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合作模式与负责人2025
“单朱墨一项,朱砂一斤、广胶六两、冰片三钱、飞金十张、棉子一钱、白布三尺、炭十斤、煤五十斤,得成品朱砂墨为六两左右。”
——《内务府墨作则例》
这段文字,充分说明仅“朱砂”这彩墨中的一种,所用名贵素材竟如此之多,在当时成本亦极昂贵。
24
清 乾隆 御制十色八卦墨
钤印: 集古堂
包装:清乾隆原装 黑漆描金团笼纹斗方木盒
来源:张炯伯先生”集古堂”旧藏
提要:张絅伯(1885~1969),名张晋,以字行,浙江宁波人。民国时期上海大收藏家、钱币学家、银行家,也是民国古墨四大藏家之一。其父张美翊,曾任交通大学校长,清末著名学者、古文学家。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后赴日本留学,就读于宏文学院。曾任明华银行总经理、民建中央常务理事、民建中央常委。著有《钱币学》《新莽货币志》《咸丰大钱考》等。
尺寸不一
RMB:1,200,000-1,500,000
此“十色八卦图彩墨”是用天然朱砂、石青、石绿、藤黄、蚌壳、雄精等矿植物原料配以广胶精制而成,是乾隆年间汪惟高在内务府所制精墨。此套共十锭,双面刻有填金阴阳卦象及缕金小字,分别为正面:正白,间碧,正黑,间紫,正青,间红,正赤,间绿,正黄,间骝;背面:东流耀洁、春江烟涨、易水余香、鹅管山霜、朱厓积翠、仙源华雨、沅井流霞、桂岭储精、海藤芳蕊、津剑宵光。字迹隽秀工整,雕刻细致简洁,墨色纯凈典雅,是绘画的绝佳材料,取其经久不变色。
汪近圣为清代制墨名家,清康熙、雍正年间开设了“鉴古斋”墨店,与曹素功、汪节庵等齐名,咸以汪氏为最。有“今之近圣,即昔之廷珪”之誉。其子汪惟高乾隆六年应清廷召进京,教习内务府制墨,之后“鉴古斋”墨品更高,名声更大。据传当市间有售汪惟高所制彩墨,价为每锭六两,十锭六十两,相当于当时知府的一年半的全部俸禄,且只可购得市品,并非御制。
此墨盒中钤盖有“集古堂印”。集古堂为中国近代著名藏墨家张絅伯先生世侄斋号。张絅伯研究并收藏历代名家制墨,鉴赏眼光独到,晚年他将藏墨大部分捐赠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博物馆。此套彩墨是张炯伯于民国购于琉璃厂玉纲斋主人马叔雍处。马叔雍,民国时人,擅金石传拓,鉴藏古旧专家,与张大千交善,玉纲斋为其在琉璃厂内的斋号,清末民初,玉纲斋一直经营古墨,乃琉璃厂之最。
张絅伯
盒盖签条中标有”东文库0327号内退”字样,可知此墨曾被北京文物商店查抄并封存入库,文革结束后落实政策才发还原主。
279
康熙贡墨“景星庆云”两锭
提要:墨二锭,长方形,面饰填金二龙戏珠纹。墨背填金篆书:“景星庆云”。两侧分戍楷书款:“康熙戊戌年(1718)”、“安徽巡抚臣李成龙贡进”。李成龙是康熙五十五年到雍正三年时安徽巡抚,任内曾多次向内廷进贡徽墨。此墨为专供内廷贡品,墨质精良,为康熙墨中珍品。
8.5×2×0.5 cm.×2
RMB:65,000-70,000
278
乾隆 鱼尾御墨一锭
提要:此墨双鱼尾形,正面精工细雕卷草纹样,寓意茂盛、长久、如意有余。墨身润泽,一角有老伤。
8×3×0.5 cm.
RMB:30,000-35,000
四宝砚为首
砚台之美,一方面体现在佳石天成的石品、质地之上。 另外“因石构图、因材施艺”的雕琢之工,以及文人流传之审美赞咏,更是成为凝结艺术、文化和历史价值的综合展现。
23
龚心钊旧藏三星砚
题签:
一、三星砚当是乾隆时卢坤所采,张文襄所采之大西洞,虽较此质尤细,然厚者难得,嫩不经磨且未见有鹦眼,惟色艳耳。乙酉十一月初三试晚翠斋眉公砚、同治汪近圣墨。怀希。
二、欲持寄君心不惜,共指三星今何夕。萧子显诗,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七夕诗,窦常。试乾隆御墨 瞻麓。
三、窦常七夕诗。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24.5×19.5×3.8 cm.
