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聯系我們拍品送拍

名称: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聯系我們拍品送拍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3.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9225929

更新时间:2025-05-23

发布者IP:203.168.21.141

详细说明

  中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聯系我們拍品送拍信息平台

  本公司以经营文物艺术品为主的综合性拍卖公司,每年定期举办春季、秋季大型拍卖会。限公司依托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产业链条以及前瞻性的战略发展思路出击艺术品拍卖市场,公司从成立之初便确定了冲击国际拍卖企业的目标和思路。

  本公司成立之初便和一大批实力买家和收藏组织、艺术品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如香港艺术品会、世界华人收藏协会、“敏求精舍”、“求知雅集”、JP摩根艺术品发展等收藏组织,以及海内外的大收藏家等等

  此组四联屏以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唐代王维《桃源行》、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以及宋代王禹偁《黄冈竹楼记》为题,构图疏阔矿达,设色明净秀丽,笔墨精细雅致,意高韵古。四屏虽无落纪年,然识笔墨风格与书法、钤印等可辨析判读为张大千1930年代山水诗意图,描绘工致,构造精意,“诗、书、画”一体,清新俊逸,观之既能品读古典诗歌、文人情怀,并获得一种豁达宁心的精神慰借。经岁月时间流转,单条观赏已是难得佳作,今四联屏能保存具全更是极为罕见,且保留住民国时期大富大贵之家方有的织锦装潢,实为难能可贵的传世精品。

  Lot 2605

  张大千1899-1983

  先贤诗意四屏

  镜心 设色纸本

  109×33.5 cm(每幅)

  估价:RMB 3,800,000-5,800,000 (4)

  题识:

  (一)大千居士张爰作于大风堂中。

  (二)大千居士写于大风堂中。

  (三)大千居士张爰写浔阳送别拜录原题于大风堂中。

  (四)大千居士张爰。

  钤印:季爰、大千居士、季爰之印、大千、张季(二次)、大千居士、大千大利、阿爰

  展览:“铄古灿今——张大千书画特展”,淡江大学,2022年。

  出版:

  1.《铄古灿今-张大千书画特展》,第22-31页,淡江大学,2022年版。

  2.《大观月刊》,第159期,第2页,2022年版。

  3.《艺术新闻》,第19页,2022年版。

  4.《典藏古美术》第364期,封面内页,2023年1月出版。

  说明:此组四联屏以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唐代王维《桃源行》、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以及宋代王禹偁《黄冈竹楼记》为题,构图疏阔矿达,设色明净秀丽,笔墨精细雅致,意高韵古。四屏虽无落纪年,然识笔墨风格与书法、钤印等可辨析判读为张大千1930年代山水诗意图,描绘工致,构造精意,“诗、书、画”一体,清新俊逸,观之既能品读古典诗歌、文人情怀,并获得一种豁达宁心的精神慰借。经岁月时间流转,单条观赏已是难得佳作,今四联屏能保存具全更是极为罕见,且保留住民国时期大富大贵之家方有的织锦装潢,实为难能可贵的传世精品。

  大千学诗先于绘画,看重读书,曾有言:“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 读书的内容之一,即是古典诗词文学。大千最早从四哥文修习字读诗, 后深受曾熙、李瑞清的教诲,在参与上海文人雅集" 秋英会”时,展示了诗书画三方面才华,且受到诗友江南才子的谢玉岑肯定揄扬,在与师友的交流互动中得到熏染精进。

  古典诗歌繁星熠熠,大千有意识有系统地的择选摘星,此组四联屏以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唐代王维《桃源行》、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以及宋代王禹偁《黄冈竹楼记》为题,构图疏阔旷达,设色明净秀丽,笔墨精细雅致,意高韵古,具文人意趣,与诗歌内容相互映照,谈述文人不仕和面临仕途跌宕的自处心境,寄慨深远。

  如此绘画内容被称“诗意图”,是以视觉图像诠释诗辞歌赋,将诗文作题材表达出内涵的绘画,诗画交融合一,画家们无不期待达到“言无尽而意无穷”的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学与艺术的美好结合。自宋代以来“诗意图”即是重要的绘画主题,备受画史重视。宋徽宗画院遴选画家之时,曾以“踏花归来马蹄香" 为考题,一般画师描写多作达官贵人骑马春游赏花图,胜出作品画的是,数只蝴蝶飞舞追逐于奔踏而去的骏马马蹄后,使画面充盈花香。一来考验着画家个人涵养诗词的文学素养,反刍文化再创作图像表达的能力,同时能激发观众的视觉和语言感受,创造出一种多层次的艺术体验,至南宋时小品画大盛,使“诗书画”明确地合一,具象地传递出文人的精神性,画境往更高深层次提升。

  历代中国文人中东晋陶渊明是重要的精神代表, 其形象不断地出现在后世绘画中备受歌咏。他所创作的《归去来辞》是了解其生命历程的经典名作,陶渊明四十一岁作此赋后,便隐居田园不再出仕,宋代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已”,推崇至极。

  大千绘写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着重于陶渊明弃官后的坦荡自在,撷取“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一段,中景处的留白使画面空间感更强,画中头戴黑纱葛巾、身穿白衣的陶渊明坐在帆船上, 另一头的船夫摇橹, 送他回到久违的家乡。

