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出手藏品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国区总部
Lot894
清·铜鎏金佛塔
58 cm high
HKD: 60,000-80,000
来源:
伦敦佳士得,1988年12月12日,拍品编号271
来源:伦敦佳士得,1988年12月12日,拍品编号271
Lot 899
黑玄武岩度母坐像
47.5 cm high
HKD: 380,000-420,000
来源:
意大利米兰私人收藏
意大利米兰古董商Victor Eskenazi (1906-1987年),购于20世纪80年代
印度西孟加拉邦加爾各達H.P. Poddar收藏
出版:
Claudine Bautze-Picon,《The Forgotten Place:Stone Images fromKurkihar,Bihar》,印度, 2014年,页471,图录编号193
《海上佛教地图集》,香港城市大学,香港,2021年,编号234
展览:
香港城市大学,般哥展览馆,《海上佛教地图集》,香港2021年7月7日至10月3日
Lot 911
木雕菩萨站像
188 cm high
HKD: 600,000-800,000
来源:
日本山中商会旧藏
出版:
《世界古美术展览会》,山中商会、东京美术俱乐部,大阪、东京,1932年,编号370
展览:
《世界古美术展览会》,山中商会、东京美术俱乐部,大阪、东京,1932年
菩萨一尊,木质圆雕,呈立姿,身姿挺拔,比例协调,微呈三屈式。头部有高耸的发髻,雕刻细致,富有层次感。面部表情安详,双目俯视,直鼻,大耳垂肩,嘴角略带笑意,给人以宁静、慈悲之感。上身袒露,胸佩璎珞,花纹精美,下身系兜提,衣褶流畅飘逸,臂系飘带,自然下垂。手臂姿态优雅,一手举胸前,一手下垂持瓶,双脚冼足立于莲台之上,面容祥和静穆、妙相庄严,堪称中国佛教雕像的圭臬之作。
无独有偶,山中商会曾旧藏一件宋代木雕菩萨立像(图一):《世界古美术展览会》,山中商会,1932年,图369,尺寸大小,造型风格与本品极为类似,手印姿态互为镜像,本品为同本着录中的编号370,可推知录入黑白图片的369号与本品原为一对。这一对菩萨立像于历史变迁中分散,能幸存至今,且仍能实现配对之可能,益显难能可贵。
图一 宋 木雕菩萨立像(图369)
日本山中商会旧藏
与本拍品(编号370)原为一对
此对菩萨像一者应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或简称观音菩萨,另一尊为象征智慧的大势至菩萨。两尊菩萨原应供于神坛之上,为佛陀的左右胁侍,构成「一铺三尊」的格局。佛陀或坐或立,如无意外应是阿弥陀佛。佛陀一般居中,从观者角度来看,观音通常侍立左侧,大势至侍立右方,但孰左孰右可以调换。群铺组合中或许尚有别的神祇,各按尊卑等级对称而列。
香港佳士得曾释出一对木雕菩萨像(图二),为一组典型的观音和大势至菩萨胁侍像,其对立呈镜像化的身姿也与中国嘉德(香港)本季推出的菩萨十分接近,可资比较。这类宋代木雕造型与唐代石刻造型亦是一脉相承,翻阅公私诸藏,纽约大都会珍藏一例唐代石灰岩造像,其上刻一对观音和大势至菩萨(图三)可见唐代造像对后世宋朝木刻佛像的传承影响。本组拍品两位菩萨脸形方正,与大多数唐代雕像面如满月的形象截然不同,而且其宝冠样式及帔帛从腰间绕至手肘 (帔帛或可当作双臂的枨子或支撑构件) 的格局,亦与十至十二世纪风格吻合,代表了唐风遗存、承前启后的艺术审美。
图二 五代/北宋 十/ 十一世纪 木雕菩萨立像一对
香港佳士得,2019 年5月29日,拍品编号2713
成交价45,205,000港元
图三 唐代 石灰岩观音和大势至菩萨立像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编号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