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什么藏品成交高
公司运 用团队,博学多才的鉴定,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为广大藏家提供精细的一手资料为藏家提供真诚有效的收藏建议。同时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体资源的全角度宣传,打造线上线下立体的宣传阵容,为海内外收藏家,艺术家搭建一个广阔的文化艺术品收藏交流交易平台,携手共赢中国文化市场的繁荣 。
Lot 478
AN INSCRIBED‘CABBAGE’BAMBOO
BRUSHPOT BY DENG WEI
Qing Dynasty (1644-1911)
清
鄧渭款白菜圖竹筆筒
題識:丙午清和月上浣,雲樵山人制。
鈐印:尚古
高:12.5cm
HK$ 80,000-100,000
US$ 10,300-12,900
Lot 481
A FINELY CARVED BAMBOOPOMEGRANATE-SHAPED BOX AND COVER
Early Qing Dynasty
清早期
竹根雕石榴甲蟲紋蓋盒
长:10.7cm
HK$ 400,000-500,000
US$ 51,500-64,400
此盒以竹根為材,隨形巧雕而成,其竹材久經藏養,色棕紅且質感油潤,頗具古雅之質。蓋盒上下以子母口扣合為一整體,器身圓雕作一簇石榴枝,兩只石榴果實並蒂相連,其一大一小,造型十分飽滿,內里榴實似欲破壁而出。石榴表面浮雕枝葉攀附其上,枝條虯曲而葉片交相疊錯,其中葉片之紋理、蛀痕皆表現地十分到位,形象甚為生動寫實。蓋盒底面枝葉之間,浮雕一對甲蟲攀附於石榴之上,造型亦頗圓潤飽滿。
此件竹根蓋盒造型奇巧,工藝亦佳,當出良匠之手。其用石榴、甲蟲等意象,亦包含榴開百子、二甲傳盧之吉祥寓意,頗能反映當時文人器用的審美趣味。
此類巧雕作像生形象的竹根蓋盒,亦是清宮中頗為典型的器式。如北京故宮藏有風格相似的竹根雕葫蘆紋蓋盒(故00121080),亦為與本品相似的高浮雕工藝。從存世器物看,此類蓋盒可盛裝尺寸較小的冊頁、珍玩,兼具實用性與陳設價值。
Lot 482
A CARVED BAMBOO OF ‘ELEGANT GATHERING IN THEWESTERN GARDEN’ MOUNTAIN
Early Qing Dynasty
清早期
竹根雕西園雅集圖山子連座
长:11.5cm 高:8.5cm
HK$ 300,000-400,000
US$ 38,600-51,500
此件山子由竹根整琢而就,質色朱潤,用材頗佳。山子隨天然竹材質理,作深鏤淺剔,雕作山路飛泉,蒼松斜出,枝葉掩映。兩名老者攜童子行至溪橋之上。旁側岩台之上,有老者與童子對弈觀棋。山子背面亦滿工雕刻,見有松林岩窟,高士拄杖於其間穿行。整件山子巧借天然形材,雕出了一幅曲徑通幽的山林雅境,其間眾人衣著神態皆交代地十分清楚,賞之頗有身臨其境之感。山子下存原配鏤雕松葉紋木座。
明晚期到清初竹雕文房小品發展迅速,在取材、工藝、氣韻等方面皆具文人意趣。此件竹根山子工美材佳,包槳渾厚,所塑小景畫意盎然,堪屬佳品。
Lot 483
A BAMBOO CARVING OF ARAFT WITH IMMORTALS
Qing Dynasty (1644-1911)
清 竹根雕仙人乘槎擺件
高:9.8cm(带底座)
HK$ 90,000-120,000
US$ 11,600-15,400
來源:約20年前出自美國新澤西。
槎以竹根隨形雕就,麻姑、仙女抱酒罈、仙桃划槳泛舟,表現麻姑攜靈芝酒赴瑤池為西王母祝壽的吉祥題材,人物神色慾動,陳設器物豐富。此件作品在同類中尺寸較小,精緻可人。配有原裝烏木海水座,立刻增添神采,可見此作品雖出自嘉定竹刻高手,卻曾被貢入內府並陳設於深宮。台北故宮藏有一竹根螃蟹,底配烏木海水座,當與此作品當年同為宮廷陳設。北京故宮藏類似之麻姑獻壽乘槎尺寸較大,但沒有底座。
