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送拍香港鼎汇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聯系我們

名称:拍品送拍香港鼎汇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聯系我們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3.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9225994

更新时间:2025-01-07

发布者IP:183.9.192.51

详细说明

  拍品送拍香港鼎汇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聯系我們信息平台

  清早期  銅灑金獅耳蓮瓣紋筒式爐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D:13.2cm H:10.5cm WT:1457g

  HK$ 250,000-300,000

  US$ 32,200-38,600

  来源:北美同一藏家旧藏。

  此爐為筒式,直口折沿,深直腹,至底作仰蓮瓣造型,並內收為圈足。整體線條圓弧流暢,造型典雅端莊。其外口沿下方,剔地淺浮雕飾一周纏枝蓮紋,與近足處之仰蓮瓣相呼應。爐身兩側綴飾獅首,獅首毛髮細密捲曲,絲絲清晰可見,層次分明有序,額頭隆起,雙眉寬厚,作捲雲狀弓形,雙目圓睜,神采奕奕。整器通體灑金裝飾,金斑襯於深褐古銅色之上,尤顯璀璨奪目。爐底落「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款字為鑄成後精修,結體周正,顯清初風韻。

  清  銅點金獸面紋鼎式爐

  款識:“宣德二年周義為修篁主人制”

  L:16.2cm W:12.7cm H:20.3cm

  WT:2253g

  HK$ 250,000-300,000

  US$ 32,200-38,600

  来源:北美同一藏家旧藏。

  此器為明清摹古之風下的一例典型仿古器,器型為摹西周饕餮紋方鼎而制,氣韻古雅。

  此器型作平唇口沿,沿上對鑄鋬耳,雙耳俏立。鼎身為方鬥式腹,四出扉稜,腹部飾以獸面紋,長鼻闊口,雙目圓睜,雙睛外凸,面容猙獰,顯示出強烈的震懾之感,腹下承四柱足。爐底正中開框,作「宣德二年周義為修篁主人制」十二字鑄款,款字為篆書,氣韻古雅。

  此式仿周文王鼎而制的仿古器,自明代起即為宮廷、文人所追捧。其形制於《宣德彝器圖譜》中亦有載錄。此件不僅用灑金裝飾,且存「宣德二年周義」之十二字款,較為少見。此落款,當為寄託宣德二年,宣宗取「風磨銅」廣鑄宣爐之事,頗為別緻。

  清  銅點金橋耳爐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D:15.7cm H:10cm WT:2607g

  HK$ 80,000-100,000

  US$ 10,300-12,900

  来源:北美同一藏家旧藏。

  銅爐為橋耳之制,精銅為材,色澤金黃,侈口唇沿,口沿上有自然過渡的兩橋耳,扁圓腹,下承三乳足,線條流暢,外觀素雅。爐底正中開框,落「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

  爐身表面呈淺茶色,有大小金片似冰晶雪花狀,皮殻手感細糯,質地精良,且採用滲金工藝,器表瑩潤,寶光內斂,給人以細膩柔嫩之感。

  灑金一稱「貼金」,於器物成後,二次加工而得。一說爐經開光之後,皆以灑金為記。為文房演琴、讀書的焚香佳器,值得寶愛。

  18世紀  銅灑金戟耳三足爐

  款識:“宣德年制”

  D:11.8cm H:12cm WT:2020g

  HK$ 380,000-450,000

  US$ 48,900-57,900

  来源:北美同一藏家旧藏。

  此三足爐銅質精純色深,上飾灑金工藝,金點斑駁,包漿潤澤醇厚。爐口沿微微外撇,腹部鼓起,下承三足。雙戟耳規矩方正,比例和諧,大小盈手。本品器表銅色為栗色,周身布滿雪花紛飛般的鎏金飛雪斑,疏密分布,錯落有致,發出絢麗奪目的紅霞金星色澤,彰顯出華貴非凡之氣。銅質精良,打磨光潤圓滑,器壁薄厚適中。底鑄「宣德年制」四字篆書款,為玉箸篆書,銘款勻淨清晰,蒼雄迥勁。

  清康熙  銅灑金大魚耳爐

  款識:“宣德年制”

