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全球热征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鉴定估价出手
李继开的版画收藏名单或许给出了线索:从陈琦的木版水印,到巴塞利兹的狂野蚀刻,从苏新平的草原意象到博伊斯的社会雕塑…这些跨越东西方的版画原作在工作始终默默吐纳着艺术史的呼吸。
李继开私人收藏:陈琦版画作品
“欧洲很多艺术家都会有一段版画创作的欲望时期。”他凝视着彭克的石版作品说道,“但我的方式可能更随性,铜版干刻是对线条最直接的表白,不拘泥于太多章法。”李继开更愿意将自己的版画创作视为一种兴趣的延续和实验,在自己的创作体系中对线性表达的一种本能的直觉和延伸。
李继开私人收藏:彭克版画作品
李继开私人收藏:巴塞利兹版画作品
四、时间的褶皱:从激浪到沉淀
纵观李继开的创作轨迹,可清晰捕捉到70后艺术家的精神嬗变。早期作品中阴郁的废墟场景,折射出千禧年初城市化进程中个体的失落;
李继开,月光,布面丙烯,100×80cm,2013
李继开,黄昏,布面丙烯,200×200cm,2014
而近年《流萤点火》系列则转向更内省的哲思,帐篷成为回归母体的隐喻,萤火微光在蓝灰色毛毡包裹的展厅中,宛若黑暗中倔强的精神火种。
李继开,群山起伏的帐篷,布面丙烯,146x200cm,2021
李继开:“流萤点火”展览现场,偏锋画廊,2022
艺术评论家何桂彦指出,李继开的创作实现了从“图像叙事”到“心理考古”的转型。他不再满足于对现实的直接指涉,而是通过反复覆盖的笔触,在画布上沉淀时间的褶皱——那些未完成的线条、偶然的色块渗透,恰似记忆在意识中的模糊与重构。这种特质在其铜版画中尤为显著:蚀刻线条在铜版上留下的犁痕,既是即兴的抒情,又是对不可逆时间的谦卑臣服。
李继开,废墟,8/8,20.2×24.5cm,2023
五、在场者的独白: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绘画”范式
作为“70后新绘画”的代表人物,李继开以高度个人化的视觉语言,突破了传统写实与政治波普的窠臼。他的作品被今日美术馆、龙美术馆等机构收藏,2022年《大猛犸》更以172.5万元刷新个人拍卖纪录,印证了其市场与学术价值的双重认可。
李继开,大猛犸,亚克力画布,200×300cm,2007年
成交记录:CNY 1,725,000,华艺国际
在2023年上海“隐于林间”个展中,策展人王春辰评价其创作:“如同梭罗的瓦尔登湖,李继开的画布是喧嚣时代的沉思之境。”那些游荡在蘑菇地与西瓜田的少年,既是艺术家对青春永恒的执念,亦是对抗异化世界的温柔抵抗。而工作室茶席上正在晾干的铜版小品,或许正孕育着下一个维度的突破——当巨幅油画在拍卖场引发惊叹时,这些掌心大小的私密叙事,正在纸纤维中编织着更幽微的精神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