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长江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征集什么时候结束2025
张大千壬寅登高诗
水墨纸本立轴一九六二年作
121.2 x 29.4 公分
估价:200,000-400,000 港元
画家署签
签书:壬寅登高诗。
款识:十载投荒鬓已霜,犹攀绝巘斗身强。莫言此土非吾土,更觅何乡老是乡。臂上萸囊宁避恶,眼中雁序不成行。(三兄丽诚屡欲南来不果)故人好事情偏厚,曩送蒸糕到草堂。(是日宗人圣和馈糕)
壬寅重九同李子章、贺宁一、王宜宪诸君登高。爰。
钤印:「张爰私印」、「八德园」。
大千一九五四年移家巴西圣保罗摩诘城,与当地华侨结邻以伴,本幅所题李、贺、王三人皆同乡好友兼邻居,大千五女心沛即适李子章次子先觉。诗中所写乃众人一九六二年重九登高、把臂同游之乐。诗题〈壬寅九日大屋山登高〉,收录于〈张大千先生诗文集〉。大屋山即巴西圣保罗市南部小镇Casa Grande,距八德园约两小时路程,山坡逶迤,尤加利树满植,绿意葱茏,画家偶携家人至此,寻幽探胜,三子葆萝及六子心澄亦曾迁此。
张大千在巴西八德园
张心瑞旧藏
张心瑞 (1927-2022),小名拾得,张大千长女,黄凝素夫人所出,家族儿女大排行居十。本辑所集大风堂长物,主要为画家自用文房用品,兼及特别订制,分赠亲友之物,多具大风堂专属标志。大千对于画材、用具以至作品装池每不惜工本,但求最好,是近世最考究的画家,诚非虚言。
张大千与张心瑞
张大千致黄凝素竹臂搁一九三五年作
25.8 x 6.6 公分
估价:12,000-40,000 港元
展览及著录: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拾得珍宝—张大千长女心瑞藏品展〉,二〇一五年六月十二日至七月十二日,并刊于展览图录,页140-141
「凝素」即张大千二夫人黄凝素,心瑞生母,一九二二年入门,多才艺,通绘事,常侍大千笔砚。
张心瑞(左)与母亲黄凝素(右)合摄于四十年代末
本臂搁湘妃竹制,四边包镶红木,刻大千〈梅竹双清图〉稿,款「乙亥七月,为凝素内子制。爰。」具「张季」、「大千」印,左下角落竹刻者「叔威」印。出阴刻留青法,湘妃斑点适作梅花,沿梅枝走势入刀,刀锋凌利,彰显梅竹傲然卓立之姿,亟具巧思。
实拍图
「大风堂」款瓜瓞绵绵紫砂壶
12.3 x 20 公分
估价:30,000-80,000 港元
张大千订制之专用茶具,采瓜型,壶身饱满,具「大风堂」印。簇叶塑盖,叶茎弯曲为钮,壶流、把状如树枝,把下方生出新叶,饰于壶身一侧,造型生动,浑然天成,寓意美好。未具使用痕迹。
张大千自用毛笔七支
尺寸不一
估价:15,000-50,000 港元
展览及著录: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拾得珍宝—张大千长女心瑞藏品展〉,二〇一五年六月十二日至七月十二日,并刊于展览图录,页132-133
本拍品含张大千自用毛笔七支:分别具「叶筋笔。李福寿。」、「中白云。李福寿监毫。」、「大千定制大红毛画笔。吴文魁。」、「大千居士须眉笔。杨振华。」、「大千居士写经笔。杨振华。」、「仿乾隆法。大。杨振华。」、「大风堂画荷选用笔」字样。均具使用痕迹。前六属大陆时期订制及购入,另支长33公分,乃画荷花专用。
牛耳毫「艺坛主盟」笔两支
长:24.8 公分;28 公分
估价:20,000-60,000 港元
展览及著录: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拾得珍宝—张大千长女心瑞藏品展〉,二〇一五年六月十二日至七月十二日,并刊于展览图录,页132-133
本拍品含「艺坛主盟」笔两支。其一具「艺坛主盟。大风堂选毫,喜屋监制。」字样;其二具「艺坛主盟。己酉四月,玉川堂特选牛耳毫,特制恭介。大千居士七十大庆。」字样。均曾为画家自用,具使用痕迹。
大千所用毛笔,以「艺坛主盟」声名最著,乃一九六四年七月,画家特别委付日本制笔最有名的「喜屋」和「玉川」代为制作。毫毛采自黄牛耳内,产量奇稀,极为珍贵,制作耗费不菲,成品数量有限。制毕,大千特赋七绝一首,其中一句「执耳升坛众与盟」,喻执管使用者纵横纸上无敌手,道出命名缘由。除自用外,他将部分致赠重要艺坛同道及好友,如毕加索、谢稚柳等。一九六九年,大千七十寿诞之际,再次向玉川堂订制纪念版。
张大千与东京喜屋主人松下大二郎合摄
「三千大千」款七宝烧黑白轴首
高:4.5 公分 (2)
估价:15,000-50,000 港元
本对掐丝珐琅轴首,黑白配色,乃大千自日本订制,上烧「三千大千」、「大风堂」字样,专镶于画家珍视之作。
「三千大千」款七宝烧黑黄轴首
高:4.5 公分 (2)
估价:15,000-50,000 港元
本对掐丝珐琅轴首,黑黄配色,乃大千自日本订制,上烧「三千大千」、「大风堂」字样,专镶于画家珍视之作。
「大风堂」款红釉玉壶春瓶
附木底座
高:21.5 公分
估价:30,000-80,000 港元
张大千定居台湾后,经历史博物馆展览组主任秦景卿之介,结识陶艺家蔡晓芳,并先后向其订制各种陶瓷器:单色釉瓷瓶、笔洗、餐盘等,自用之余亦分赠友好。单色釉瓷瓶共五款造型,色彩分宝石红、桃红、浅绿、黄、淡褐。据悉当时烧制数量甚稀,五款共计约一百五十只。本瓶底部具「大风堂」篆书款,即属当时所订制之宝石红釉瓶。
底部具「大风堂」篆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