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通知澳冂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征拍要求
Lot4423
(明)钱谦益 笺注 (清)何焯 批校 王鸣盛 题跋
杜工部集 二十卷 年谱 一卷 诸家诗话 一卷 唱酬题咏附录 一卷 附录 一卷
清康熙六年(1667)季振宜静思堂刻本
4册
14×18.3 cm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唐五代别集类第1191页。
钤印:校·定、大隆审定
批注:此本何焯批校达800余条,此处选录10条
1、杜集起结必极警拔,盛唐诸公都不能及,所以为诗中之圣。
2、布置得体。此诗致君尧舜之意,即所谓自比稷契者。此意更不可回,所以宁饿死而不能驯也。
3、古云诗言志,此诗已可见少陵之志矣。
4、古淡中复极鲜秀,其与左史、秦汉文并峙。
5、起妙于沉着,结妙于淡荡,故起笔掌拔而结意有余。
6、诗之冠通集者,每可观作者之品行。少陵之忧国念君、思家感遇,可即于此诗中窥见一斑。
7、起笔包括多少,恰写“望”字,共四十字,却令后人一字不能到。
8、按《道藏经》,晋时有戍卒屯于子午谷,入谷之西,涧水穷处,忽见铁锁下垂约百余丈,戍卒欲挽引而上,有虎蹲踞焉。
9、此因征兵出塞而作,为营田而中原荆杞,此诗中微意。钱笺以为鲜于仲通南诏之役者,恐非。
10、始而织染,继而裁缝,然后衣之着之,而其色稍污,一弃不用。是何汲引之难而弃捐之易也。
是书系钱谦益笺注杜甫诗集,首有静思堂牌记。卷首钱谦益《草堂诗笺元本序》,次康熙六年(1667)季振宜序,次《钱谦益复吴江友人书》。正文按古诗、近体诗、表赋记说赞述、策问文状表碑志编排,并附唱酬题咏、诸家诗话等篇。据每卷末镌校者姓名,可知此书经钱曾、季振宜、毛扆等人合力校勘。
王鸣盛题跋:此书为从来注杜第一善本,亦牧翁生平著述之最佳者。而此又系义门何太史批评,凡欲读杜,得此读之足矣。夫牧翁佳处,正在耑徵故实而于其文法作意、段落间架麋眼骱脉,略而不道,使人自思。至义门此评,则不得不及之矣。然要不屑用评时文法评之也。近日之评杜者,尽变为穷措大村夫子面目,开卷令人笑来。杜诗受厄已堪,乃知前辈不可及。西庄王鸣盛跋。钤印:西庄居士
卷二末叶有王鸣盛朱笔题跋,言此本“系义门何太史批评,凡欲读杜,得此读之足矣。”全本四册,何焯于天头、行间朱笔批注达八百余条,或总评某诗,或考证字句,或引经据典,或有感而发,旁征博引,不胜丰饶;通篇并作朱笔句读,字迹工整,功夫可谓细致精深。
是书系杜诗注释著名的版本。据《清代禁书总述》记,此书因钱谦益注,乾隆四十五年遭禁毁。黄永年在《清代版本图录》中称此书在杜诗注本中为上乘之作。
王鸣盛(1722-1797),字凤喈,一字礼堂,别字西庄,晚号西沚。江苏嘉定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榜眼。早年求学诗于沈德潜,后又从于惠栋问经义。以汉学考证法治史,精研经学、史学、小学、目录学等。著有《十七史商榷》、《尚书后案》等。
何焯(1661-1722),字润千、屺瞻,晚号茶仙。江苏苏州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博览群籍,长于考订,精校勘古碑版,工书法,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并称康熙年间“帖学四大家。”
Lot4432
(清)朱澄、刘承幹 题跋
五律正宗 五卷 七律正宗 四卷
清中期抄本
2册
22.7×25 cm
钤印:醒梦轩、紫阳、仁和朱澄长寿印信、身行万里半天下、刘承幹字贞一号翰怡、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印、王欣夫藏书印、赞丞过眼
题识:
1、五律正宗。桐城刘海峰先生评本。钤印:仁和朱澄长寿印信
2、刘海峰批五律正宗。乙卯(1915)九月重装。求恕居士题。
3、七律正宗。光绪癸未(1883)秋七月重装。钤印:仁和朱澄长寿印信
4、刘海峰批七律正宗。乙卯(1915)九月重装。求恕居士题。
朱澄题封
刘承干题封
此件为清人过录《五律正宗》《七律正宗》二册,朱澄清光绪九年(1883)、刘承幹民国四年(1915)相继重装并题识,刘承幹、王欣夫递藏。内文朱笔满标句读及批注,两册批注计有270余条,批语多采姚鼐《五七言今体诗抄》、方东树《昭昧詹言》。
姚鼐(1732-1815),字姬传、梦谷,室名惜抱轩。安徽桐城人。清中期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著有《惜抱轩诗文集》,编有《古文辞类纂》等。
方东树(1772-1851),字植之,自号“仪卫”老人,别号副墨子。安徽桐城人。清中期文学家、思想家,姚鼐得意门生。著有《仪卫轩文集》《昭昧詹言》等。
朱澄(?-1890),字子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藏书家。继成其父朱学勤“结一庐”藏书,编有《结一庐书目》《结一庐遗文》等。
刘承干(1882-1963)字贞一,号翰怡、求恕居士。浙江南浔人。倾巨资藏书、刻书、聚书60万卷、20万册,建“嘉业堂藏书楼”藏之。
王欣夫(1901-1966),名大隆,字欣夫。浙江秀水人。中国古典文献学专家,著有《许庼学林》《藏书纪事诗补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