  D:21.7cm H:15.2cm WT:6142g

  HK$ 500,000-600,000

  US$ 64,400-77,200

  来源:北美同一藏家旧藏。

  魚耳爐為明清銅爐中頗為常見的器型。據《宣德彝器圖譜》載,其為「照宋官窯雙魚耳彝爐款式」,陳設於乾清宮敬一堂東便殿及西便殿各兩座,另有加鑄四百座,分賜各王府。另《宣德彝器譜三卷》曰:「率宣銅諸鼎爐之品,當以魚耳彝爐為最,蓋魚耳之款,乃宋窯款中上款,出之內府......」可見此銅爐器型淵源頗久,承自宋代官窯瓷器之形,而在明清兩朝尤是宮廷皇室所青睞的陳設器型。

  此魚耳爐尺寸碩大,同類器中較為少見,用銅甚豐,持之沈墜壓手。爐身呈深栗殼色,其上灑金似潑彩, 璀璨奪目。爐形作侈口,束頸,腹部略膨出,線條圓潤流暢。爐下底驟收,承小圈足。爐身兩側置一對魚耳。爐底正中,落「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款為鑄修而成,字形規矩大方,是頗為典型的清初官造爐款。

  18世紀  銅灑金象耳簋式爐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D:29cm H:11cm

  HK$ 450,000-550,000

  US$ 57,900-70,800

  來源:

  1.原藏家得於1980年代以前;

  2.北美同一藏家旧藏。

  此爐為侈口,寬沿,圓唇,短束頸,腹壁圓鼓微垂,下承外撇圈足。爐腹兩側,對稱裝飾象首形耳,象鼻圓滑修長,向下捲曲,象牙前凸,鋒利堅實,雙耳如蒲葉,略有捲曲。整體象耳浮雕精細,比例得當,栩栩如生。爐底正中,落「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該器造型勻稱典雅,端莊穩重,外壁為栗殼色,包漿自然,通體光亮,光蘊於底,柔滑瑩潤,撫之綿細。加之金斑遍布,如雪花飄落,自然灑脫,給人—種妙趣天成不同凡響的感覺,更為此爐增色添彩。

  18世紀  銅灑金螭龍耳尊一對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H:25.5cm

  HK$ 280,000-350,000

  US$ 36,000-45,000

  来源:北美同一藏家旧藏。

  銅尊成對,器型摹自先秦禮器之青銅罍,器作撇口,束頸折肩,肩部一周以渦紋乳釘環飾,頸部兩側則以鏤雕螭龍耳為飾。尊腹頗深,圓弧內收,其曲線頗為圓滑流暢,至底則收作外撇圈足,圈足勢較高,並以一周凸弦紋為飾。器身通體灑金為飾,於栗殼皮色上見大小不亦的金斑點灑,金層飽滿璀璨,見官造銅器之氣質。器底亦使灑金裝飾,正中開框,落「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為鑄後修刻而成。

  清代仿古銅器製作承明末之風格,而亦有創新,尤其宮廷之中專設鑄爐處鑄造各式銅器。此對灑金螭龍耳尊即頗為典型,其器型托古而能融入當朝新風,兼用華麗的灑金工藝。此裝飾風格時見於清早中期的仿古銅爐、銅器之上,頗為典型。香港佳士得2014年秋季拍賣會上,見一對灑金螭龍耳罍式尊,器型、裝飾工藝皆與本品一般無二,其以100萬元港幣成交,可資參照。

  明  局部鎏金雲龍童子獻壽薰爐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H:30cm W:4600g

