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合作方式参拍费用多少

名称: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合作方式参拍费用多少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5.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20221937

更新时间:2025-04-10

发布者IP:117.61.100.221

详细说明

  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合作方式参拍费用多少

  Lot 765

  王穉登《赠汝相诗卷》

  水墨纸本 手卷

  1592年作

  29.2 × 615厘米

  书家自题引首

  张伯谨署锦盒签条

  估价:1,000,000 – 1,500,000 港元

  来源:

  陈干(1836-1893后)旧藏

  周肇祥(1880-1954)旧藏

  出版:

  《中国历代法书名迹全集》,(日本)东京堂出版,一九七八年,页111至144

  王穉登,字百谷,江苏无锡人,移居苏州。嘉靖末年,北游太学,成为大学士袁炜之宾客。后因袁炜得罪了掌权宰辅徐阶,而未受朝廷重用,终身布衣。百谷师出名门,“尝师从文徵明”,文徵明卒后,遂“主吴中词翰之席达三十余年”。王穉登擅书,隶、篆、行皆妙,所谓“片缣尺素,人争宝之”。其书风受吴门影响甚剧,主瘦,用笔偏长,王世贞评其“出入浮父(黄姬水》、公瑕《周天球》而加尖峭”,“行书自为一体,骨法从孝侯碑来,布置稍加己意,时作隶书,亦入妙境”。

  本卷书于1592年,墨韵一气贯之,用笔瘦不露骨,遒劲不凡,乃其晚岁佳作。王穉登于本卷共抄录自作诗十三首,皆其客居杭州时所成,内容涵盖酬答友人、游览行记等。考其足迹,百谷先后到访杭州南屏净慈寺、灵隐寺、西湖钱王祠、钱塘昌化伯邵公废墓等地,这些行迹亦可从其与吴中人士交往的记录中得到进一步印证。例如,1586年,王穉登与王世贞、汪道昆、华仲亨、屠隆、潘之恒等在杭州共举“南屏社”,活跃一时,本卷开篇第一首即《僦居南屏僧舍》。另,卷中第四首《雨中游天竺》载于《武林灵隐寺志》卷八;第六首《七夕同诸君集南屏寺》,亦载于《南屏净慈寺志》卷八。

  前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旧藏

  陶德曼博士

  (Dr Oskar Paul Trautmann)

  陶德曼博士(Dr Oskar Paul Trautmann,1877–1950),德国外交家,在近现代中德关系史中地位举足轻重。1931年,他获派往北京出任驻华公使,至1938年离华。1933年,他担任中德文化协会会长,其后数年,在德国柏林、法兰克福多地举办中国画展,展出公私藏品,旨在令德国观众“从中国思想、中国感情作出发点,来观察中国画,以求认识永在的真美……”

  Lot 678

  溥儒《洞庭秋晓》

  水墨纸本 立轴

  131 × 63厘米

  1932年作

  估价:500,000 – 800,000 港元

  展览:

  德国法兰克福,中国研究所,“近代中国书画之趋势”,1936年10月至11月,并列于展品目录册编号39

  德国柏林,公主宫,“近代中国画”,1937年5月至6月,并列于展品目录册编号45

  德国克雷费尔德,弗里德里希・威廉博物馆,“近代中国画”,1937年9月至10月,并列于展品目录册编号45

  布雷斯劳,西里西亚美术馆,“中国画展”,1938年7月至8月,并列于展品目录册编号45

  本幅乃溥心畬极少见仿米氏云山风格作品。1928年3月,溥心畬获藏米友仁《楚山秋霁图》卷,应为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者,他评此卷“在白麻纸上,所谓夜雨欲霁,晓烟既泮,盖神品也”,两度为此画作五言、七言诗各一,本画所题即《再题米友仁楚山秋霁图》,惟收入诗集中,改起首在“孤村”为“满天”,改“白云”为“云山”。构图所取,亦借鉴自米卷中间主峰密树一段。

  米氏云山向来以手卷、册页文人案头赏玩形制表现,旧王孙则别出心裁,改作四纸整幅巨幅,大笔纯墨,横扫竖刷,但求酣畅淋漓,最是快意。

  陶德曼博士1933年4月,曾登门拜访溥心畬;1936年1月,溥心畬举办画展,陶氏携夫人参加开幕式,并有多幅购藏,本幅或为其一。

  陶德曼与溥儒合影

  “游艺堂”珍藏

  滑动查看更多拍品图片

  Lot 634

  张大千《仙山楼阁》

  泼墨纸卡 镜框

  35.3 × 23.3厘米

  1967年作

  估价:350,000 – 500,000 港元

  来源:

  香港苏富比,2014年4月,中国书画专场,编号120

  上款:

  “旦旦”,即王旦旦(b.1949),书家王植波之女。幼年即展艺才,有“神童”之誉。1966年,经吴嘉棠引荐,拜入张大千门下,为其旅居巴西期间四位入室弟子之一,“旦旦”之名,即大千先生于其入门时所赐。王旦旦颇得张大千青睐,大千曾赞曰:“不悉暮年得此传人也”!

  1967年乃大千泼彩创作鼎盛时期,此幅却以纯水墨为之,笔下更是一片轻松己意,尤得深识者欣赏。画上钤“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印,语出东坡《醉落魄 · 离京口作》,“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寓者,乃先生客寓南美的怀乡之情。

  滑动查看更多拍品图片

  Lot 635

  沈尹默《书画合璧扇屏》

  水墨、设色纸本 立轴二帧

  13 × 43厘米

  估价:80,000 – 120,000 港元

  出版:

  《百川汇海——游艺堂珍藏书画集》,(香港)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21年,页316至317

  作品局部

  沈尹默

  汪东

  此件含沈尹默书画合璧扇面四帧,一叶花青写竹,分枝布叶,尽偃仰之势,气息尤胜;一叶水墨菊花,另两叶小楷银钩,书画皆清精爽目。文字所录者,俱为汪旭初词作,共十六阕。

  沈、汪二人早在1910年代已经相识,1939年,沈尹默赴任重庆监察院委员,旅渝七载,与汪东、潘伯鹰、章士钊诸贤,晨夕唱酬,交谊莫逆。1941年,沈尹默暂居其兄沈士远重庆歌乐山居所“鉴斋”,汪东先为避空袭来此暂住,后因病借住“鉴斋”十五月,沈氏精心看护,此间汪氏所作诗词,全由沈尹默代为录稿。一年有余的时间,是二人来往最为密切阶段,汪旭初于《寄庵随笔》中追记:“吾二人亦假以遣怀,有时寇机在空,操翰自若……夕则篝灯论艺,诗歌而外,兼及倚声”,二人以诗词互酬、书画遣怀,堪为乱世中寄心艺事、慰情知己之真实纪录。从此后,沈尹默词风大变,正是受汪氏影响。

  沈尹默书法以小字为佳,汪旭初谓其六十后始画竹,以此件书风观之,许为沈氏1940年代与汪东同寓巴蜀时期所为,神气完足,后来视力下降,写字多凭感觉,书风又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