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征集处与参拍流程如何参拍
宣德时期是中国青花瓷生产的繁荣时期,青花瓷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蓝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著称于世,其烧造技术达到了中国青花瓷的巅峰。《景德镇陶录》评价宣窑瓷器有“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其艺术成就被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有“宣窑之美为有明一代冠,不但宣红,宣黄彪炳叶已也,即青花、五彩各器并发明极多,咸为后代所祖……”所绘缠枝花卉纹,因其结构连绵不断,寓有“生生不息”之意。缠枝纹又称为“万寿藤”,常与花卉、鸟兽、人物组合成装饰纹样,寓意吉祥。灵芝被视为益寿延年的仙草,又是南极仙翁掌管之物,能驱病降邪,在瓷器装饰纹样中广泛使用,以象征祥瑞。此碗为宣德青花的典型器,除绘缠枝花卉纹外,尚有绘折枝花果、莲花八宝、松竹梅、云龙纹等图案。明人张应文《清秘藏》赞誉“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今观此器,前贤评价之高不为虚言。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盉碗
“大明宣德年制”款
D:17.2 cm
折腰盉碗为宣德一朝所首创,目前见于公私收藏者未及三十例,当中盖佚者居多数。其品类丰富,见有青花、蓝地白花、矾红、青花釉里红、青花矾红、仿汝釉,以青花一门为大宗,所饰纹样多端,分别为云龙、折枝花果、折枝海石榴、缠枝番莲、缠枝莲花、缠枝莲托八宝诸式图案,如上海博物馆所藏“缠枝莲托八宝盉碗”,而其中缠枝番莲纹为折腰盉碗之精粹者。
检阅当今公私典藏,青花缠枝番莲纹盉碗仅见二例,除本品之外,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有藏,为清宫旧藏之物,有盖,见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页154,图50,而市场流通者则只有本品。而与缠枝番莲纹盉碗在布局、纹饰方面最为接近的则是缠枝莲花纹盉碗,存世量不下六七例,分别为两岸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等机构典藏,如北京故宫藏“明宣德 青花缠枝莲纹合碗”。
本品造型端庄美观,线条转折流畅生动,釉汁凝润泛青,胎骨坚致细薄,外壁绘缠枝番莲十朵,莲花盛开,两边的花瓣向旁敞开,露出中央的石榴蕊心,为缠枝莲花的抽象表现,底边转折处以下装饰一周变形仰莲瓣纹,另有凸出弦纹二道将上下纹饰分隔,让纹饰之间过渡自然协调,总体装饰风格更趋疏朗清雅,此为本品设计最为精绝之处。与之相衬的绘画水平更令人叹止,细腻的笔触下展现番莲舒展之妍美,青花之浓淡深浅各具意态,笔墨意趣尽在眼前,气韵随笔而生,颇见飘逸之感。碗心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其风骨隽秀,笔意清新,端庄内蕴稚拙,莫不合乎晋唐小楷浑厚朴拙之法度。
明正德 黄地青花折枝石榴花纹盘
“大明正德年制”款
D:29.3 cm,H:5.3 cm
备注:瑞士玫茵堂旧藏
展览:“Evolution to Perfection-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Sporting d’Hiver,蒙地卡罗,1996年,编号110
本品敞口,弧腹,下承圈足。通体以黄地青花为饰,盘心青花线描双钩做开光,内绘折枝石榴花纹样,花头并蒂,盛放争艳,更有含苞待放者,兼饰叶片环绕,造型团簇完整,又疏密得当;内壁等距离描绘桃子、栀子、荔枝、柿子四式祥花瑞果,外壁绘四组缠枝西番莲纹,间以花叶装饰,画法古拙典雅而不失艳丽,青花渲染细腻,黄釉丰腴厚润,上下二色映衬,更见素雅高贵。底以青花书“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黄地青花,始见于宣德一朝,是一种釉下青花与低温釉结合的新品种。清《南窑笔记》载“宣德有青花填黄地者”即指于此。因其色泽明艳动人,颇受帝王青睐,如本品之黄地青花盘弘治及正德朝最为盛行。盘心大多饰栀子纹样,如本品饰石榴花者则十分少有,其纹样虽大同小异,但内壁折枝花果纹则有不同变化。除黄地青花外,尚见蓝地白花、褐釉白花等,可见明代皇帝对此品类之钟爱。本品尺寸庞大,甚为珍罕,相类品可参见Greenwald旧藏,于2010年12月“晔兮如华——葛沃得珍藏御制瓷器”上拍,编号2805,同类品种除石榴花外,栀子花为主题更为常见,可见清宫旧藏一例,尺寸与本品相同,带六字款,现存于北京,图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中)》,图版232,;同书另收录一例尺寸略小者,底书四字款,图版233;另一例于北京出土,现存首都博物馆参见《中国陶瓷全集》,卷13,图版147;上海博物馆此类盘亦有入藏,参见《上海博物馆藏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图版1-41;大英博物馆存数例,可见《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图版8:23;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东京出光美术馆、大坂安宅美术馆、户栗美术馆,皆有类似藏品可兹比较。
