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办事处成交真高
本公司提供艺术品委托销售、艺术品展览销售、艺术品寄售、艺术品电子商务、艺术品置换、艺术品鉴定估价、客户资源共享,古陶瓷修复、艺术品商业推广、鉴赏讲座、国内行业杂志、期刊署理销售、艺术品广告包装、近现代艺术家包装推广、国内行业大型公关运动筹谋、行业大型终端媒体署理的大型艺术品综合服务公司。为繁荣中国艺术品市场,弘扬民族文化,提高中国艺术品在天下上的职位和影响孝顺自己的一份实力。
清乾隆铜鎏金绿度母
H:32cm
RMB:1,300,000-1,800,000
此尊绿度母头戴五叶宝冠,发髻高耸、面容圆润、饱满如月、双目微俯、鼻梁高直,有如少女般纯洁,佛教经典描述绿度母为美丽少女的形象,为众神之母般的高贵与无私,上身赤裸,身佩饰璎珞三层,臂戴钏镯,体态曼妙、颈肩、胸乳至腰腹的肌肉线条流畅,凹凸有致,手指柔软,工艺到位,轮廓浑然一体,下身着天衣绸裙,多层衣褶与精细的錾刻纹饰相搭配,工艺难度极大;左手当胸前结「三宝印」,右手施「与愿印」,舒坐于莲台,上身坐姿弧度明显,与右足下踏莲台形成对应,脚向下伸,意味着随时应机去救度众生。莲瓣分布俊秀饱满,排列整齐,时代特征明显。所拈两茎莲花于肩头绽放,相互辉映。而莲花殊胜之处在于其形状有盛开、半开、含苞三种,分别象征过去、现在、未来,蕴含着绿度母三世誓愿救度一切众生的大悲心。此尊佛像腰肢柔软,是其最具艺术价值者,且通体鎏金淳厚,更属难得。
该造像具有典型的清宫廷造像特点:铜质细腻,造型完美,躯体光洁,雕工精湛。这些特点源自于宫廷先进的铸造工艺,皇家造像机构有先进的金属冶炼技术,因而炼取的铜质细密,光洁莹润,杂质少。采用失蜡法浇铸制造,保证了佛像的整体规范性和局部精细度,是一种极为精密的铸造法。在后期的雕刻和加工方面也有着苛刻的要求,丰富的细节呈现的说服力,与整体庄严而灵动的气质相融合,才能成就一件如此精细的造像作品。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铜鎏金白度母
清雍正铜鎏金释迦牟尼
H:24cm
RMB:300,000-400,000
此尊释迦牟尼坐像,即出自雍正朝的宫廷金铜佛造像,呈现的是“释迦八相”之说法相。说法相也称初转法轮相,是表现释迦牟尼35岁时正式传教的形象。佛传故事中称,最初侍从他逾城出家的五位长老闻其初转法轮后,便投入佛门,是为“五比丘”。此后,佛陀有了自己的僧团组织,使得佛、法、僧俱全,并由此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宗教组织。“释尊感于众生迷失本觉,沉沦苦海,故于成道后,先至鹿野苑,转四谛,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后更以其大悲、大智、大愿、大行,游历四方,化导群伦,欲令众生悟佛知见、回归本觉、离苦得乐。终其一生,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所度有情,其数无量。”
喀尔喀蒙古
17世纪铜鎏金无量寿佛
H:25.5cm
RMB:900,000-1,200,000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佛说无量寿经》(公元3世纪,康僧铠译)
本尊为典型蒙古扎那巴扎尔风格特征的无量寿佛造像,整体上极为秀美瑞丽,比例舒展、准确,细部精致耐看,錾刻花饰精巧,整体动态上也追求工稳对称,但端正中不失纤巧,有些造型样式明显的是来自尼泊尔,脸形清丽,眉间有白毫,双目俯视,五官棱角分明,嘴形小巧圆润。线条简洁明快,愈显神态肃穆沈静,最重要的是此尊造像身形十分厚实饱满,手中捧钵,逼真写实,肌肉、手足饱满富有弹性,躯体比例适度,结构合理,带有草原民族体型特征。下着长裙,轻薄贴体,衣纹装饰简单,两腿间的裙褶呈放射状自然铺散于台座之上。莲座高大,上下缘饰连珠纹,莲瓣扁平规整,花瓣层层开阖,上下交迭,层次出众且瓣尖微凸,造型干净利落,强调隆重的庄严感,典型扎那巴扎尔风格的特征,是流行于清代喀尔喀蒙古地区的一种造像风格,通称“蒙古造像风格”或“扎那巴扎尔造像风格”,因为在所有的藏传佛教造像中,其风格是最为鲜明突出的,也代表了蒙古佛像独树一帜的造像艺术特点。
相类藏品市场流通较少,大多数珍藏在位于乌兰巴托的Zanabazar Museum,同类藏品可参见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站(himalayanart.org),编号4502,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铜鎏金无量寿。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铜鎏金无量寿。
17/18世纪铜鎏金金刚手
L:11.8cm H:13cm
RMB:400,000-600,000
金刚手菩萨在我国藏蒙地区具有广泛的信仰,据称修学金刚手菩萨法,能够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历史上藏族人民还把吐蕃王朝时期赞普赤热巴巾尊奉为金刚手菩萨的化身。除了其重要的宗教地位,在当下的艺术市场中,忿怒像由于形象多变、做工难度大,并且数量较少,与寂静像相比收藏价值普遍更高。
此尊金刚手造像为近年来颇受市场追捧的蒙古地区造像风格,他与西藏和内地风格有着很大的区别,人物造型承袭了扎那巴扎尔系护法金刚系造像特点,整体比较墩实,姿势伸展,写实性强,对衣物配饰描绘简洁,而对于人物的肌肉刻画生动,且原封底保存,较为难得。
雪域神韵
14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
H:29cm
RMB:600,000-700,000
尼泊尔造像艺术的鼎盛期从10世纪初一直延续到13世纪。十三世纪,印度帕拉王朝灭亡后,佛教造像的制作传统还继续在尼泊尔流传。同时,从那时起又开始受到西藏喇嘛佛教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造像延续了前期风格,又加进了新的元素。此时期的造像最为精美,对于身体情态,完美和谐的精准把握,洗练简洁的雕塑技艺,注重人体美的特点,使佛像洋溢着充沛的活力,达到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这尊释迦牟尼像便是这一时期造像的典型,其完美和谐的身型比例、典雅高贵的韵味反映出藏帕造像融合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