  ‍

  后方的青绿山脉为背景,在曙日之下呈现不同色彩,向阳的山棱笼罩在橘红色光泽下,未被日光照射的山脊选用花青染之。最前露出几亩田地,前景之巨大的孤松暗示着不畏严寒傲然的文人气节,简单的房舍,却是让陶渊明心心念念的归宿家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依傍在房舍旁的松树茁壮挺拔,屋前的竹篱内种植黄菊,所寄托的正是不向五斗米折腰,贫贱不移的隐逸志向。

  除了《归去来辞》,陶渊明对不仕避居的向往亦藏在自撰的《桃花源记》,构筑出与世无争的世界。这个理想成了后世文人神往的境地,随之附和咏叹,王维为其中之一,以此为引写下《桃源行》。此幅在四条屏中构图意境深远,构图由上而下分别展演了诗文的不同段落。靠画幅上缘的青山由竹林围绕,此景是迷途渔人进入桃花源前的“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视线沿着水道来到木桥边,木桥暗示空间的转换,因而当观者跨越这座桥墩,便能抵达“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的桃源之乡。画中的渔父手持船桨,迎接他的是当地居民,难得见到生客,连妇女都牵着小儿出来探看。一只黑犬也从屋舍溜出,站在远处好奇地打量人群。文末写到“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前景的水面由一横列的峻峭山石阻隔,洞壑里掩藏停靠的舟子虽暗示着进入桃花源,当时只记得山径幽深, 然并无法与中景的蜿蜒水道连结,透过构图带出仙源灵境杳杳难寻,结尾在“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亦与开头的“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遥相对应,情景融合,予人无穷回味之余韵。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以船上琵琶女的际遇,抒发谪居文人的心境。《琵琶行》为明清时期流行的绘画题材,有些以人物肖像为主; 有些画出连环的故事情节; 另有一类虽有人物叙事,但着重在以景抒情,画家透过山水表现去传达文学的诗意,张大千即为此类,此幅亦是大千联屏长题最多者,共达六百余字。

  画中明月高挂在天,山石在黑夜的月色照耀下更显清俊,从江上涌起的夜雾迷濛,衬出峰岭的高耸,同时也为漂泊的船只增添寂寥和苍茫之感,前景的朱红枫叶可谓画龙点睛,暗示画中的季节是秋天。枫树下一行人正为白居易饯行,离岸不远处以两艘小船,其一可见船内景象。从女子衣衫和手持的琵琶可推论,这即是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琵琶女。山的空寂和江水的悠长,让观者不禁感受女子扣人心弦的琴音和曲声,遥想人生如梦从繁华到没落的感慨,此情此景催得诗人泪湿青衫。

  同样以江水作为抒情主体画面的,还有宋代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此为王禹偁被贬黄州时,在当地搭建竹楼寓所的谪居日常,并从竹楼易朽一事,表达自己在跌宕的官途中,依旧保有清风明月的豁达胸怀,张大千在画幅左下方画了一隅城墙, 呼应文中所述的“子城西北隅”。不远处即可见竹楼伫立。

  楼中有一文士默坐,身旁一炉焚香相伴,消遣世虑。正如王禹偁形容的“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张大千选择一河两岸的构图形式,广阔空疏的江面横亘于竹楼及远山之间,画中除了空中翱翔之雁鸟奋力振翅,未有其余喧闹声响,江河上一风帆顺着水流缓行,独立于远方岸渚三两帆影,带出清冷遒逸的氛围,呼应着楼中文士的心怀之志大千寓情于景,抒写出不惧贬谪、随遇而安的高远情志,一派得闲畅怀、清幽潇洒之景。

  宋代苏东坡观王维诗作,曾有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以文字为载体,描绘画面; 而绘画则以图像为载体,表达情感。当诗歌和绘画结合时,诗的文字可以帮助解读画作的含义,画作则可以增强诗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这种互补性使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成为一种富有魅力的艺术表现方式,并反映出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诗词和画作的高度重视。这种艺术融合不仅展示了文人的才华,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诗画艺术的深厚积累和传承。

  大千先生承继着极富文化底蕴的绘画传统,展现卓越才情,呈现出以诗意为主、意境为尚的情景。大千绘画不仅于诗歌视觉上的再现,并蕴含有深刻的情感和思想,早期笔墨精神虽与石涛神会,然其设色构图则充溢著文人气息的明代吴派情调趣致,更贴切地传递出文士情怀,并与苏东坡所言“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相合。大千通过画作表达其内心感受和哲学思考,造景生境以抒情,使山川景色与诗词意境相融合,实得力于大千熟稔传统山水画图景并得游历山川之助,在学识中造艺境,正如其言“名山大川,熟于胸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此类诗意图,往往摘选一二诗句题画,录写全文者甚罕,大千此四屏录写全文长题之珍品,除是对古典文人传统的敬谨,亦表达出对自身作品的看重。此四屏虽无落纪年,然识笔墨风格与书法、钤印等可辨析判读为张大千1930年代山水诗意图,描绘工致,构造精意,“诗、书、画”一体,清新俊逸,观之既能品读古典诗歌、文人情怀,并获得一种豁达宁心的精神慰借。经岁月时间流转,单条观赏已是难得佳作,今四联屏能保存具全更是极为罕见,且保留住民国时期大富大贵之家方有的织锦装潢,实为难能可贵的传世精品,珍稀非凡,方家珍之宝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