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拍卖公司办事处成交原因项目咨询

名称:哈布斯堡拍卖公司办事处成交原因项目咨询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7.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9650831

更新时间:2025-02-21

发布者IP:120.235.161.136

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办事处成交原因项目咨询

  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的产品趋向于玲珑秀雅的风格,据说当时皇帝宪宗自幼性情怪僻,执政后不理朝政,迷恋着一位比他年长十七岁的万姓贵妃,为了使万贵妃高兴,每天都要给她送去一件珍奇玩物,成化斗彩就是在这种取宠心态下发展起来的。成化斗彩器的胎质细腻,薄轻透体。小的制品胎之薄几同蝉翼,照光可映见指纹,造型匀称端秀,白釉柔和莹润,色彩鲜丽,制品上的字体圆拙有力,藏锋不露。纹饰多为婴戏、花鸟、虫草之类妇人喜爱的内容,造型以杯、碗、盖罐、瓶等小件器物居多。它的工艺极为,数量小,多属宫廷用瓷。万历时的《野获编》说:“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清代《唐氏肆考》里也有“神宗庙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明末已贵重如此”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出早在明代,成化斗彩杯已价值不菲,足见其珍贵程度。据说,英国伦敦有位文物鉴赏家,在一位友人庭院里发现一件成化斗彩小罐,高只有12厘米,原来是给狗猫喂食所用。后来介绍到伦敦文物拍卖行拍卖,竟以100万美元成交。

  近几年清乾隆斗彩绿龙罐同类藏品拍卖真实成交记录:

  藏品名称:清雍正仿成化斗彩翼龙纹天字罐

  估价280.00到350.00万---成交价:RMB575.00万---成交日期:2016年5月14日

  藏品名称:清雍正斗彩花石纹盘(一对)

  估价600.00到800.00万---成交价:HKD922.00万---成交日期:2017年11月29日

  藏品名称:清雍正斗彩三多盌

  估价80.00到100.00万---成交价:HKD388.00万---成交日期:2014年4月8日

  藏品名称:清乾隆斗彩蝠云纹胆瓶

  估价100.00到150.00万---成交价:HKD609.50万---成交日期:2001年10月29日

  藏品名称:清雍正斗彩“五色祥云”图长颈撇口胆瓶

  估价250.00到250.00万---成交价:HKD350.00万---成交日期:2017年7月5日

  藏品名称:清斗彩“五福捧寿”粉盒

  估价60.00到80.00万---成交价:RMB345.00万---成交日期:2011年12月18日

  藏品名称:清雍正斗彩「团菊图」杯

  估价20.00到30.00万---成交价:HKD340.00万---成交日期:2013年4月8日

  藏品名称:清乾隆斗彩加粉彩描金“如意蕃莲”图撇口荸荠瓶

  估价180.00到180.00万---成交价:HKD280.00万---成交日期:2017年7月5日

  藏品名称:清雍正斗彩缠枝牡丹纹直颈瓶

  估价200.00到250.00万---成交价:RMB504.00万---成交日期:2008年4月28日

  藏品名称:清雍正斗彩花卉寿桃「福寿」纹碗

  估价160.00到260.00万---成交价:RMB379.50万---成交日期:2017年6月6日

  清乾隆斗彩绿龙罐近期成交记录

  罐短颈,直口,丰肩,圆腹,圈足。腹部以斗彩及粉彩绘庭园婴戏图,画面五个娃娃活泼可爱,姿态各异,一举鱼于中央,两童子手提盘长结及罄围绕身旁,两旁站一童子手抱如意,另一抱着花瓶;庭园里洞石、修竹、草地、「卍」字围栏。一片喜气洋洋,热闹的场面。颈饰回纹,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婴戏图》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上,至宋朝绘庭园婴戏的题材颇为流行,南宋画家苏汉臣居功不少,他擅画童子,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之《秋庭婴戏图》正出自他的手笔,在宋、金时期磁州窑的枕面上亦为多见。此器在传世品中未见它例,甚为珍罕。以粉彩饰童子的衣袍、手中的花瓶及瓶中的花朵,丰富了整体画面,使画面更有立体感,人物变得栩栩如生。

  乾隆一朝造瓷样式繁多,时有创新。此扁壶造型精美华艳,符合当时造瓷风气,而且装饰细致巧究,可洞窥高宗雅趣。本品采明初扁壶器形,壶身以鬪彩缠枝福寿纹为地,两面开光,一面画粉彩花卉图,另一面题诗,加缀如意双耳,极富巧趣。乾隆个人品味喜好与本朝制瓷发展之息息相关,此壶糅合多种瓷器工艺,悦目非凡,可为一例证。本壶正面开光绘粉彩花卉图,妍葩自然可爱,边框描金,与背面题诗相应。花卉秀雅清新,涣明末名家恽寿平花卉绘画之风。恽寿平,号南田,「清初六大家」之一,尤擅「没骨」花卉画法,不钩轮廓,直接用色、墨渲染成形。其画法辟新径,笔下花卉婉约柔美,若随风轻摆。恽氏师古法,重用鲜明艳色,如红、紫、明绿,将之重新融入中国绘画。雍正、乾隆二帝皆甚爱恽氏之画,康熙晚期新创粉彩,遂以恽氏花卉意韵入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