  HK$ 250,000-350,000

  US$ 32,200-45,000

  有明一代,「新銅」器藝術蔚為大觀,尤以宣爐顯赫,傳世所見款式大雅、洗練者多,但絕不乏工藝繁復的美器存在,與簡約之風並行,且多為官方鑄造,為內廷所用。

  爐體四方鼎式,直束頸,平口外折,細刻回紋一周並見鎏金。沿面高起線,可與爐蓋緊密相合,嚴絲合縫,是為細工。蓋面高隆,鏤雕龍鳳雲紋。蓋鈕圓雕狻猊,燃香時煙霧可自口中吐出,意境仙骨。器腹外壁通景浮雕纏枝蓮紋,其中正反兩面高浮雕相向童子,頭頂桃心狀發髻,身穿陰刻蓮花紋肚兜,喜笑顏開,雙手執蓮莖,莖端蓮花婉轉捲曲,順勢伸向中央。童子雙腿一立一起,自然曲躬,似闊步前行或跳躍舞蹈,畫面氣氛歡慶活潑。俗稱太子玩蓮,蓮諧音連,寓蓮生貴子吉祥之意。中央畫面圍繞一個火焰式梵文符號展開,日月大概就是象徵梵文蘭扎體的吽字的字頭,中心處因為篆書壽字。這種符號的紋樣,表明該香爐可能是佛教供器。

  器身兩側圓雕螭龍耳,前肢抓踞口沿,兩後肢踩撐器壁,健碩有力,背脊躬隆,卷尾點地,頭部後扭,鬍鬚髪眉飄然。器底承四獸吞式長足,中空,高挺有力。獸吞足唐代金器已有金元時期的耀州窯則更多出現。

  歷經數百年,熏爐通體附著著自然產生的亮麗皮殼包漿,厚重天成,非刻意所能為。多處可見原鎏金,與高古深沈的皮色對比鮮明,難掩貴氣。爐底微隆圓潤,中央開框,內鑄「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工整清晰。整器工藝精細考究,時代風格鮮明,宮廷風濃郁。且局部鎏金,使得通體主次分明,別具韻味。各處細節的表現地道,如蓮花花瓣的飽滿、枝葉的翻轉,雙螭龍耳的流暢一體、高浮雕童子的神態等,將當時鑄銅工藝的高超水準表現得淋灕盡致,非尋常之物。

  17-18世紀  銅錯金銀嵌綠松石饕餮紋四足鼎

  L:16cmW:13cm H:23.4cm

  WT:3000g

  HK$ 160,000-180,000

  US$ 20,600-23,200

  。

  明代晚期的文房陳設、實用器具,受文人士大夫慕古之情影響,出現許多仿古融新之佳作。

  此鼎形制規矩,方唇口,左右置衝耳,長方腹,八出戟,腹部以弦紋界隔出上下兩層,滿鋪細密的回紋,夔龍、饕餮紋以扉稜為中心對稱而飾,顯示出時人慕古求新的藝術追求。底承四足,上裝飾有蟬紋。通身以錯金銀嵌孔雀石工藝為裝飾,口沿及雙耳以銀絲嵌出回紋,夔龍、獸面紋、四足均以金絲銀片點綴,古雅神秘之中透露出華麗之美。

  清康熙  銅鎏金鏨刻八寶紋魚耳爐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D:10.5cm H:7.1cm WT:847g

  HK$ 300,000-400,000

  US$ 38,600-51,500

  魚耳爐者,形源於宋代官窯瓷制香爐,「宣爐譜」三種版本上均有記載。銅爐為宣德爐樣式,平口微侈,束頸,圓鼓腹,下腹內收承矮圈足。腹頸之間對稱飾魚耳,魚耳雕刻仔細,爐身鑄刻佛教八寶作為主體紋飾,以蓮瓣襯托。八寶又稱八瑞相、八吉祥,依次為寶瓶、寶蓋、雙魚、蓮花、右旋螺、吉祥結、尊勝幢、法輪,是藏傳佛教中八種表示吉慶祥瑞之物,古代器物多見以此八種圖案為紋飾,以象徵吉祥、幸福、圓滿。爐口部裝飾有壬字形雲紋間以雜八寶,底部飾以蕉葉紋,圈足內鑄「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此爐製作精湛,通體鎏金,銅質精良。

  清早期  石齋家藏款沖天耳爐

  款識:“石齋家藏”

