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鼎汇国际拍卖公司四季大拍全球征集2025
本公司为中国古代及近现代书画、瓷器杂项、玉器翡翠、珠宝珍表、收藏品等艺术品的交易平台。力求参与全国各类慈善义拍,联盟欧洲珍玩及全球社会名流珍藏举办专场展销会,将在香港、台湾、澳门、新加坡、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组织拍品巡展展销.
关于《标题徐状元补注蒙求》,前述明代顾起纶《标注蒙求序》曾云:“余家藏有宋本,乃徐状元子光所注,其援据典籍,雅正精确,类以篇章,补其阙略”,“《世说》之语,得孝标而益赡,《蒙求》之词得子光而益工”。这些虽颇有溢美之词,但客观地说,徐子光补注本能够长期流行,确有其优长之处。一是当时通行旧注颇简略,多不注明出处,且错讹较多,不便初学,徐子光认识到这一点,对旧注本进行了整理,并以正史为中心补充了详细注释,可以说是《蒙求》的新注本,包含了许多“标题”之外的中国人物故事,寓历史于教化,不能不说是徐子光补注的功绩。
此外,徐子光也认识到旧注中颇有已经散佚的故事,故也在一定程度上予以了保留。如“张辽止啼”、“阮简旷达”、“郭巨将坑”、“董永自买”、“闵损衣单”、“纪瞻出妓”、“许询胜具”、“赵孟疵面”、“子建八斗”、“相如题柱”、“申屠断殃”、“黄香访主”、“老莱斑衣”、“何晏神伏”、“龙逢板出”、“蔡琰弁琴”、“何谦焚祠”、“周镇露船”等。对旧本的误字也在注中提及,如“梁习治最”:“旧本习作集误”;“戴凴重席”:“旧本凴作冯误”;“江革巨孝”:“旧本巨作忠非”,等等。由于旧注中土已经亡佚,这些引用的旧注以及异文校勘,都可以使我们对当时旧注文本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
羣碧堂本宋刊《标题徐状元补注蒙求》,前有邓邦述三跋,颇可体会其得书研讨赏玩之乐趣。其一作于1918年,他从分卷对稀见的明代顾起纶本(丁丙藏)加以评价,推测顾本是对宋本的改编,“安知非见此本而窜编次取之”,今取顾本与宋本相校,知其颇有篡改,邓邦述之说可得确证,其未因顾本稀见而遭蒙蔽,眼光可谓犀利;题跋末尾,邓邦述以鉴赏的眼光来审视此书:“此刻美朴,有述古堂、冯彦渊、稽瑞楼诸印,知出虞山所藏,又有小长芦印,又韩元少菼、王翬、马曰璐诸印,亦俱精碻,可称宋刊孤本,安得不珍而藏之。”此本刊刻“美朴”,又有前辈藏家印鉴,“可称宋刊孤本,安得不珍而藏之”,函套有其篆书亲题“宋本蒙求三卷”,钤“羣碧楼”朱印,足见其喜爱之情。
邓邦述题跋一:宋刻《蒙求》三卷,诸家未著录,丁氏《善本书室藏书志》收明刊本,乃顾起纶补注云:起纶以中多佳事㑺语,特著标目,复署类编次,改为三卷,并自为序,写刻精工,版心有“奇字斋”三字,盖与《王右丞集》同刊者也。顾氏刻本今亦罕见,然此书题《标题徐状元补注蒙求》,已分上、中、下三卷,是徐子光补注时即为三卷,《书录解题》所云后人并为二卷,殊非实事。或二、三之传写有误耳。
明人刻书多自以为是,奇字斋刻《右丞集》读者颇诟病之,安知非见此本而窜编次取之耶?!昔人谓:书非宋刻不可,由此言之,使此本湮没不彰,几无复知徐氏之本为三卷,而转足以厚诬古人矣。此刻美朴,有述古堂、冯彦渊、稽瑞楼诸印,知出虞山所藏,又有小长芦印,又韩元少菼、王翬、马曰璐诸印,亦俱精碻,可称宋刊孤本,安得不珍而藏之。戊午(1918)二月正闇检记。钤印:正闇经眼(白)
其二记其阅读《经籍访古志》(涩江抽斋等人所编)之感受,此书为日本著名的善本书目,虽然所列钞椠各本虽多,但仅有一钞本首题“标题”,且分卷与宋本合,即日藏写本实源出于宋刻,可释涩江之疑。邓邦述作为“标题”本宋版的收藏者,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邓邦述题跋二:检澁江访古志未见宋本,所列钞椠各本极多,惟有一钞本首题标题云云,与此本合,又云古注本,以“滕公佳城陈逵豪爽”为中下之首,而补注诸本则以“史丹青蒲”为中卷之首,相如题柱为下卷之首,意徐氏原第当如此云云。此本正是如此,使澁江得见宋本,当爽然无疑也。正闇。钤印:披玉云斋(朱)
