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丰福德国际拍卖公司负责征集藏品高成交率

名称:国丰福德国际拍卖公司负责征集藏品高成交率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8.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9041504

更新时间:2024-12-21

发布者IP:14.26.164.21

详细说明

  国丰福德国际拍卖公司负责征集藏品高成交率

  八大与白居易在赏石文化的精髓归属上是一致的,八大晚年以 “荷园” 为斋号,与白居易晚年闲适的思想趣味不谋而合,可谓是跨越千年的知己。

  是故,八大晚年常常以白居易诗文为创作对象。有八大山人1699年所作行书《行书白居易琵琶行卷》(故宫博物院藏)、1700 年作《行书白居易北窗三友诗》(《八大山人全集》P528)等。

  是幅书于罗纹纸上,取用晚年最拿手的行书字体,作于1702年左右,时八大77岁,在南昌,居荷园。正值八大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呈现了其书画艺术成熟期的典型面貌,笔力浑厚圆润。

  Lot 6

  八大山人(1626~1705)行书 白居易池上篇

  纸本 立轴

  95×46cm

  RMB: 2,800,000-3,500,000

  说 明

  童源通旧藏。来楚生题签。

  鉴藏者简介

  童源通(?~ 1859),字筱珊,又字六石,后改名叫慎初,江西峡江人。为人厚道,崇尚正气,擅词章。清光绪十四年( 1888)取得副贡功名,当过江西巡抚衙门和湖广总督府的文案,后升河南汝州知州,民国初年,历任国务院秘书,内政部、财政部佥事。

  题签者简介

  来楚生( 1903 ~ 1975),原名稷勋,字凫,后字楚生,以字行,号然犀、楚凫、负翁、安处先生,晚更号初生,初升,浙江萧山人。1921 年入上海美专,与潘天寿情在师友间。1924 年在杭州组织“莼社”。后移居上海,课徒鬻艺。曾为西泠印社社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文史馆馆员等。

  其中断代具体考证原因如下

  一、从落款分期方面

  本幅款识中“八”字左边变成一撇出锋状,是为八大山人77 岁至 80 岁之间所书,即书于1702年至1705年。

  据考,八大山人现存最早的用八大山人四字题款的作品,是1684年59 岁所书小行楷《内景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该字号一直使用并贯穿至其1705年80岁去世。

  纵观其存世画作,此二十二年间,落款变化可分为四期 :一为 1684年59岁至1689年64岁间,“八”字作“_| |_”状 ;二为1689年64岁至1694年69岁间,“八”字作“><”状 ;三为1694年冬69岁至1701年76岁间,“八”字改作左右两点状 ;四为1702年77岁至1705年80岁间,“八”字左边变成一撇出锋状。

  二、从钤印方面

  本幅所钤“何园”朱文大型方印,是八大山人74岁至80岁之间使用,即作于1699年至1705年。

  八大山人“何园”印共有六方,于74岁时开始使用,此件所钤“何园”大型朱文印一直频繁地用于1699年至1703年书画作品之中。

  三、从书法风格方面

  学界将八大传世作品(落款八大山人)的书风转变大致分为五段。本幅书风应处于其间第四阶段或第五阶段,即1698年73岁至1705年80岁之间。

  其他分期为,第一阶段:1684年59岁至1690年65岁,书风多受黄庭坚影响;第二阶段:1690年65岁至1693年68岁,将篆字笔法参入草书中;

  第三阶段,即1693年68岁至1698年73岁之间,字形逐渐收敛,多作小行楷册页。

  第四阶段:1698年73岁至1702年77岁,多作大幅立轴 ;

  第五阶段:1702年77岁至1705年80岁,多临古帖,人书俱老。

  八大山人《行草书唐诗四屏》 (王方宇旧藏)

  (四屏选二),作于1702-1703年左右。

  四、经过大量对比上述第三阶段存世作品书迹

  本幅与八大1702至1703年所作《行草书唐诗四屏》(王方宇旧藏)书法面貌极为相近,是为同时期作品。

  与之前狂放怪伟、夸张错综的风格不同,此时的八大心绪平静,以篆书的圆润的线体施于行草,删繁就简,朴实雄浑。

  综上可述,本幅约作于1702年左右。

  明人对待经典古诗文的方式,往往在书写的时候多有改动,从明中期到晚明都是如此。八大亦是其中一位,书写古诗文时,常常边写边改。

  这不仅是明人眼中习以为常的事,也是世人通过书法实物来窥探明末文人对文学的基本观念,更是其本人文学再创作的体现。现存公认的八大山人书迹中,譬如《临河序》,凡书几遍都不相同。

