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合作细节藏品如何出手
本公司艺术整体拥有富厚的谋划履历,累积富厚的珍藏家族群,透过这群宽大的珍藏家族群,提供的艺术品给珍藏族群,让每件艺术能被更多人相识。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给艺术品珍藏人与投资机构,将透过多元的投资模式,与其他相关金融工业相助,以拍卖、中介、艺术基金等多重管道,用审慎、果真、客观的方式,为喜欢艺术品的人士做佳的选择。
17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
铭文:扎什利马(翻译)
RMB:300,000-400,000
释迦牟尼佛为佛教的创立者,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像螺发高耸,宝珠顶严,面相和煦,宽额弯目,眼脸低垂,嘴角含笑,双耳垂肩,肩、胸浑圆宽厚,腰部纤细收敛,腹肌明显。袈裟轻薄贴体,佛陀左手置脐前结禅定印,右手抚膝结触地印。此尊释祖成道像金水完美,品相一流,历经数百年洗礼而风采不减,令人惊叹。扎什伦布寺又称“吉祥须弥寺”,其铸造的佛像作品,在清宫一般被称作“扎什璃玛”。此尊鎏金扎什伦布寺铜像,衣纹线条简洁明快,结金刚跏趺坐。此像比例极为精准,胎体厚重,鎏金明亮华丽,带有较为明显的扎什伦布寺造像风格。
参阅:北京嘉德,2019年11月18日,
编号3620,高25.2cm
成交价RMB 1,610,000。
H:24.5cm
16世纪铜鎏金金刚总持
H:30.5cm
RMB:400,000-600,000
金刚总持,又称金刚持、大持金刚,是噶举派敬奉的本初佛,被认为是释迦牟尼说密法时所呈现的形象,他代表着上师、自性,故也被视同法身佛。金刚总持双手于胸前交叉结哞迦罗印,分持金刚铃与金刚杵,分别表示智慧与方便,象征悲智双运,这是他身份的标志。造像面容圆润,神情专注,肃穆庄重。身体比例合度,端正健硕。仰覆式束腰莲座上下缘有细密的连珠,莲瓣富有层次感。整体造型生动,金水饱满,制作工艺精细,当为明代西藏地区所造的精品。
15世纪合金铜嵌红铜银眼无量寿佛
H:23.5cm
RMB:320,000-420,000
此尊无量寿佛,头束高发髻,髻顶以摩尼宝珠顶严,额际戴五叶宝冠,正中大冠叶嵌宝石,造型精美,装饰华丽。耳旁缯带呈U字型于耳后飞扬。面庞方正,眉眼开阔,额心有白毫,双目微下视,展露出慈悲本尊济世度人的佛性光辉。宽肩细腰,佩戴有各种华丽的钏镯佩饰。双手于腹前结禅定法印,掌中托长寿宝瓶。下身穿贴体长裙,双腿结跏趺坐姿,裙褶从两腿间散开,自然铺陈于台面之上,裙四面均密布阴刻的缠枝莲花纹饰,极富装饰美感。下承满莲瓣莲花宝座,莲瓣宽大扁平,展现出雅致的艺术魅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尊无量寿造像周身多处以贵金属镶嵌工艺装饰,如双唇、帽冠缯带、U型长链、臂钏及腰带处,均作嵌红铜处理;与整体古铜色的材质形成鲜明对比,也是当时造像常常采用的装饰手法,人们认为使用贵金属镶嵌可以增强宗教造像在精神方面的感染力。整尊造型生动古朴,工艺精细,寓意美好,兼具欣赏与收藏价值。
15世纪铜鎏金曲勒尊者像
铭文:无边众生救主法王尊,无瑕智慧功德难思量,善杰福利之源法王尊,顶礼经师曲勒尊者!