其三作于1924年,距今恰为百年。此题跋是对日本江户后期大学头林述斋(1768—1864)看法的商榷。林述斋编有《佚存丛书》,专录中土失传著作,其中有李瀚的《古本蒙求》三卷,在题跋中他认为徐注本有增多繁滥、有失原貌之弊,邓邦述对此并不赞同,他认为“子光注此书自是子光之学,读者勿为俗论所囿”,“古注不必偏废则可矣”,指出徐子光新注与古本旧注可并行不废,这是很有现代学术眼光的。
邓邦述题跋三:《畿辅丛书》用古注本刊行。据日本天瀑山人跋称,徐子光补注繁滥,或目狃其增多而病原本之简省,是买菜佣之见,此诚日本人之论耳。《蒙求》虽不病简略,然繁征,博引亦何伤乎?记问,且子光注此书自是子光之学,读者勿为俗论所囿。古注不必偏废则可矣。丛书本亦间有用补注者,是又为后人所增改甚矣。刻古书之难其人也。甲子(1924)正月检书偶记,正闇。钤印:羣碧校读(朱)
唐宋时期的蒙学读物,因其实用性质,旋用旋弃,民间罕见保存。上海图书馆所藏宋版《补注蒙求》,末有清乔松年戊辰年(1868)题跋,云“啓诱童子,以此为最古。宋椠精致可爱,恐世间无两本也。”指出了此类资料的稀有性。此评价移用于羣碧楼旧藏《标题徐状元补注蒙求》亦无不可。二书皆为孤本,允为宋刻《蒙求》之双璧,而前者已入公藏,后者尚存民间,识者宝之。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5376
邓邦述题跋 冯知十、钱曾、王绶珊等诸家旧藏
宋刻孤本《标题徐状元补注蒙求三卷》
唐 安平李瀚 撰
宋刻本
1匣1函3册 黄麻纸
半框:18.5×12.3cm
开本:25.2×14.8cm
著 录:
1. 《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卷一,邓氏家塾本,民国。
2.《稽瑞楼书目不分卷》,吴县潘祖荫八囍斋刻本,清光绪三年(1877)。
3.《藏园羣书经眼录》卷十·子部四·类书类P677,中华书局,2009。
4.《文禄堂访书记》P203,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5.《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卷十下,中华书局,2009。
6.《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子部/类书P1054,线装书局,2005。
7.《册府千华—民间珍贵典籍收藏展图录》P175,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展 览:
册府千华—民间珍贵典籍收藏展,国家图书馆,2015年7月10日至8月10日。
▽上下滑动浏览▽
鉴藏印:
上海图书馆退还图书章(朱)
上海图书馆藏(朱)羣碧廔(朱)宋刻本(朱)
杭州王氏九峰旧庐藏书之章(朱)披玉云斋(朱)
述古堂藏书记(朱) 小长芦(白)颜渊(朱)
冯知十读书印(朱) 稽瑞楼(白) 宋本(朱)
绶珊攷藏善本(朱) 冯彦渊读书记(朱)
南峰道仙(白) 石田(白) 子昭(朱)
杭州王氏九峰旧庐藏书之章(朱)王峻(白)
元少(朱) 韩菼之印(白) 王翬印(白)
曰璐之印(朱) 知十印(白)
题签:宋本蒙求三卷。钤印:羣碧楼(白)
题跋:
