,更显其典雅大方。此种造型在清代玉雕中时有所见,乾隆帝曾在他的御制诗中认为这样的造型安排像征“戒奢”、“守土”,并具有规谏进德的作用。玉器质地和纹饰的雕琢要比陶瓷难得多,在工艺价值上更显其珍贵。玉瓶在清宫玉雕中占有重要地位,多用于陈设或插花。通观此瓶,用料端方精良,玉质洁白温润,凝若浓脂,刀工细腻流畅,造型古朴厚重,琢刻规整,展现了雍正至乾隆朝宫廷制玉的风范,精工细作,雍容华贵。此类玉质的六方瓶式,可参考佳士得香港,2013年5月29日,编号2134,其为清乾隆青白玉云龙纹六方觚,技法和造形都可资参考及比较。两岸故宫亦藏有龙纹仿古玉器,可见清代帝王对此类器型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