明嘉靖 青花十六子婴戏大罐
“大明嘉靖年制”款
H:34.7 cm
展览:《明清美术》展,大阪市立美术馆,1980年
此罐直口,短颈,丰肩,敛腹,圈足,通体绘青花十六子婴戏图。众童子姿态各异,活泼可爱,三三两两相簇,或坐而刻苦攻读,或嬉戏游玩,有的拖车,有的斗蟋蟀,有的骑竹马,形象地表现出儿童在嬉戏中生动活泼的姿态,各个生动传神。肩部饰一周“卍”字纹锦底,等距开光内绘折枝花果,足墙为莲瓣纹,器底正中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整器画面将童稚世界的无忧无虑表现而出,这正和受儒家教育的中国传统文人澹泊的思想符合,也与道教所推崇的无欲思想所契合。图纹布局疏密有致,画法层次丰富而不乱,画工古拙而朴实,胎釉精良,釉层厚腴,青花发色艳丽纯正,为嘉官窑难得之佳品,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之婴戏罐极为相似,可资参考。
嘉靖时期,青花以回青为原料,色泽鲜艳明亮。此器胎骨厚重,釉色肥腴莹润,甚具嘉靖青花的时代特色。婴戏图是嘉靖瓷器的主要装饰纹饰之一,且多为十六子,画面表现童子作耍玩姿态,生动有趣,呈现出一片欢乐的气氛。“十六子”典出《左传》,后用为称颂皇帝的辅助大臣。在明代诸帝中,世宗朱厚熜的性情堪称特殊,执统四十五年,溺信道教,崇尚虚无,终日设斋打醮,祈神得福。如此虔诚,至老不改,然诸神难如人愿,世宗一生共八子,其中六子皆英年早逝,特别长子与次子均是在被册立为太子后不久即逝,家族人丁不旺,一直困扰着世宗,因此期盼子孙兴旺、多子多福正是其心头之大事。基于此特定的背景,嘉靖时期瓷器纹饰多见婴戏题材,形成鲜明的时代风格。
该罐器型宏大,布局考究,外壁通绘四组婴戏图,分别为“骑木马”“拜先生”“拖木车”“斗蟋蟀”。所绘十六子,脑勺奇凸,神态各异,生动逼真。庭院之中,童趣盎然。所绘之回青色泽妍丽,构图严谨,画法古拙而朴实,层次丰富而不乱。胎釉精良,釉层厚腴,为嘉靖御窑一等佳品。
据《明史》记载,嘉靖十年(1531)十一月,29岁的嘉靖皇帝求子心切,让大臣们在京师御花园新设的“祈嗣醮”轮流守值进香;并特遣钦差赶赴南海神庙,立碑祭礼,祈求早得龙子。同时,他还令司礼太监传谕工部,明景德镇御窑厂限期烧制一批绘有婴戏纹的瓷器进呈。此后数年间,众多绘有婴戏纹饰的青花、五彩、斗彩瓷器陆续进入宫中,满足了皇帝及其嫔妃的视觉需求和心理愿望。传世品中与此罐相仿亦有数例。分别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华盛顿的弗瑞尔美术馆,另有几例曾于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受到众藏家追捧。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嘉靖御窑瓷器婴戏题材占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明王宗沐所着《江西省大志》“陶书”中就有多处朝廷下样烧造婴戏纹样的记载。例如“(嘉靖)八年,……青花白地赶珠龙外一秤金娃娃花碗三千二十”“(嘉靖)二十一年,……青花白地转枝莲托八宝八吉祥一秤金娃娃花坛二百四十”“(嘉靖)二十三年,……青花白地耍戏娃娃里云龙等花盅九千六百四,……外四季花耍娃娃里云龙等花盅九千六百四,……外四季花耍娃娃里出水云龙花草瓯二千四百”。由此反映出嘉靖帝在四十岁前后期盼多子多福的迫切心理。
明万历 青花龙纹镂空莲托八吉祥长方盖盒
“大明万历年制”款
L:26 cm
本品制作工艺复杂,盖顶设计精巧新颖,花饰繁复多变,盒身外壁与盖顶下方均饰四组云龙赶珠纹,盒盖中央于菱形开光内镂空,绘以缠枝莲托八吉祥,开光外以龟背锦地环绕,绘折枝灵芝,笔法洒脱。盒身下做出四足,盒底露胎,中心内凹施釉,青花双线框内书“大明万历年制”横款,章法自然。盖盒应为当时青花五彩官窑中的一件代表作,万历一朝好制盒子,各式各样,有圆盒、方盒、菊花式盒、蛐蛐盒、菱形盒及方胜盒等,因其型制的不同,有果盒、文具盒、笔盒、调色盒等之分别。此盒即为方盒一类,造型规整,呈长方形,上下作套合设计,底部外延成台座,应为宫内文房用具。此种器形设计颇为精巧,但于烧造却非易事,需将泥料做成合适大小后以釉泥粘合而成,故温度等要求很高,稍有疏忽便有开裂变形,成品率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