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何时开拍何时候截止
清雍正青花仙人纳福尊
「大清雍正年制」款
H:22 cm
本品以周汉铜壶为形,端庄古雅,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就,层次清晰井然,口沿前后分别装饰灵芝竹石图和禽栖洞石图,并以留白凸起的弦纹线、“卍”字纹与金钱纹上下分隔展现主题纹饰:蓬头四仙图。画中所绘铁拐、刘海、寒山、拾得四仙,秃顶披发,因皆不施巾帻,谓之“四蓬头”。画中四仙布置错落,姿态各殊,形骨古野,怪戾骇俗。正面在祥蝠之下抱膝而睡的是铁拐李,身边傍依着大葫芦。左侧奔跑相告的是寒山,另一面绘出翘腿坐于古松树下的是拾得,与之对语者则是刘海,肩上伏蹲的金蟾吐出一道金钱仙气,神秘而有趣。纵观全图,放笔纵墨,轻盈飘逸,诸仙情势俱佳,形象诡怪,得妙趣于天然,一如明初名家商喜之作《四仙拱寿图》,运笔刚劲有力,气势挺健,饱满而富有弹性;衣纹走势棱角分明、潇洒利落,自见飘逸之气。对四仙的嘴、眉、颧骨均加以强调,使形象更具冲击力和生命力,尤其对嘴部的夸张表达,突出了“笑”态,增强了画面的喜庆气氛,予人观之,忍俊不禁,深受感染。与高超的人物技法相匹配的山石诸景同样引人入胜,山石苍润,皴法俨然,运笔稳健而锋芒凌厉,结构跌宕多姿,富有变化。古松横欹生姿,遒劲盘曲,前后呼应,为构图增添空间感。青花一色于不同技法运用之下各见风韵,时而淡如浮云,时而重若浓墨,时而缓似流水,时而急像飞瀑,运笔所至处,俱含意蕴,纵观雍正一朝青花御瓷之中未见有出其之上者,是为一绝。
本品巧妙地借用佛、道两教的典型人物进行细腻地刻画,进而达到传神写意上的一致。人物容貌虽见寝陋,神态却从容潇洒,具有灵动飘逸的禅画特色。铁拐李为道家仙人,居八仙之首,法宝葫芦里装灵丹妙药,可包治百病使人长生不老;刘海传说曾受八仙的点化而修道成仙,能为人带来财运和福寿;唐代诗僧寒山和拾得,相传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化身。然而寒山、拾得又有道家的一面,虽以佛为表,实是佛道合一。本品撷纳四仙恢谐可爱的形象,洋溢出喜庆祥和的气息,且融四仙于一体,取其瑞意,表达增寿纳福、万寿无疆之义。
雍正一朝御瓷装饰图案之中仙人题材非常罕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康熙晚期御瓷风行以神仙吉庆贺寿图案为装饰主题,而且传世数量众多,分别为各大公私文博机构典藏。依据雍正三年江西布政使常德寿《查讯安尚义烧造磁器折》、雍正五年三月初九日年希尧的奏折可知,康熙五十九年明珠家奴、大盐商安尚义曾派家仆马士弘等三人“在景德镇置买材料,雇工烧磁”,为清宫进贡御瓷,称为“安尚义效力处”,至雍正五年初方为雍正皇帝正式撤销,前后持续七八年之久,是为长期被人忽略的“安窑”。结合传世对应实物可知,安窑设立之初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康熙皇帝七十大寿准备贺寿御瓷。(康熙皇帝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驾崩,时年为康熙69岁,次年三月则为70岁)。安窑的康熙晚期作品在纹饰上突出贺寿吉庆之意,所以流行神仙贺寿题材;在款式方面,流行书写横款,如六字单行横款、双圈六字三行楷书横款,当中“清”字多写成“淸”的器皿,皆为安窑所造,是辨识安窑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