  白居易《池上篇》

  明嘉庆十七年(1538)钱应龙刻本。

  本幅识文: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静,足以息肩。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髯飘然。识分知足,外无求焉。如鸟择木,始务巢安。如鱼在沼,不知海宽。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目前。时饮一杯,或吟一篇。妻孥熙熙,景物闲闲。优哉悠哉,吾将终老乎其间。

  将本幅所书白居易《池上篇》内容与明嘉靖十七年(1538)钱应龙刻本可知,其间文字多有改动并再创作,亦是八大山人暮岁禅宗思想精神的体现。总计八处,极具文献价值。

  如 :白居易版“足以容膝”中“容膝”更多的是空间上的有余,而此幅中将“容膝”改作“容静”,则体现了八大心理层面的自洽。

  这一改动或与八大山人所心学影响有关。明后期,心学经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发展,在文学艺术影响根深蒂固。心学创始人陆九渊为江西抚州人,在江西多地讲学,康熙十八年(1679 年),山人和陆九渊等人一同出游,并作诗《陆象山祠》。

  又如 :八大山人将白居易版“如龟居坎”改动为“如鱼在沼”,鱼为八大存世绘画作品中重要题材,八大作品中的鱼是他精神的“物化”,因而本幅中亦将龟改为鱼自喻。

  再如 :八大山人将白居易版“有堂有庭”改作“有堂由亭”、“鷄犬闲闲”改作“景物闲闲”等,皆是其晚年闲适思想的体现。

  本卷录陈元素为“虎丘”三友所作七言诗,书于 1625 年,正值陈元素艺术创作的成熟时期。是陈元素存世重要诗稿长卷,也是其书风“效欧阳、追二王”之最好例证,更是其游历川渝极为重要的实物见证,为其一生足迹提供了明确的地标区域,极具意义。

  据姜绍书《无声诗史》,陈元素“以文学知名于时”。1620年与丁耀亢、赵宦光结社山中,从而扩大山左文坛的影响力,该文坛成员也是后来复社的主要组织者。

  然而,如今可见的陈元素传世诗文记载却鲜少能搜集,本卷款识中“性孏(懒)作诗,岁不过数首,辄又忘之”或可作解。

  陈元素[明]

  字古白,号素翁、处廓先生,江苏苏州人。万历三十四年应乡试不第。早负才名,工诗文、楷法欧阳,草入二王。工山水,尤善写兰,兰叶偃仰,墨花横溢,超然出尘,得文徵明之秀媚,而更气厚力沉,为王谷祥、周天球所不及。寸缣尺素,人争宝之。著有《南牖日笺》《古今名将传》等。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2

  陈元素[明]  客居川渝作 自作诗卷

  洒金纸本  手卷 

  1625年作 

  225×31cm

  RMB: 800,000-1,000,000

  说 明

  罗振玉等旧藏,罗振玉题签。内藤湖南木盒题签。

  日本饭田新七家族旧藏。

  鉴藏者简介

  罗振玉( 1866 ~1940),字叔蕴、叔言,又字商遗,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松翁等,浙江上虞人。迁居江苏淮安。擅考古,工书法,行楷古籀,端严方正,小楷尤为精妙。对中国科学、文化、学术颇有贡献,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一生著作达189 余种,校刊书籍 642 余种。

  题签者简介

  内藤湖南(1866 ~ 1934),号湖南,日本人。著名记者, 1899 年起游历中国。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教授,远东历史考古专家。

  卷中录自作七言诗《送杨录事之虎林》《送叶明府被征》《赠沈微之》三首,均未见有载。因此,本卷亦可视为陈元素自作诗原稿,也是新见佚文,极具文献价值。

  诗中写送别杨录事去杭州(旧称“虎林”)、送别叶明府被召集征兵、贺沈微之添置新房于虎丘旁三事。此间三人应皆为江苏长洲(今属苏州市)人,是陈元素同乡,好学诗交游,有时人唱和留存。

  <左右滑动浏览>

  款识中“偶客棠城,夜坐无事,忽得此卷,写所记忆者”句,是为本卷之缘起。

  其中“棠城”为古昌州美称,现位于重庆永川、大足、荣昌和四川隆昌一带, 因此地曾遍植海棠,故有此美称,又说“海棠香国”。是年,陈元素游历于此地,因书此卷。

  更为难得的是,陈元素传世作品极罕,故而寸缣尺素,人争宝之。

  纵观权威著录出版的各地藏品,陈元素存世作品多以兰花示人,所作书法作品流传并不多见。目前可见陈元素传世作品约三十余件,其中行草书作品约十件,其间手卷册页形式者约四件,因而更显本卷之罕。