༄།ཆོས་ཀྱི་རྒྱལ་པོ་མཐའ་ཡས་འགྲོ་བའི་མགོན།རབ་དཀར་མཁྱེན་བརྩེ་ནུས་པ་བསམ་མི་ཁྱབ།དགེ་ལེགས་ཕན་བདེའི་འབྱུང་གནས་ཆོས་ཀྱི་རྗེ།ཡོངས་འཛིན་ཆོས་ལེགས་ཞབས་ལ་གསོལ་བ་འདེབས།
H:25cm
RMB:350,000-500,000
此作品为典型的明中期后藏地区萨迦派风格造像,传神地表现出了曲勒尊者的形象。其面相方圆、额际宽广、眉似新月,双目显得炯炯有神,丰颐薄唇、嘴角微带笑意,显得慈祥而和蔼。右手掌心朝外结与愿印,表示以普救众生的慈悲心施与,左手置于腿上,结禅定印,两手掌心均嵌银花。穿一件典型的藏式无袖坎肩,下穿束裙,以腰带系于鼓凸的腹部。一件薄大氅披于双肩,包住端坐的身躯,由于腿部紧裹。坎肩、大氅錾刻有丰富且精细的缠枝花卉、祥云及各种吉祥图案。衣纹流畅,生动写实。
十四到十七世纪是西藏本土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从日喀则到木斯塘,在萨迦政权影响之下的后藏地区,以萨迦道果传承为脉络,为我们留下了一座艺术宝库,这尊精美的上师像便是这一非凡时代留下的艺术经典。
汉地造像
明铜鎏金普贤菩萨(配座)
来源:2012年香港邦瀚斯,lot616。
H:21cm
RMB:180,000-250,000
此尊普贤菩萨呈男相,十分少见。整体器宇轩昂,明显承袭了宋元造像雄阔健硕的艺术气韵,在此基础上,头部比例变大,面相宽大饱满,体态丰腴。菩萨头戴发箍,发箍正面饰摩尼宝珠,短发卷翘,发须虬卷美观,眉似弯月,双目细长,直鼻薄唇,表情静穆和悦,显得睿智而慈和。身披宽大的袒右式袈裟,下着僧裙,衣纹富有质感,体现了极强的写实意味,衣裙边錾刻花卉卷草纹样,颇为精致,尤见明代汉地造像之精妙。普贤双手捧经书置于前方,一体铸造,打磨精细,此造型较为少见;舒坐于象背之上。其坐骑为“六牙白象”,象征菩萨修行的“六度”,大象头部转向左方,与普贤菩萨相呼应,身躯强壮,背披锦毯,其上錾刻纹饰华美瑰丽,凸显其神圣高洁,也彰显着普贤菩萨的尊贵地位。
清乾隆合金铜错银错红铜释迦牟尼
H:14cm
RMB:200,000-300,000
佛陀双手在胸前结说法印,故此尊像又称为“说法相“。说法像亦作初转法轮像或转法轮像,为佛祖四十五岁正式说法传教之形象。全跏趺坐于卡垫上。肉髻平缓,面庞圆腴,眉如弯月,高鼻薄唇,表情深沉内省。肩胸宽厚,腰部细敛。身着袒右式袈裟,采用印度萨尔那特样式,仅仅刻画边际线。下承镂空雕繁复须弥座,主尊与须弥座中间,还有一层素面厚禅垫,其上嵌红铜嵌银工艺,打磨细腻。底座是仿印度建筑形式方形须弥台座,正前方夜叉托举台面,左右两狮护卫,是克什米尔造像艺术的常见形式,为清代仿古之作。
明铜药师佛
H:29cm
RMB:120,000-160,000
元代造像是继两宋造像以来的一个高峰。在这个时间点出现大量藏传佛教的艺术品,1276年元军挥师南下,攻占杭州后为动摇南宋在江南地区长期的影响力,政策之一便是大兴寺院,引进藏传佛法。因此在元代,杭州的佛教艺术便深受藏传佛教之影响。本作药师如来的莲座瓣叶宽大,莲瓣头部微微翘起,莲心往内翻卷,与明早期造像完全不同,具有典型的元代莲瓣纹之特色。头戴五叶宝冠,脸部方正,双目向下微睁,与杭州飞来峰之尊胜佛母的开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