Lot 489
A SILVER-INLAID‘ZITAN’ BRUSH POTBY XUEJU
Ming Dynasty(1368-1644)
明
雪居款紫檀錯銀絲筆筒
題識:洪鐘起暗室,飄瓦落空庭。誰言轉丸手,能作殷雷聲。雪居。
高:14cm 直径:11.5cm
HK$ 160,000-200,000
US$ 20,600-25,700
Lot 490
AN EMBELLISHED ‘HUANGHUALI’
‘TWO PLAYINGCHILDREN’ BOX AND COVER
Late Ming/Early Qing Dynasty
明末清初
黃花梨錯銀絲嵌百寶嬰戲圖盒
长:12.5cm 宽:11cm 高:6.5cm
HK$ 800,000-1,200,000
US$ 103,000-154,400
此盒以黃花梨為材,器表包漿勻潤,木紋層理絲絲可見。蓋盒器型端正,近於正方形,蓋與盒扣合嚴密,唇口較寬,口沿唇邊以嵌銀絲工藝飾卷草紋各一周,所掐銀絲頗為細膩均勻,工精藝妙。盒蓋面微隆,選用螺鈿、壽山石、綠松石、青金石等多種材質,以百寶嵌工藝嵌飾出一幅精美的嬰戲圖案,見兩名孩童伏身于池水間,旁側扣立一竹筐。其一人伏腰弓步,雙手按住亦三腳金蟾,旁側孩童手持蚌殼,正回首觀看。二人神態天真爛漫,衣著服飾刻畫亦精美。周遭景致,見蘆葦生於石間,旁側螃蟹探出半側身軀,遠景見祥雲旭日,一派祥和景象。畫面佈局舒朗有致,配置得宜。
嬰戲圖為明清兩代的經典裝飾題材,從簡單的一、兩個幼童到百多個,人物皆神態活潑,場面熱鬧。此盒形體端莊厚重,清雅古樸,工藝精細,循其用途為古代文人書房用具,置於書房案幾之上,一派書香雅氣。
Lot 491
AN EMBELLISHED ‘HUANGHUALI’ ‘PLUM
BLOSSOM’ BOX AND COVER
Late Ming/Early Qing Dynasty
明末清初
黃花梨錯銀絲嵌百寶梅花圖盒
长:25.2cm 宽:14.8cm 高:9.5cm
HK$ 550,000-650,000
US$ 70,800-83,700
明末清初,文人雅士對文房用具頗為講究,除了文房四寶的筆、墨、紙、硯外,筆筒為書房必備陳設,往往是書房主人的品位心性的映照。這些用具除了實用之外,亦講求藝術性。
此盒以黃花梨來製作,色澤明亮油黃,盒體用材厚實。蓋內設淺盤狀屜,卡放在盒身上段,正好以之為上下結合的子口,故盒壁上下不再做出子母口。口沿處鑲嵌有以銀絲做成的回紋圖案。頂面以壽山、螺鈿、孔雀石等多種材質,鑲嵌出梅花樹和牡丹花的主體圖案,在盒子左側頂端嵌有一隻蜜蜂,頗有意趣。盒蓋右側處有嵌銀絲詩文一首,「東風才了又西風,群木山中葉葉空。只有梅花吹不盡,依然新白抱新紅。」 此詩文源於宋代李公明,採其詩文與畫面交相呼應。
本盒採用百寶嵌工藝,展現明末清初藝匠製作木器珍品工藝達致頂峰。百寶嵌與明清宮廷御用傢具關係密切。百寶嵌亦稱「周制」,由周翥所創,亦因其聞名。周氏活躍於明嘉靖年間,作坊位於江蘇揚州市。揚州,地處揚子江北,大運河南端,於明代乃文藝重鎮,亦為鹽業交易重地,富裕鹽商居於揚州,遂成購買工藝書畫之主顧。揚州八怪,善書畫,活躍於十八世紀;能工巧匠如周翥者,亦於此地設作坊,所制工藝,備受富裕人家追棒。
百寶嵌器以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最廣,涵蓋晚明至清代,見於盒、屏、筆筒等各式器形,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竹木牙角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