  其他行草书卷册分为别 :1619 年作《行书王维辋川诗卷》(辽宁省博物馆藏);1631 年作《兰花并书兰亭记卷》(上海博物馆藏);《行书七言古诗卷》(北京市文物商店藏);《行书诗卷》(上海博物馆藏)。

  图为《行书诗卷》(上海博物馆藏)

  二者在用笔、结体等方面基本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考陈元素存世作品纪年可知,崇祯四年( 1631)以后,陈元素事迹不详。

  天启元年(1620)至崇祯三年( 1630)这十年间,陈元素流传作品最多,为其创作之成熟高峰期。本卷便作于此阶段, 并与其《行书诗卷》(上海博物馆藏)在用笔、结体等方面基本一致,稳健秀逸,纵横自如,于大令之外,又颇得率更之笔意,从而更清晰可探《苏州府志》中载陈元素“楷书法欧阳,行草入二王”之风格面貌。

  此卷有罗振玉旧藏印、题签,及内藤湖南题签,后归日本实业家饭田新七家族,可见其流传。

  当时的海上画家与日本人的不断交流中,罗振玉与日本汉学家金石交流日益增多,从此作上内藤湖南的题签及饭田新七家族旧藏,亦可知日本汉学家、实业家、收藏家对于此作的重视程度。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1

  张 弼(1425~1487) 无忧帖

  纸本 镜片

  27.5×20.5cm

  RMB: 150,000-250,000

  说 明

  笪重光、王贵忱等鉴藏。

  张弼像

  张弼是明代著名诗人,与李东阳、谢铎友善,自言“吾平生,书不如诗,诗不如文”。著有《鹤城》《天趣》《面墙》《清和》《庆云》诸稿及《东海手稿》等,后由其子张弘至辑为《张东海先生集》九卷。

  此幅是张弼书风成熟期之作,鲜活呈现了其重义轻利、重视教育的形象。信中提及其长子张弘正。

  札中提及张弼父子欲救助李观家一事,可见其对朋友之古道心肠。李观为温州永嘉人,与张弼为同年进士。其中“盐场”即永嘉盐场,是温州地区建制最早的盐场,也是全国古代重要的盐场之一,在明代达到鼎盛期。正统及成化年间,永嘉盐场经历了一系列盐课改折变革。永嘉县盐户及灶户原本需要缴纳实物盐作为盐课,后来改为以米、银等形式来折算和缴纳盐课。

  正是此时,李观或因盐课改折变革,而面临资金上的困难。因此,张弼慷慨解囊,让其长子“量身周急,毋致失所”。

  云间张弼家族是典型的文化世家大族,自张弼曾祖张庠始,至清光绪末年近 500年间,张氏一组子孙繁茂,人才辈出,共出了11位进士,15位举人,近 30 位贡生。这与其重视子女教育的家风有关,此札中“若读书刻苦,必能成人,振作家门也”“其学金等费,我自助之”可窥一斑。

  作者简介

  张弼(1425~1487),字汝弼,号东海,晚号东海翁,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兵部员外郎,官至南安(治处在今江西大余县)知府。善草书,工诗文,为文自立一家,诗多警句,其草书尤多自得。《明史·文苑传》称:张“酒酣兴发,顷刻数十纸,疾如风雨,矫如龙蛇,敬如石,瘦如枯藤”,世以为张旭复出,有“吴中草圣”之誉。在南安知府任上,求其墨迹之人摩肩接踵。著有《张东海先生文集》《鹤城稿》《东海稿》。

  鉴藏者简介

  1. 笪重光(1623 ~ 1692),字在辛,号江上外史,鬰冈居士,自称鬰冈扫叶道人,晚署逸光,号逸叟,斋号鴳笑斋,江苏句容人。顺治九年进士,官至御史。精鉴赏,书画名重一时。书法苏、米,与姜宸英、汪士鋐、何焯称四大家。

  2. 王贵忱(1928 ~ 2022),室名可居室,辽宁铁岭人。著名的学者型收藏家,时与王世襄齐名,他在历史学、钱币学、文献学、金石学、书画艺术等诸多领域均有卓越建树。被潘景郑先生誉为“魁奇之士”。曾任广东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钱币学会理事。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3

