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中信国际拍卖公司拍卖流程拍卖公告征集
根据画家家属提供的资料,此作完成于 1932 年。是年初春,陶冷月赴杭州超山探梅,超山素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誉,其中报慈寺内的唐、宋古梅姿态尤为奇绝,令他流连写生。
从超山回来后,陶冷月以唐梅为本,历时月馀精心创作,终成此幅。翌年,他再为宋梅写照,完成另一幅《疏影寒香》。画家视此二幅为生平代表作,画毕虽曾多次展出,却始终不忍割爱,并以「双梅花馆」为斋号。晚年时,画家将《疏影寒香》捐赠上海博物馆,而此幅则一直留存自珍。
1933 年,报慈寺遭遇大火,古梅亦未能倖免,枝干残损。陶冷月此两幅画作或许双梅劫前最后写照,弥足珍贵。此幅《暗香疏影》採用老宋锦装裱,是画家专为重要展览作品特别选用的形式,更显其珍视。
此作展览、著录纍纍,不仅收录于陶冷月的个人图录,也见于多部现代绘画全集,足见其在二十世纪花卉画作中的重要地位。
Lot 3146
傅抱石《茅舍论古图》
设色纸本 镜框
创作时间:1944年
尺幅:62 x 55 cm
款识:甲申五月下浣,傅抱石蜀中写。
钤印:「袌石」、「甲申」、「印痴」、「抱石斋」
展览: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回顾展〉,2009年10月30至11月10日
著录:
〈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周年〉,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国画院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图版31
〈名家翰墨〉第三十五期,傅抱石金刚坡山水一(香港,翰墨轩,2004年8月),页92-94
〈傅抱石全集〉卷一(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3月),页327
〈傅抱石名作精选集萃─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10月),页198
〈中国艺术大师─傅抱石〉(河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1月),页63
〈傅抱石年谱〉(增订本),叶宗镐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页125
估价:HK$3,500,000 - 8,000,000
40年代,傅抱石因抗战而寄身重庆金刚坡,过着贫困而宁静的日子。蜀地重峦叠嶂、远离战火,傅抱石在此地灵感不绝,更创造出独特的绘画技法 - 「抱石皴」。后人称此为「金刚坡时期」,傅抱石很多代表作都在此时诞生。
此幅《茅舍论古图》为傅抱石典型风格,写于1944年5月,正正出于「金刚坡时期」。
「我住在成渝古道旁,金刚坡麓的一个极小的旧院子里,原来是做门房的,用稀疏竹篱隔作两间,每间不过方丈大,高约丈三四尺…...但若站在金刚坡山腰俯瞰,则我这间仅堪堆稻草的茅庐,倒是不可多得:左倚金刚坡,泉水自山隙奔放,当门和右边,全是修竹围绕,背后依稀的数株老松,杂以枯干。」
─傅抱石 〈壬午重庆画展自序〉
《茅舍论古图》描绘的,也许就是傅抱石当时所见所思,加上理想的寄託吧。画面採近对角线构图,以一江区隔远近。山石、松树以「抱石皴」散锋乱笔写成,再取赭、墨层层渲染,苍润老辣,留白处益增画面清朗气息。茅舍与人物以细笔描绘,人物虽不盈寸,衣着与手持物品却清晰可辨,屋舍排佈及结构细部描绘亦见经心。画中茅舍论古、去俗忘机之趣,也映照出傅抱石在战乱之际对平静和平生活的向往。
Lot 3159
徐悲鸿《奏凯跃腾》
水墨纸本 立轴
创作时间:1945年
尺幅:127 x 62.7 cm
款识:卅四年八月十日,日本乞降,悲鸿写于磐溪。
钤印:「徐悲鸿」、「东海王孙」
展览:臺北,鸿禧美术馆,〈馆庆三週年特展—侨岷华园藏画〉,1994年1月
著录:〈侨岷华园藏画〉(臺北,鸿禧美术馆,1994年1月),页252-253
估价:HK$3,000,000 - 6,000,000
1945年8月初,同盟国联合对日本发起军事行动,美国先后向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抗战进入尾声。10日,日本政府向美、苏、英、中四国发出外交照会,表示愿在保留「天皇国体」的条件下接受波茨坦公告,向同盟国请求投降。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此幅《奏凯跃腾》题款「八月十日,日本乞降」,或即指此事。
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李可染的牛、齐白石的虾,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徐悲鸿曾于上世纪30年代末前往印度讲学,途中游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为高原上高大骁勇的野马所深深打动。透过观察和写生,徐悲鸿对马的肌理、神情、姿态皆瞭然于胸,笔下骏马千姿百态,飞扬飘逸,成为水墨经典。
在《奏凯跃腾》中,骏马迎面奔腾,四蹄凌空,步态轻快昂扬,似胜利凯歌奏响,一扫画家战时心境之愤懑。奔马以正脸示人,在徐悲鸿画马中颇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