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环球拍卖档期征集处

名称: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环球拍卖档期征集处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9.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9559804

更新时间:2025-02-11

发布者IP:117.61.117.155

详细说明

  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环球拍卖档期征集处

  文明上下五千年,三千年的历史中就贯穿着瓷器文明,

  文化艺术史与制瓷史是难舍难分的。

  中国——瓷之国,全世界个烧出瓷器的国家。

  瓷器是百姓的日用品,是王公贵胄的品,

  还曾是中国为主要的贸易出口产品,

  一度被欧洲的疯狂追捧,拥有一件中国瓷器是富有和的象征。

  有人还曾提议将瓷器加入“中国四大发明”,变成“中国五大发明”。

  现在去到博物馆,瓷器也是极其主要的藏品,在很多博物馆藏品数量上都占着较大的比重。

  在拍卖场上,瓷器也是主要的中国艺术拍卖品类之一,而且官窑瓷器价格都不便宜。

  中国瓷器发展史,用两个词来说就是

  “百家争鸣”到“一家大”的过程。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大约在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够烧造原始瓷器了。

  而瓷器的真正成功烧造,也并非很晚,出现在东汉。

  烧成陶器、原始瓷器、瓷器,

  三者之间有个为重要的区别,那就是温度。

  当温度达成,内在搞定,就开始了外在追求。

  百家争鸣

  为什么是的百家争鸣呢?

  因为瓷窑很多,但是种类很少。

  东汉,瓷器真正烧造而成时,

  这段时间,还只有青瓷和黑瓷两种,很单调。

  东汉末年分三国,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家族终于迎来了一位新人,白瓷。

  请注意,这里的青瓷、黑瓷、白瓷,并非是完全单指一种颜色哦。

  青瓷里面包含了青绿、青黄、青褐、青灰等;

  黑瓷里面包含了褐、酱等;

  白瓷也有可能略黄或略青。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釉料中铁的含量。

  这个就比较学术化了,我们点到为止就好。

  如果釉里面铁的含量低于1%,烧出来就是白瓷;

  在1%在3%之间,就是青瓷;

  超过4%,那就是黑瓷。

  古时候,原料比例与温度都没有办法控制得很好,

  因此釉色不稳定,有很强的随机性。

  历史的车轮滚向了隋代,

  在此时的瓷器家族里面,青瓷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但是刚来的白瓷不甘示弱,它正在慢慢积蓄能量,

  让自己越来越白,厚积而薄发。

  发展到了唐代,白瓷终于成功地站起来了,

  达到了可以跟青瓷抗衡的地步,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南方代表是来自浙江的越窑,北方的代表是来自河北的邢窑,

  所以也有“南越北邢”的说法。

  可能有很多补过课的朋友知道,唐代还有一个特别的“唐三彩”。

  但是,唐三彩其实不是瓷器哦,它是一种低温烧造的陶器。

  尽管如此,唐三彩也是非常有历史价值的,

  因为它毕竟有多个颜色啊,并且现在在价格上面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历史的车轮再往前面滚一下,就滚到了中国瓷器发展的高潮阶段,

  因为我们来到了宋代,瓷器真正百花齐放的朝代。

  白瓷和青瓷,两兄弟在这个朝代仿佛打了鸡血一样,变成了超级赛亚瓷。

  在这个朝代,有着我们为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

  “汝、官、哥、钧”都是属于青瓷系的,而“定”是烧白瓷的。

  其中比较特殊的是钧窑,虽然颜色非常不像青瓷,但是它确实是属于青瓷系的。

  前面我们说到,釉的颜色是因为里面的含铁量决定的,

  而钧窑则在这个基础上,添加了一点儿铜,结果没想到,

  竟然烧出了渐变的紫红色,

  人们评价钧窑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并且在宋代,还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情。