RMB:150,000-200,000
此砚色呈紫红,砚身三石眼,巧成三星,为点睛之笔,偶然天成之美十分难得。唐询也在《砚录》中写道:“大抵以石中有眼者最为贵”。背面可见银线、火纳、鱼脑冻等石品,侧缘有冰纹,又为此端砚增彩。
砚盒为桦木瘿整挖,瑰美厚实,颇为考究。此端砚石材与工艺皆佳,尤其三眼位置极好,且有龚心钊题签。
欲持寄君心不惜 共指三星今何夕
龚心钊(1870-1949),字怀希,号仲勉,安徽合肥人,寓居上海,是清代最后一任科举考官。也是清代著名的外交家,光绪年间出使英、法等国,清末出任加拿大总领事。龚心钊平生笃好文物,潜心研究,因此他收藏的文物,精品颇多。
盒内签条录窦常七夕诗,巧妙呼应天然三星的绝妙之处。亦可见此砚殊值雅赏之处。
21
吴昌硕题盒 费龙丁藏郭麐红蘅砚
外盒:端溪红蘅研,雨山居士属。
砚盖:瓮庐藏砚。钤印:缶
砚背:自琢红蘅句,不是梨花雨。庚辰(1880)二月,復翁。
提要:
一、费砚,近现代,字龙丁,一字剑石,号佛耶居士,松江人,吴昌硕弟子,工书,能诗善画,复精篆刻。著有《瓮庐丛稿》、《瓮庐印存》等。
二、雨山居士,即长尾甲,字子生,通称稹太郎,号雨山,西泠印社早期日本社员。
三、郭麐(1767-1831),字祥伯,号频伽,晚号复翁,江苏吴江人,少有神童之称。乾隆四十七年(1782)补诸生。绝意仕途后专研诗文、书画,好饮酒,醉后画竹石是其一绝。嘉庆时为贡生,嘉庆九年讲学蕺山书院,喜交游,与袁枚友好。
10×7×2 cm.
RMB:150,000-200,000
此清翰林藏砚,又经吴昌硕师徒两代,及西泠印社早期成员长尾甲递藏,大巧不工,文气斐然。
252
孔氏十二砚斋藏鱼脑冻端砚
提要:碑形老坑端溪石砚,顶部铭“宝瑞楼藏”,边款“孔氏十二砚斋藏”。附红木砚盒。
出版:东京《墨》杂志文房四宝专集,第154页,1992年第11期。
18×10.5×2 cm.
RMB:80,000-100,000
竹雕铜刻
墨盒自清代开始盛行,主要用于装盛储存墨汁,是文人书案上的必备之物。官僚士绅﹑文人墨客将錾刻艺术施于墨盒之上,极具有文化﹑收藏和研究价值。本专场集姚茫父、张鹿鸣、杨千里等铜刻名家,又有齐白石、金城等名家绘画稿精刻款等多件墨盒精品。
20
姚茫父写竹铜墨盒
款识:风送清香过短墙,烟笼晚色近修篁。夕阳楼外角声长,欲去还留无限思。轻匀淡抹不成妆,一尊相对月生凉。知稼翁词,茫父写。
底款:北京同古堂
提要:姚华(1876-1930)初名学礼,发蒙后改名华,字重光(也用崇光),又字一鄂,号茫父。与陈师曾、张樾丞同誉为“近代铜刻三大家”。
出版:《金石别卷:莲花盦写铜艺术编年》第159页,杜鹏飞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22年出版。
6.7×12.4×2.8 cm.
RMB:50,000-80,000
263
张鹿鸣刻钟鼎纹铜墨盒
底款:清秘、心
提要:此盒铜质精良,底部铭“心清秘”。品相完美,为民国时期琉璃厂刻铜名家张鹿鸣所刻。张鹿鸣以刻青铜器纹饰墨盒及镇尺驰名遐迩,其刻工规整大气,线条细腻流畅。此盒无论从青铜器纹饰的复杂程度还是从刻工得精湛程度来看都是鹿鸣款墨盒中的佼佼者。
12.5×12.5×2.9 cm.
RMB:20,000-30,000
265
齐白石绘碧叶红荷铜墨盒
款识:拔山贤妹倩惠存。毅仁持赠。
提要:齐白石画稿“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刻铜墨盒,绘刻生动形象,刀法纯青,返朴归真,颇得白石老人意,是一件难得的文房佳器。附木匣。
出版:《鉴藏铜墨盒》第82页,罗文华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5月。
9.4×9.4×3.3 cm.
RMB:20,00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