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征处流程费用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征处流程费用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3.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9225670

更新时间:2025-01-07

发布者IP:120.235.178.21

详细说明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征处流程费用

  明永乐 青花并蒂莲折枝花果纹折沿盘

  D:37.6 cm

  此青花并蒂莲纹盘是为永窑青花之卓越代表,侈口宽折沿、浅弧壁、下承圈足,胎体坚致细腻。通体罩施白釉,釉汁莹润肥腴,其上以青花描绘。口沿绘卷草纹一周,运笔流畅,外壁饰缠枝扁菊纹一周,内壁分绘枇杷、蟠桃、石榴、灵芝等八组折枝瑞果纹。盘心绘一枝同生的俯仰相对的两朵莲花,风姿绰约,莲蓬初成,花香正浓,另有含苞待放者,伴以茨菇。此式“一枝二花”或“一枝二果”的主题纹饰在永乐御瓷盘碗的内心广为应用,为永乐花果纹饰之典型时代特色。

  整器青花发色苍妍,微有晕散,浓重处泛蓝黑色,铁锈斑色泽沉郁,沁入胎骨。其构图疏朗清新,花果纹饰写实传神,处处借鉴传统绘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于此发挥得淋漓尽致,非一般画匠能为之。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借以表现瑞果花卉的立体效果,从而令画面富于水墨画般挥洒淋漓、苍翠欲滴的意趣。此类大盘正圆形制居多,而如本品板沿者存世稀少。类品景德镇珠山明代永乐官窑遗址1994年曾出土一青花并蒂莲纹折沿盘,盘心绘近似对称的两朵莲花,内壁则绘六组折枝花卉纹,外壁绘缠枝花卉纹,与本品堪称姐妹组合。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波斯文无挡尊

  H:17 cm

  备注:

  1.德国科隆私人收藏

  此件青花无挡尊形制这件无挡尊上下折沿,器身如筒,口底相通,通体以青花绘花卉纹和圆形开光的阿拉伯文字;所用青料苏麻离青,呈色深蓝,浸入胎骨。无挡尊应为支撑置放器物的盘座,是永乐时期景德镇官窑吸收西亚地区器物造型艺术,烧制的充满了异国情调的瓷器精品,反映出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成就。腹部上书阿拉伯文,由于青花略有晕散,内容为吉祥颂语。明永乐、宣德两朝为明代早期青花瓷器生产黄金时期,创烧了许多新品种,此件便为其中创新品种之一。

  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在我国陶瓷史上名著一时,它不仅为明代宫廷所喜爱,更是受到了外国王室的推崇和西方上层社会的追捧。受伊斯兰文化风格影响的青花瓷在元明盛行,明代永宣时期达到顶峰,随后明天顺、成化、正德历朝都有此类瓷器出现。对于明代各个时期瓷器具有伊斯兰文化元素的讨论,国内外陶瓷学者都曾有所论述。早在20世纪40年代,英国学者格雷(B, Gray)就曾撰文论述金属器对明代瓷器的影响;可见论文《近东金属器对明代瓷器造型的影响》,东方陶瓷学会会刊,1940-41年,第18册,页57。90年代,马文宽先生进一步指出,明代瓷器(主要是指青花瓷器)仿伊斯兰金属器、陶器、玻璃器造型至少有19种,而明代瓷器上所见具有伊斯兰风格的纹饰也有12种之多;可见《明代瓷器中伊斯兰因素的考察》,马文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报1999年,第4期。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明代各个时期生产的瓷器,尤其是青花瓷器,无论在造型还是纹饰上,都广泛受到阿拉伯文化元素的影响。耿宝昌和李辉炳先生在《青花瓷鉴定》一书,第49页中曾论述此种无挡尊“筒座圆柱形,柱口两端为宽折沿,为增加其稳定性,用时直立,不分上下,可以调换使用。因中空无底,故在清乾隆诗中称之为“无挡尊”,耿宝昌先生亦于其著作中,论及“无挡尊”一类,曾道“宣德器造型与永乐大致相同,但青花纹饰略粗放。清代康熙仿品非厚即薄。雍正仿品虽器型接近永乐、宣德,釉面亦有桔皮纹,但胎体较薄,青花色调仍具本朝特征。乾隆时仿品器型缩小,显得短粗,有的还于无挡尊内插放掐丝珐琅或黄缎包裹的铜胎花型筒芯,用作插花供器”,可见《明清瓷器鉴定》页26,图42,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可见清代皇帝对此器型,亦有爱慕之情,多有仿制,好古雅求者如乾隆皇帝,亦亲自用其仿品做胎插花,可见其珍贵。