  D:13.7cm H:8cm WT:1338g

  HK$ 350,000-450,000

  US$ 45,000-57,900

  此件沖天耳三足爐,尺寸適中,其由口及底胎壁漸厚,用銅頗豐,持之沈墜壓手。爐身作深栗殼色,皮殼光潤,有銅輝自皮色中透出,爐內修膛規矩,賞之有古雅之趣。爐形為圓唇侈口,沖天耳對置左右,耳飾較薄,耳洞似半滿之月,頗有明爐風韻。器腹圓鼓而寬於爐口,至底平收並承三隻乳足,足形較豐碩而足尖較小,顯出豐滿沈穩的曲線輪廓。

  爐底正中開框,作「石齋家藏」四字篆書款,其線條拙樸,字勢藏古,地子上仍可見修刻痕跡,頗有金石篆刻之風韻。「石齋」當為定做此爐之文人雅士,結合此爐年代來看,此「石齋」或為明末名士黃道周。

  黃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又字螭若,號石齋,福建漳州人。天啓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官至禮部尚書。南都亡,唐王任以武英殿大學士。謚忠烈。學貫古今,尤以文章風節高天下。詩文敏捷,書畫奇古,真、草、隸書皆有大成,為晚明書法大家。

  明  銅胎琺瑯仿琺華雲龍紋葫蘆瓶

  H:45cm

  HK$ 380,000-450,000

  US$ 48,900-57,900

  此件葫蘆瓶為銅胎,小口平唇,短頸,上腹圓鼓,間承束腰,下腹上豐下斂,底承圈足。整器線條頗為流暢,輪廓飽滿而不失挺拔之姿,古雅可賞。葫蘆瓶外壁施天藍色琺瑯為地,以銅絲勾嵌出紋樣,口部飾俯仰如意圖案,腹壁上下皆以雲龍為飾,其龍為五爪,須發逆揚,空行於雲中,狀頗俊逸。周圍輔以雲紋及火珠紋,近底出飾福山壽海。掐絲紋樣內,皆內填黃、藍、紫三色琺瑯,其琺瑯頗具瑩潤的寶石質感,尤其紫色琺瑯晶瑩透閃之效果,顯出明代琺瑯的典型風格。配舊木箱,及紅木螭龍紋底座。

  此器工藝頗為別緻,雖為銅胎琺瑯器,但與尋常所見的掐絲琺瑯器迥異,其天藍色地子並不與紋樣填平,亦無地紋,顯出龍紋突出器壁表面的獨特效果。如此裝飾效果,與同時期的琺華瓷器頗為相類,其凸起表面的雲龍紋樣,當是模擬琺華器的瀝粉畫法所作,兼之黃、藍、紫三色之質感,以琺瑯釉將琺華器的色彩、質感還原的頗為形象到位,可謂別出心裁。

  此類以銅胎琺瑯器模擬瓷器的裝飾手法頗為少見,屬別具新趣的奇巧器型,存世未見他例。可相參照者,惟有澳洲國立維多利亞美術館藏一例琺華釉龍紋葫蘆瓶,彼件琺華葫蘆瓶,除束腰處飾有一周繩紋系帶外,器型、紋樣、釉色皆與本品幾乎一般無二,當為此器之摹本,更可見本品之精妙難得。

  清乾隆  掐絲琺瑯夔鳳紋三足鼎式薰爐

  D:28.6cm H:42cm

  HK$ 580,000-650,000

  US$ 74,600-83,700

  乾隆時期宮廷藝術頗有仿古傾向,然而乾隆皇帝並非單純的仿效古代彝器之樣式,而是將不同時代工藝的造型、裝飾等構成因素,進行融合,轉化為更具趣味性、賞玩性的陳設用器。該器系仿商代晚期禮器扁足銅鼎製作而成,但又有變化創新。

  這件薰爐造型敦實挺拔雙立耳,器身呈扁圓形,三足外撇,腹部有六面銅鎏金出戟。雙立耳滿飾饕餮紋樣,腹部主體以紅、黃、白、綠等各色琺瑯料滿飾紋飾夔鳳紋,爐身底部裝飾有花形六邊龜背紋,足部以摩羯魚紋樣作為裝飾。摩竭魚在佛教經典中以摩竭大魚來比喻菩薩以愛念,縛住眾生,不到圓滿成佛,終不放捨。