  宋真宗赵恒有5个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是不是发现其中一个有一点点熟悉,

  宋真宗在他用景德年号的期间,

  赐一个烧造青白瓷的原名叫“昌南镇”的地方为“景德镇”。

  不知道他赐名的时候有没有想到,

  在后来,这个地方以这个名字成为了全中国,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的制瓷中心。

  元代开始,一家大

  从元代开始,瓷器的百家争鸣时代结束了,

  变成了由景德镇一枝秀的局面。

  景德镇在元代时期,在之前青白瓷的基础上,烧成了卵白釉瓷。

  卵白,顾名思义,就是像卵一样白,具体白的程度,可以参照鹅蛋。

  这是瓷器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跳跃。

  从此,青花瓷成为主流,走入了千家万户,走向了世界,

  甚至在后来成为了一首唱遍了大江南北的歌。

  除了蓝色的青花,他们还整出了红色,叫釉里红。

  还整出了红蓝搭配,叫青花釉里红。

  景德镇的一家大,并没有让它停滞不前。

  到了明代,景德镇更加发力,烧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的瓷器,

  分为四个大类: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和颜色釉。

  釉下彩,就是釉下面的颜色,前面说到的青花和釉里红就是釉下彩。

  釉上彩,也就是在釉表面上的颜色,

  因为一般的颜色,经不住一千多度的高温,

  所以景德镇就先将瓷器烧出来,然后把颜色画在釉的表面,

  再放进窑里进行一次七八百度的低温烧造,这样可以使得颜色不会掉。

  但颜色不丰富,不像调色盘那么多,因此只有三彩、五彩这样子。

  斗彩,就是釉上彩和釉下彩的结合,先用釉下彩画线,用釉上彩进行填涂。

  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就是非常典型的器物,

  一件2.8亿,据某已购买的藏家说,用鸡缸杯喝起水来很糯哦~

  颜色釉,也就是不同颜色的釉。

  前面我们说到的青瓷、黑瓷、白瓷,在这时都成为了景德镇颜色釉的一种。

  以铁为着色剂,烧出来就是青色,铁含量的不同,也会随之形成不同的颜色;

  以铜为着色剂,则是红色;

  以钴为着色剂,就是蓝色,青花瓷就是用钴来画的。

  在这个阶段,技术已经大大地了从前,

  景德镇的工匠几乎已经可以调控色彩,有着非常多的颜色。

  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审美标准也随之更进一层,

  此时脱颖而出的是——霁青、霁红、甜白。

  这三个好像文艺青年名字的釉彩也被称为“三大上品”,

  是千金难买之物,其中霁红和霁青还被称为宝石红、宝石蓝。

  前段时间大热的《如懿传》就出现了三大上品之一的甜白釉。

  霁青釉,虽然看起来已经和青没啥关系了,

  但是古人在瓷器上喜好青这种颜色,凡蓝、绿都叫做青。

  所以霁青釉,又叫霁蓝釉,霁蓝釉这种叫法更准确一些。

  霁蓝、霁红,还可以叫做祭蓝、祭红,

  因为这种瓷器过于宝贵,

  因此,要用它们的时候都是用在古代重要的场合,

  古代重要的场合是什么呢?

  ——祭祀。

  所以,它们又叫祭蓝、祭红。

  到了清代,景德镇作为中国瓷都的位置也从未动摇过。

  清代的瓷器就跟现在的清宫戏一样,主要是康雍乾三朝。

  除了技术的进步,原本的那些釉彩能够烧造得更好以外,

  瓷器全家桶里面还加入了两个有着西方面孔的釉彩。

  康熙酷爱西洋文化,引进了西画技法、颜料等在瓷器上作画,

  因而有了珐琅彩。

  珐琅彩是一种纯宫廷釉彩,制作流程是让景德镇先把器物烧好,

  但是先不“装修”,送到清宫里面的造办处,

  让宫廷技师绘画再烧制而成。

  珐琅彩是纯进口的,因为它所使用的颜料都是从国外引入的。

  在康熙末期,受珐琅彩的影响,

  在原本五彩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中西合并的全新釉彩——粉彩。

  这个彩既有中国颜料和中国技法,也有西方颜料和西方技法,

  是个混血儿。

  珐琅彩和粉彩所包含的颜色非常丰富,

  因此在瓷器上作画的发挥空间也就大了。

  至于作画的内容嘛,康雍乾三朝的瓷器,跟皇帝的审美有着的联系。

  康熙瓷器:阳刚雄健;

  雍正瓷器柔和精细;

  乾隆瓷器:极尽繁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