  国内公私收藏中,此种永乐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仅见三例,并皆为馆藏。河北省民俗博物馆馆藏一例“明永乐 青花无挡尊”,高17厘米,内径10厘米,尺寸与本品完全一致。器身绘两组缠枝勾莲纹,中间凸棱处绘缠枝纹,器身书有两组阿拉伯文字,青花较为晕散,其中有两句大意为赞颂归于真主,万物非主,唯有安拉。天津博物馆馆藏有一例,高16.5厘米,内径9.6厘米,主体绘有缠枝勾莲纹,配阿拉伯文纹饰,上下绘制变体莲瓣纹,此件青花晕散较小,纹饰清晰可辨;可见《天津博物馆藏瓷》,天津,2012年,图049。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为清宫旧藏,高17.2厘米,器型亦为筒状,口沿宽折沿,上下两侧仿写阿拉伯文并绘团形图案,青花晕散较大,青花发色,绘画方式与本品极为类似;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页49,图47。国外一例,可见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明永乐 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此件原为Dr Joseph Aractingi旧藏,早年于叙利亚购得;其仿制之西亚铜器原型,可见大英博物馆馆藏一例“埃及14世纪 铜嵌银花卉纹座”制作于14世纪的埃及马穆鲁克(Mamluk, Egypt, c. 1300-50)。

  永宣青花瓷器的纹饰图案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并多带有西亚色彩,改变了元代青花层次繁密的布局风格及粗放的画法,装饰上渐趋明朗,规律中富于变化。这一时期瓷器画工艺术修养较高,绘画技艺高超,有的巧妙地利用了此时青花原料的晕散现象,做没骨花卉的笔法,产生水墨趣味,还有的利用线条上不同的浓淡,产生活泼的变化,显得更为生动有力。西域文化的输入也给此时的陶瓷绘画带来了丰富多变的图案,加上中国绘画技法的运用,使得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画面布局清晰明快,同时又表现出一种雄浑古朴。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纹葵口碗

  “大明宣德年制”款

  D:22.5 cm,H:8 cm

  本品为宣德窑业兴盛之佳例,为六瓣葵口式,斗笠形,沿袭宋瓷定窑、官窑之式;造型别致,自见赵宋洗练简约之美,尽显曲线变化之佳妙,造型似仿自汝官宋器。胎质细腻坚致,釉汁莹润亮青,全器内外纹饰疏朗而饱满,外壁装饰两重纹样,上为六组折枝瑞果纹,下为六组折枝花卉纹,交错布置,内壁口沿缀饰十二式花果纹,下承六组折枝花卉纹与外壁纹饰相对应,碗心则是绘以折枝寿桃纹。祥花瑞果是永宣青花最为经典的纹饰,本品涵括了所见的主要品类,祥花如菊花、牡丹、莲花、茶花,瑞果如蟠桃、枇杷、荔枝、石榴、葡萄、樱桃。其绘画写实逼真,诸花妍放生姿,众果饱满诱人,充分借鉴国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

  底部浅圈足,胎骨细腻,露胎处微微泛黄,抚之光润如玉。底落青花“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朴拙苍健,古意盎然。据著名学者刘新园先生考证,宣德朝御瓷款识的粉本应出自当时大书法家沈度之手,沈度的书法深得圣意钟爱,宣德皇帝常以之为师,故《万历野获编》赞宣德皇帝的书法“学颜清臣,而微带沈度姿态。”沈氏对明初宫廷文化生活影响颇大。明焦竑《玉堂丛话》卷七“巧艺”条记述:“度书独为上所爱,凡玉册、金简,用之宗庙朝廷、藏秘府、施四裔、刻之贞石,必命度书之”。今审沈度著名墨迹《张桓墓碣铭》中的“宣德”“年”三字与瓷器上的款式如出一人之手,无论其点之大小,划之长短,运笔之轻重,间架之疏密均非常相像,可见宣德瓷器上的年款是由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上瓷的。嘉靖朝谢肇淛于《五杂俎》赞曰:“宣窑不独款式端正,色泽细润,即其字画,亦皆精绝。”“惟宣德款制最精,距今百五十年,其价几与宋品矣!”正是如此,宣德御瓷备受好古者追捧,一直声价不菲,明田艺蘅《留青日札》中惊叹“宣德之贵,今与汝敌”故终明之世,宣窑青花品格超群,精光不泯。