  另有原配爐蓋,整體外圈紋飾為夔鳳裝飾的四合如意紋樣,鏤空處為銅鎏金蝙蝠祥雲紋樣,外圈四隻蝙蝠,其口銜萬字紋樣,寓意萬福萬壽,內圈四隻蝙蝠,也口銜如意雲紋,寓意吉祥如意。爐鈕為鏤空鎏金龍紋紐,蟠龍鎏金穿梭於雲中,繁縟複雜。蓋上鏤空,燃香時煙縷可以從中飄出。

  整器保存完好,仿古的造型營造出一種莊重肅穆之美整器形制大,工藝精湛,鎏金璀璨,紋飾掐絲精細流暢,釉色種類豐富,紋飾題材吉祥,具有濃郁的宮廷氣息,實為清朝盛世掐絲琺瑯的精品之作。

  清乾隆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天球瓶

  H:39cm

  HK$ 160,000-200,000

  US$ 20,600-25,700

  本品圓口,長頸,豐肩略垂,圓鼓腹,至足底漸收。整器通體以淺藍色琺瑯料為地,掐絲填以紅、白、黃、綠、藍等多種色彩,亮澤絢麗,典雅堂皇;其頸部裝飾有變形的如意雲頭的蕉葉紋,器身整體裝飾以纏枝花卉紋為主,器底部紋樣以變形的饕餮紋為主體。而口底部的獸面紋、蕉葉紋源自青銅器,腹部的西番蓮,受到當時西方藝術的影響,兩種藝術風格結合完美,具有濃重的宮廷色彩和皇家氣息。

  整體底部雖然無款,但是整體從圈足部分開始滿鎏金,整器銅質精純,胎體厚重,造型規範、做工考究。清中期的天球瓶大多以瓷器為主,此時的景泰藍與瓷器存在著緊密聯繫,二者在造型、紋飾方面互有借鑒,然而受燒造工藝影響,體型相對較大的景泰藍天球瓶較為少見。

  清乾隆  銅鎏金鏨胎畫琺瑯開光西洋人物圖三足鼎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L:50cm H:45.5cm

  HK$ 650,000-900,000

  US$ 83,700-115,800

  来源:尘月斋藏。

  本品為傳統中國蔥管爐之造型,圓腹、束頸、折沿、三足、兩側附雲形耳,配網孔蓋。通體錘揲隆起之洛可哥風格的卷草形的捲曲如意紋,平地處加飾琺瑯百花。腹部兩面開光內繪西洋人物郊遊圖,構圖取自西方經典油畫風格。爐底正中,以白地藍料彩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拍品通體觀之設色鮮艷華麗,全器紋飾描繪極為繁復,施彩艷麗,顯示了乾隆時期畫琺瑯之高超水準。

  據乾隆十四年二月初二日《活計檔·雜檔》:「……嗣後粵海關凡廣做琺瑯……俟發給式樣時再做進來。」說明乾隆早期以後,廣州進貢的銅胎畫琺瑯均屬「內廷恭造之式」,早期進貢廣州自行生產銅胎畫琺瑯的情況已經杜絕。從此類風格的作品來看,確實與廣州早期銅胎畫琺瑯的風格有較大轉變,包括錘揲隆起紋飾等技藝,當均源自宮廷的設計與要求,屬於經由造辦處設計和乾隆皇帝欽點御批的官樣定製作品,與景德鎮御窯廠所產內廷發樣的御窯瓷器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類風格的銅胎畫琺瑯屬宮廷通過廣州粵海關專門定制之作,具有廣州畫琺瑯的典型特徵。清在學習西方卷草紋的基礎上創作中國風格的捲曲如意紋,繪畫也取自西方的風景、婦嬰、樓閣等題材,但又裁化為中式的山水、教子、庭院等。是乾隆時期銅胎畫琺瑯融中西方藝術與一體的集大成之作。

  故宮博物院藏有數件相同風格的作品,如乾隆銅胎畫琺瑯開光風景圖海棠式瓶(故00116624)但總體來說此類作品存世頗為稀少,是特定時段的特殊貢御製品,是清代畫琺瑯工藝在乾隆時期宮廷與廣州兩地技藝互動的重要物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