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福布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参拍需要什么鉴定价格
今次展品风格多样,由古典雕像呈现高度理想化的胴体,到现代主义分拆人体的解构美学,以至从后现代雕塑延伸出一系列思考环境和未来的表现形式,透过不同的艺术演绎,人体其实是我们观察和了解自己本性的空间。
身体乃自然之神殿,呼唤敬畏。
-萨德侯爵 -
千百年来,重新呈现人体一直是学者、神秘主义者和创作者共同的追求。从古典传统大理石雕塑的理想化呈现,到现代主义对支离破碎、分裂身体的关注(这种关注于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与阿尔贝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的作品中尤为典型),乃至后现代雕塑扩展至涵盖一系列环境与未来形态,身体一直是我们认识与理解自身本质的空间。当法国贵族、革命政治家、哲学家兼作家萨德侯爵(Marquis de Sade)指出身体对于理解自然与灵性奥秘占有首要地位时,人类形体不再仅仅是容器,而是一种神圣的存在。
对傅柯(Michel Foucault)而言,萨德标志着脱离早期现代思想的认识论转变;他将人类身体视为核心主体,而非由某个形而上学外在作者反映的客体。雕塑史往往偏爱理想化且朴实无华的古典形体,这些身躯似乎超越时间、空间与经验。然而,萨德要我们从人体雕塑的物质性本身获得感官愉悦——从膝盖的弧度、支撑大腿的有力线条、肋骨的曲线获得愉悦,让身体成为体验与超越的场所。
昨天读了萨德,我对他的书写非常感兴趣。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致安德烈.布勒东书信》(Letter to André Breton),1933年 -
探索人体的雕塑不论完整、支离破碎抑或以暗示方式呈现,必然固有地蕴含多重层次:表达与静止、坚硬的石材与柔和的弧线、物质性与形而上。尽管萨德的《朱丽叶,或喻邪恶的喜乐》(Juliette)(1797)基本上是关于身体可以有多堕落的故事,但他将身体、神殿与自然联系起来,承认肉身世界的神圣及其与神性的本质联系。雕塑中的身体作为在生与死之间徘徊的炼狱式存在,揭示肉身如何塑造我们对世界与自身定位的理解。
古代雕塑的碎片经历時間洗礼,被挖掘出土时已失去完整身份,这些残迹提醒我们,人体不仅是欲望的对象,也是苦难、愉悦与重生的场所。数百年来,艺术家与收藏家向古埃及、古希腊、罗马帝国、中世纪到美洲、非洲与远东的历史、地理与艺术寻求启发,探索这些破碎的身体,寻找将古典理想之美与自然奥秘结合的最佳方式。无论是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作品的情感特质、扭曲的形体与「未完成」(non finito)所展现的力量,还是贾科梅蒂雕塑中栩栩如生的四肢与修长身躯,这些艺术作品均透过表现动态与活力揭示自然持续不断的生命力。
家中陈列着众神的碎片,供我每日欣赏⋯⋯凝视它们,使我沉浸在古代世界对我传递讯息的庄严时光之中。
-奥古斯特.罗丹,《艺术:与保罗.葛塞尔对话》(Art: Conversations with Paul Gsell),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