  相对明人的钦慕,清宫对宣窑的推崇亦毫不逊色。《清档》中或称“宣窑青花白地葵花大铙碗”及“宣窑青花白地葵瓣铙碗”,如乾隆元年“七月十三日,司库刘山久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宣窑青花白地葵花大铙碗十六件随锦匣两件”;乾隆四年三月二十一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首领开其里交……宣窑青花白地葵瓣铙碗一件….传旨:着认看等次。钦此。”本品与北京、台北故宫所藏本类碗一致,应为一套,即乾隆时期所进贡之十六只“宣窑青花葵花铙碗”之一。斗笠碗为宋代经典的造型,洗练简约,深获世人所喜。本品式样为宣德御瓷斗笠碗极为珍罕之款,其化裁于永乐时期同类之作而成。

  有明一代,御瓷之中最早出现斗笠碗一式为明永乐时期,实例可见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明永乐 青花松竹梅纹碗”,口径为21.8厘米,著录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图21。宣德一朝继之,存世两款,除了本品式样之外,尚有一款为清宫旧藏“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纹葵瓣口碗”,其造型为斗笠花口式,口径22.3厘米,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页159、图151。另一馆藏实例见,上海博物馆藏,载于陆明华,《上海博物馆藏品大系:明代官窑瓷器》。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高圈足碗

  “大明宣德年制”款

  H:8.5 cm,D:15.7 cm

  备注:补缺楼高丰先生旧藏

  本品釉质温润莹亮,白中泛青,胎骨均匀坚细,纹饰描绘遒劲缛丽,层次分明,繁而不乱,线条洒脱灵动。造型精巧典雅,青花色泽艳丽。明代宣德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以其古朴典雅之造型、莹润如玉之釉色、多姿灵动之纹饰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有「宣窑之美为有明一代冠,不但宣红,宣黄彪炳叶已也,即青花、五彩各器并发明极多,咸为后代所祖……」

  明宣德 青花莲托八吉祥纹高圈足碗

  H:8.5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 青花四季花高足碗

  H:7.9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碗是永宣青花最具时代特色的品种之一,本品精雅娟秀,瓷胎细腻坚实,白釉光盈洁净,外壁以青花绘缠枝花卉,绽放者妖娆多姿,含苞待放者娇滴含羞,近足处饰勾莲纹一周。纹饰精细隽秀,青花色泽艳丽,笔意疏朗细腻。碗心内落标准宣德六字青花楷书款,楷法颇具晋、唐小楷风韵,尽显宣德青花之精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有一件相同造型的宣德青花莲托八吉祥纹碗,参见《东洋陶磁大观 7》谦谈社,1975年,图91。

  左:明宣德 青花莲托八吉祥纹碗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右:明宣德 青花四季花卉纹碗 H:8.1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 青花缠枝牡丹大碗

  “大明宣德年制”款

  D:28.5 cm

  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此碗为宣德一朝新出样式,造型端庄敦实,胎体厚重坚致,口沿平切,棱角明显,为宣德碗类最奇特者,比较宣窑圆器能与之相当品类,亦仅见洒蓝釉暗刻龙纹钵和青花云龙纹钵,皆以厚胎平口著称。其功用文献失载,后世众说纷纭,至今未明。其外壁装饰构图常见于缠枝四季花卉、缠枝莲花、缠枝灵芝、缠枝牡丹、缠枝莲托八宝、三友图等纹样,存世数量罕少,散见于世界各大收藏机构,其中香港葛氏天民楼收藏最盛,涵括五类图案,是为当今一绝。本品为敞口、宽口沿、深腹、圈足。器青花纹饰,碗外壁绘缠枝牡丹花卉纹,线条流畅自如,形态妍美怡人;近圈足处绘一周变形莲瓣纹及梅花纹,口沿下青花横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朴拙苍健,古意盎然。其构图疏朗自然,留白得当,避免了缠枝纹饰常见繁密局促之弊病,笔触细腻,虽见工致却不落于媚弱,在浓淡相抹中独显宣青之豪迈气概。胎釉温润,宝光内藴,历数百年而风采依旧,与秾美苍妍之青花相得益彰,是为佳瓷之品格。前贤明人王士性《广志绎》卷之四中评曰:“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由此即可窥见一二。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宣德款青花转枝牡丹纹大碗”和“宣德款青花莲托八吉祥纹大碗”在画法和布局上与本品极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