  戈以安[明] 草书 诗文卷

  纸本 手卷

  1480.5×29cm

  RMB: 300,000-500,000

  说 明

  此卷尺幅巨大,长达14.8米,长篇巨制,实属罕见。

  戈以安师从莲池法师,于云栖寺修行。莲池法师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与董其昌交情匪浅。戈以安作为莲池大师高足,其书风受二人影响颇深,此件可为见证。

  杭州云栖寺

  北宋乾德五年(967)始建,后废。隆庆五年(1571),莲池大师祩宏于原址建庵,云栖复兴。

  在研习佛法之外,戈以安亦醉心文学,与灵芝僧元素结春秋二社。此卷录宋代司马光《独乐园记》及明代高启《送谢恭》,皆为文学名篇,可窥其文学理念。

  作者简介

  戈以安[明],明代居士,法名广泰,钱塘人(今属杭州)。师事云栖莲池大师,奉净土法。莲池法师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与董其昌交情匪浅。孝亲睦族,晚与僧元素结念佛会,诵华严经。居家,辟一室习禅诵,晨夕不辍。末预知亡期,时至,念佛而迁。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4

  龙 膺(1560 ~ 1622) 草书 饮中八仙歌

  纸本 手卷

  1609 年作

  257×27.5cm

  RMB: 80,000-120,000

  说 明

  龙膺参与明万历时期白榆社等五个文学社团,“复古派”及“性灵派”两大文学流派皆有其诗名,同当时文学巨匠汪道昆、袁宏道兄弟、戏曲家屠隆、藏石家米万钟、书画家陈继儒,竞陵派钟惺、谭元春等数有广泛交往。着有《九芝集》《纶隐文集》《纶隐诗集》,另有《蓝桥记》《金门记》传奇,今已佚。《全明散曲》辑录其小令四十八首。

  作者简介

  龙膺(1560~1622),字君善,后改字君御,号朱陵,别号纶隐先生,惕庵,纶叟,太虚里人,洞口渔郎,偃骨无学人等,晚号渔仙长。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龙德孚之子,明代官吏,文学家。万历八年(1580),中进士,即任徽州府推官,万历十四年(1586年),罢官。万历十七年(1589年),任国子监博士,万历二十年(1592年),转礼部祠祭司主事,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调任南户部郎中,万历三十年(1602年),丁父忧回乡,与袁宏道交游。后复任陕西按察司佥事,转任山西布政司右参政,分守河东道,除暴安良,转宁武道,修理边墙。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任陕西参政,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以后调任南太常寺卿,致仕归里。著有《九芝集》,《纶隐文集》《纶隐诗集》,另有《蓝桥记》《金门记》传奇,今已佚。《全明散曲》辑录其小令四十八首,套数五套,多为闲适归隐、咏物怡情、祝寿称贺之作。

  2024西泠二十周年秋拍

  Lot 5

  何 白(1562 ~ 1642) 行书 七言诗

  纸本 立轴

  118.5×31.5cm

  RMB: 120,000-180,000

  说 明

  何白十六岁便能挥笔为诗,为府学教授龙膺及永嘉县令陈景湖所赏识。万历十七年(1589)后外出游幕,先在南京、苏州、杭州一带,常居项敬祖(项乔孙)家,和王世贞、吴国伦、陈继儒等酬唱,后到湖北郧城县署作客。三十二年(1604)在陕北榆林住一年左右,遍游诸胜,皆有诗纪,并协修《榆林志》。归来后,过着田园生活,常和王赞夫、项季舆等饮酒吟诗,柱杖相访。

  何白《汲古堂集》书影

  诗多咏河山之美,也有对现实生活不平之鸣。散文亦佳,如《雁山十景记》,可和元季李孝光的《雁山十记》相媲美。另有《山雨阁诗》《榆中草》《汲古堂集》《汲古堂续集》等,有抄本流传。

  作者简介

  何白(1562~1642),字无咎,自号丹邱生,又号鹤溪老渔,福建乐清人,后随父迁居温州。年二十五,武陵龙膺任温州府学教授,对何白的才华十分赏识,极大奖扬。后至南京。时项季舆家在南京,轻财好施,诗酒会文,何白常寄居其家,和当时诗坛巨子王世贞、吴明卿、陈继儒等交往。崇祯十五年(1642),何白病逝于家,终年八十一。其著作早年有《山雨阁诗》《榆中草》,晚年又手定《汲古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