1.宋刻《蒙求》三卷,诸家未著录,丁氏《善本书室藏书志》收明刊本,乃顾起纶补注云:起纶以中多佳事㑺语,特著标目,复署类编次,改为三卷,并自为序,写刻精工,版心有“奇字斋”三字,盖与《王右丞集》同刊者也。顾氏刻本今亦罕见,然此书题《标题徐状元补注蒙求》,已分上、中、下三卷,是徐子光补注时即为三卷,《书录解题》所云后人并为二卷,殊非实事。或二、三之传写有误耳。明人刻书多自以为是,奇字斋刻《右丞集》读者颇诟病之,安知非见此本而窜编次取之耶?!昔人谓:书非宋刻不可,由此言之,使此本湮没不彰,几无复知徐氏之本为三卷,而转足以厚诬古人矣。此刻美朴,有述古堂、冯彦渊、稽瑞楼诸印,知出虞山所藏,又有小长芦印,又韩元少菼、王翬、马曰璐诸印,亦俱精碻,可称宋刊孤本,安得不珍而藏之。戊午(1918)二月正闇检记。钤印:正闇经眼(白)
2.检澁江访古志未见宋本,所列钞椠各本极多,惟有一钞本首题标题云云,与此本合,又云古注本,以“滕公佳城陈逵豪爽”为中下之首,而补注诸本则以“史丹青蒲”为中卷之首,相如题柱为下卷之首,意徐氏原第当如此云云。此本正是如此,使澁江得见宋本,当爽然无疑也。正闇。钤印:披玉云斋(朱)
3.《畿辅丛书》用古注本刊行。据日本天瀑山人跋称,徐子光补注繁滥,或目狃其增多而病原本之简省,是买菜佣之见,此诚日本人之论耳。《蒙求》虽不病简略,然繁征,博引亦何伤乎?记问,且子光注此书自是子光之学,读者勿为俗论所囿。古注不必偏废则可矣。丛书本亦间有用补注者,是又为后人所增改甚矣。刻古书之难其人也。甲子(1924)正月检书偶记,正闇。钤印:羣碧校读(朱)
跋者简介:
邓邦述(1868~1939),字正闇,别号正闇学人,又号孝先、沤梦老人,室名群碧楼。江苏江宁人。光绪二十四年进士,授编修,工书法、山水,擅玉箸篆。清末藏书大家。
藏家简介:
1.冯知十(1608~1645),字彦渊,后更名鹏举。冯复京季子,诸生。江苏常熟人。富藏书,室名“空居阁”。
2.钱曾(1629~1701),字遵王,号也是翁、贯花道人,别署篯后人,江苏常熟人。钱裔肃第三子。以品学举贡生,入清不仕。诗从族曾祖钱谦益学,为虞山诗派中坚,有《怀园小集》《交芦言怨集》《莺花集》等。另著有《牧斋初学集诗注》《有学集诗注》《投笔集注》等。富藏书,得钱谦益绛云楼焚余古籍,筑述古堂贮藏,后又增辟藏书处也是园、莪匪楼。
3.韩菼(1637~1704),字符少,号慕庐,长洲(今苏州)人,清康熙十二年(1673)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著有《有怀堂诗稿》。
4.王翬(1632~1717),字石谷,号瞿樵﹑耕烟散人﹑清晖主人﹑剑门樵客,江苏常熟人。虞山派创始人。初为王鉴弟子,后转师王时敏,王时敏推崇其画,以为最能得古人精髓者。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又加吴历﹑恽寿平合称“四王吴恽”。
5.王峻(1694~1751),字次山,号艮斋,江苏常熟人,清雍正二年(1724)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有《艮斋诗文集》等。
6.陈揆(1780~1825),字子准,江苏常熟人。道光诸生。精于古籍校勘。所居稽瑞楼藏书颇丰。
7.马曰璐(1697~1766),字佩兮,号半槎,一号南斋。马曰琯弟。国子生。与兄并荐博学鸿词,不赴,建小玲珑山馆,名重一时。好学、工诗、喜结客,一如其兄。
8.王绶珊(1873~1938),名体仁,字绶珊,室名九峰旧庐,浙江绍兴人。以经营盐业起家,嗜典籍,以钜资收得瞿氏铁琴铜剑楼、邓氏群碧楼等藏宋元善籍百余种,及各省府、县志两千余种,不乏海内孤本。又《九峰旧庐藏书目录》、《九峰旧庐方志目录》。
9.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长洲人。虽经荐举,隐居不出。擅画山水、花鸟,画名甚大,自成风格,形成“吴门派”,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诗宗白居易、陆游、苏轼。有《石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