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际拍卖公司驻华征集处征集藏品条件

名称:中华国际拍卖公司驻华征集处征集藏品条件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2.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9238250

更新时间:2025-05-24

发布者IP:14.151.33.91

详细说明

  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驻华征集处征集藏品条件

  将军罐,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其外形酷似头戴战盔、挺胸凸肚的将军,因而得名“将军罐”。对于完全没有瓷器知识的外行人士来说,初次接触将军罐,要猜出其名称的由来,往往望文生义。

  将军罐,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是汉族陶瓷艺术的珍品。初见于明代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型。清康熙朝流行。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是佛教僧侣盛敛骨灰的器物。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初见于明代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型。清康熙朝流行。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将军罐之所以受到古玩藏界的重视,主要的原因还是其艺术价值。

  将军罐发展至清代顺治时期基本定型,康熙年间尤为流行。虽然各时期的器型略有变化,但都以大气、宏伟为其特征。青花将军罐更是康熙朝青花瓷器的,因为其器形硕大,青花工艺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近年来,将军罐的艺术价值越来越被藏家所重视,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将军罐在清代中后期备受推崇,一直受到了收藏界的重视。外行人常说的版本有两种,一是将军罐为古代皇帝奖赏给战场上有功的将士,这将军罐是古代军人至高无上的荣誉;二是将军罐为将军级人物使用的一种瓷器,古代的将军家里都用这种瓷器来装东西。据介绍,实际上,将军罐原本的用途类似于今天的“骨灰盒”。将军罐创烧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清代各朝都有烧造,直到民国时期还流行于市。明朝嘉万初创时期,将军罐这种器皿是佛教寺院为装殓僧、尼圆寂火化后所遗骨灰订烧的骨灰罐。到了明朝末年,因为将军罐的器型高大挺拔、丰硕俊美,器物外壁又可以用青花、五彩等多种手法进行装饰,逐渐被人们当作摆置观赏的陈设器。在清代后期至民国时期,将军罐大量生产,其粉彩、单色釉及青花双喜字罐与象耳瓶等一些器型,可以算得上当时婚礼嫁妆所之物。一些卖家担心买家不喜欢将军罐曾用来盛敛遗骨的说法,就“忽悠”说是从将军家里出来的东西。有少许藏友确实有所避忌,不过,认为这都是庸人自扰的想法。

  将军罐为古代皇帝奖赏给战场上有功的将士,这将军罐是古代军人至高无上的荣誉;

  将军罐为将军级人物使用的一种瓷器,古代的将军家里都用这种瓷器来装东西。

  实际上,对古玩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

  将军罐原本的用途类似于今天的“骨灰盒”。

  明朝嘉万时期,

  佛教寺院为装殓僧、尼

  圆寂火化后所遗骨灰,订烧了一批骨灰罐,

  将军罐就这样诞生了。

  流传至今,在全国的瓷器收藏圈里,

  不论是数量还是档次,都是具有相当名气的。

  这和广西当地的一种习俗有关。

  将军罐是明清时期罐器之一,其盖颇似将军的头盔,故而得名。将军罐始见于明嘉靖、万历年间,至清顺治之气基本定型,盛行于康熙朝。其器形体高大,各朝其形略有不同。常见品种为青花、五彩器,此外还有黄釉、茄皮紫釉、三彩等。

  将军罐的器型出现于明末,明末的将军罐,器型较为矮、拙。到了清代顺治时期基本定型,造型为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渐收,多为平底无釉,通体浑圆,器型高大。康熙时期,是将军罐广为流行的时期,这时的造型,将浑圆的罐体展肩提腹,拉长颈部,收紧圈足,使得将军罐的造型显得挺拔向上,气魄宏伟。由于将军罐的造型受人喜爱,因此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大量地烧造,特别是民窑的制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这些题材纹饰比较繁缛,在小器物上很难展示,而高大的将军罐,则可以将这些题材全面地展示出来,深受广大百姓的认同

  将军罐因罐的盖子像将军的头盔而得名,诞生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至清朝顺治年间基本定型,盛行于康熙年间。将军罐的外形似一个丰肩、敛腹的将军,挺立、气势宏伟,因而深受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