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香港国丰福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结果公告发布
公司主要以艺术品类评估、展览、拍卖、交易、投资等为谋划,常年展览展示交易,不定期举行天下鉴宝运动,每年定期举行春季秋季等大型艺术品拍卖会类拍卖运动多场艺术品拍卖交易会。
常年活跃于全球艺术市场,与国内外各大着名企事业单元细密相助,搜集四海凝聚了一批资历、履历富厚的队伍,并拥有一支强盛的文物鉴定团!古玩依附十年资产治理的实力沉淀以及多年文化艺术品运营的履历积累,打破行业高额成交记录,是各界人士高评、业内民众熟知的国际化品牌公司!
林风眠
(1900.11.22 - 1991.8.12)
家名绍琼,字凤鸣,后改风眠,出生于广东梅州,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
林风眠自幼喜爱绘画,是“中西融合”艺术理念的倡导者、代表人物,擅长描绘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有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等。1917年梅州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学院。1918年参加勤工俭学赴法留学。1925年回国后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8年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主持筹办国立艺术学院并任院长。他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1991年8月12日10时,因心脏病、肺炎并发症,病逝于中国香港港安医院,享年91岁。
林风眠(中国,1900-1991)
戏剧人物
彩墨纸本 镜框
70×67 cm 约4.2平尺
题识:林风眠
钤印:林风眠印
出版:《中国现代主义绘画大师:林风眠》P129,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成交价:RMB 5,290,000
中西融合,粉墨登场
—— 赏林风眠《戏剧人物》
1951年,林风眠搬至上海,开始专注于个人艺术创作的探索。在这个阶段,林风眠逐渐对中国戏曲产生了浓厚兴趣。每次去剧场观看演出,总会随身携带小本子,反复的记录与实践。林风眠曾说:“我喜欢看电影和各种戏剧,不管演的好坏,只要有形象、有动作、有变化,对我总是有趣的。”其实“形象”、“动作”、“变化”远不是他唯一注意的,这些戏剧激发了他崭新的艺术理念,以及对立体主义和时空的理解。
林风眠从舞台中汲取灵感,将人物抽象和概括,运用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线条和色彩,形成了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他曾对学生潘齐流说:“我的目标不是人物的体积感,而是要表达整体的连续感。”这正是林风眠画面中的精髓之处。
中国戏曲所蕴含的形式美学为林风眠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例如在视觉层面上所体现的“装饰上的均齐的意味,如战舞的姿态,几何式的步法,涂绘的颜面”等,激发了他极大的创作热情。画面中,他剔除了所有现实具体的舞台元素,用极概念的几何图形切割出背景,简洁有力地涂抹出青衣与老生的形象。两位人物左右几乎对称,各自呈现出符号化的戏曲姿态,相互独立又相呼应、黏连,棱角分明又流畅和谐,戏曲的动态瞬间成功地在纸面上转化为了更富有艺术张力和永恒美感的精彩画面。在色彩的选择上,林风眠参考了传统民间艺术中的色彩,同时运用了许多现代西方颜料。蓝、黄、橙、白的色彩,晕染、皴擦、勾勒,一遍又一遍,在纸面上交融碰撞,是变化的色彩、是变幻的光影,仿佛带有音乐的律动,舞台上的角儿就在这方寸画纸粉墨登场,精妙绝伦。
林风眠曾在信中表达“借鉴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立体主义,以寻求一种造型与时空表达的结合”。他的创作中,西方现代艺术的印记显而易见,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深刻的阐释。此幅《戏曲人物》是林风眠这一系列创作的经典呈现,是其画风醇熟时期、有出版的精品佳构之一。
我们愿意结识有造诣的艺术家、鉴赏家、珍藏家、谈论家、艺术喜欢者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交流相助、携手共进,配合推进文化工业生长,繁荣艺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