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澳门中信国际拍卖公司宣传方式参拍流程
LOT5852
北魏 金累丝吊球
D 5.7cm H 6.5cm 108g
估价:HKD 180,000 - 250,000
来源:
有容古文物艺术,台北
此金球形饰用材讲究,金胎厚重,球形主体主要以金珠及细金丝装饰,金球中间又挂八颗体积较小的金球,上方有穿孔可供挂带。金球主体上半满饰缠绕的卷草及水滴纹,除了以金线勾勒纹样,卷草纹亦满布小金珠,金球中间有八个小带穿,下方各挂以体积更小却同样满饰金珠的小球,两串连珠纹围金球一周分隔球体上下部分,金球下方腹部素面,与满饰纹样的上半形成对比又达到视觉上的平衡。
LOT5853
明 八莲瓣金佛束发冠
D 14cm H 6.4cm 213g
估价:HKD 350,000 - 500,000
来源:
有容古文物艺术,台北
此冠经锤揲多块金片成不同纹饰,再拼合成一冠,冠前后两方的两块莲瓣各饰以盘腿而坐的佛像,每片莲瓣外沿围两周鱼子框,每片莲瓣内亦有祥云飘扬,冠体主身锤打成形,再镂雕成卷草纹,卷草纹上再錾鱼子纹及叶脉装饰,冠底边沿围一周祥云。此品饰以佛像,是存世品中罕见的例子,可能与礼佛有关。本件金冠锤揲极薄,金器手头较轻盈,适合佩带。
造型扁圆的无梁冠流行于明代前期,本品冠体造型有如盛开的莲花,此造型无梁冠在昆明呈贡沐氏家族墓中沐详夫妇墓出土,出土之金冠形制与本品相若,同样以数片呈花瓣形的金片装饰冠侧,左右两方亦有簪导,冠顶同样为镂空卷草纹平顶,而昆明出土的金冠侧以祥云饰前后两方的莲瓣。参考扬之水著,《中国金银器》,卷四,北京,2022年,页1228-1229。
LOT5864
龙山文化 玉人珠手串
L 0.7-3.5cm
估价:HKD 250,000 - 280,000
来源:
有容古文物艺术,台北
此手串以玉管及玉珠相连,有一半身人形雕坠,圆珠及玉管打磨光滑,珠子尺寸大小相约,保存完好,人脸表情夸张,张口仰首,眼部及双耳的轮廓还隐约可见,十分灵动。龙山文化中,玉器不仅是装饰品,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玉人珠手串常与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相关联,神人面像、动物形象等都是寓意吉祥和保护的设计,展现了当时的审美及文化。
LOT5867
红山文化 勾形玉簪
L 7.3cm L 5cm
估价:HKD 100,000 - 120,000
来源:
有容古文物艺术,台北
玉色青中见白,质地光润细密。簪形整体呈扁椎状,分首尾两节。簪首作勾形,从诸多同类器可见,为简化的鸟首,尖勾象征喙部,中部饰有弦纹,末端有一穿孔;簪尾亦有穿孔,末端收尖。红山文化的玉簪,常见人为断裂成两节,截处又有修磨加孔之例,是为当时的祭祀文化。此器可镶绑成长条玉簪,作簪髪或连冠之用,又可分作两件装饰佩带,是相当具有特色的一类器物。
LOT5876
辽 黑白玉包金骆驼形器
L 23cm H 13.3cm
估价:HKD 1,800,000 - 2,500,000
来源:
1. 台北辽楼居,2002年入藏
2. 有容古文物艺术,台北
以整块玉料雕琢而成,骆驼身形健硕,丰满圆润,四腿踡曲,伏卧于地,背后两个高耸的驼峰,其头颈高昂,微微转向左侧,嘴大张,仰天长啸,露出尖利的牙齿,气势如虹,骆驼颈部鬃毛浓密,尾巴甩向左侧,毛发以阴刻线刻画,根根分明,细致入微。骆驼头颈部包金,背部驼峰处各开一口,作注液或置物之用,两口沿各配一驼峰形金盖,头部包金与两金盖以金链系连,为骆驼更添华贵质感。骆驼两驼峰中空,可用以盛水之用。整器造型构思巧妙,实用性强。
骆驼有“沙漠之舟”之称,在丝绸之路上作为往来商客的坐骑,以及运输货物的载体,在中国古代对外商贸活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艺术品中的常见题材,以唐三彩最为典型。此件黑白玉骆驼形器,取料考究,造型稳重,玉质精良,雕工精湛,捕捉了骆驼休憩时仰天长啸的瞬间,气势非凡,极具动感,构思巧妙,完美融合了玉石和金两种材料的特质,极具实用性与美观性,实乃不可多得之佳器。
LOT5854
南北朝 蓝料花蔓纹点彩手环
D 6.1-7.5cm
估价:HKD 50,000 - 70,000
来源:
有容古文物艺术,台北
此环以蓝料制成,蓝色通透的琉璃上绘红色的花蔓纹,琉璃蓝中呈绿,颜色彷如后来于瓷器上所用的松石绿釉,琉璃料质均匀纯粹,青绿欲滴,红色点彩更是锦上添花。环身流畅圆润,宛如春水潺潺。此手环根据目前考古资料所知,多用于佛教用途。
LOT5891
战国 琉璃珠蜻蜓眼项链
D 2.1cm
估价:HKD 25,000 - 35,000
来源:
有容古文物艺术,台北
吊坠为一蜻蜓眼纹琉璃珠,胎体呈深蓝色,烧制“蜻蜓眼”纹样,以象牙白色勾勒眼之外框,或大小相邻,白色珠纹形成菱形的外框,框外再有多颗小眼,或大小套合,层层如漩涡,纹饰神秘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