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流程国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精品藏品
康定斯基在《关于艺术的精神》中认为艺术发展到了表现“内在需要”的阶段,通过“抽象的构图”、“纯粹形式”和“色彩的语言”,绘画的主题应从外在的物质性走向表现内在的精神性。自上个世纪20年代,第一批留学归来的艺术家们开创新风,之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八五新潮”又推动了以抽象艺术为主体的当代艺术家群体的形成,随着都市发展走向如今的成熟气质。
丁乙
十示2006-B8
2006
纸本综合材料
39×53.5 cm
签名:DingYi 2006
展览:
1.丁乙,巴黎KARSTEN GREVE画廊,法国,2007年
2.形式无垠:抽象绘画群展,华艺上海空间,上海,2024年
来源:
1.原藏家购自上海香格纳画廊
2.亚洲私人收藏
上海抽象精细、理性同时也热烈,作品中体现出深度现代化的都市气息以及对城市发展的思考。作为其中的领军人物,画了几十年“十示”的丁乙,始终保持对过度情绪表达的警惕,选择以去叙事化的抽象语言回归艺术的原始状态。他挪用了工业印刷中经常出现的“十字线”,将“十”字及其变体“Ⅹ”转化为独特的创作语汇,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视觉体系。《十示2006-B8》的亮色对于丁乙来说,是“将城市拉近”,也是艺术家为工业进程和上海的变革而对城市化的庆祝。
黄渊青
无题2016-7
2016
布面丙烯
110×130 cm
签名:黄渊青2016 在半岛1919;无题2016-7 110×130 cm 丙烯黄渊青(背面)
展览:
1.远见: 周围艺术十年,周围艺术画廊,上海,2016年
2.形式无垠:抽象绘画群展,华艺上海空间,上海,2024年
来源:
现藏家购自周围艺术画廊
由于对书法、音乐和物理等的训练研究,黄渊青的抽象归于作品表面的视觉效果和内在的秩序。他从九十年代开始,从当代的角度探索“书写性”在绘画中的可能,作品中便开始以线条为序,色彩和背景增添肌理触觉。对于黄渊青而言,抽象更添诗意抒情,是为情感的外化和自由精神的载体,在“油彩与纸张、布面承接创作中的不确定性,偶然性渐次沉淀为时间中潜行的知性韵律”。
谭平
感性的位置
2008
布面丙烯
40×50 cm
签名:Tan ping 08
出版:
《谭平Tan Ping》,中国今日美术馆出版社,2008年,第148-149页
展览:
1.刺痛与抚慰——谭平绘画作品展,今日美术馆,北京,2008年
2.谭平个展:绘画是什么1984-2021,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1年
3.形式无垠:抽象绘画群展,华艺上海空间,上海,2024年
谭平个展:绘画是什么 1984-2021 展览现场
北方艺术家谭平则是在90年代赴德经历了西方学院体系完整的抽象艺术训练,从而由写实和表现最终完全走向抽象。在他的抽象作品中,回归康定斯基式实践的“点、线、面”被赋予生命力和自发性,随着艺术家的人生经历生长、交叠,充斥着时间的厚度。2004年,谭平的父亲被检查出罹患癌症,创作于2008年的《感性的位置》中,即是出现这一时期开始的“细胞”代替“点”或“圆”生长,以抽象的表达叙述具象的个人经历,正如艺术家自述:“片段挤压着片段,时间叠加着时间,状态裹挟着情感”。
社 会 景 观
Society of Spectacles
在“现代性”的定义出现时,便确立了现当代艺术创作中哲思理念大于其“物体”本意的基础。这一代的中坚艺术家们,也以画面中的“物”或形状和线条,描述对于社会的思考和自我发展的微缩形式,或是以此反思绘画或事物本身的含义。由此,艺术家成为社会发展的观察、记录和思想者。
汪建伟
...或者事件导致了每一个无效的结果No.25
2013
布面丙烯
200×300 cm
展览:
汪建伟:……或者事件导致了每一个无效的结果,长征空间,北京,2013年
来源:
现藏家购自长征空间
汪建伟探寻“事件的可能性“,在《…或者实践导致了每一个无效的结果No.25》中采用大尺幅画布,简洁的几何切割和线条色块仿佛记录了时间的推移与事件的累积,既有一种静止的凝重感,又暗示着潜在的运动与冲突;厚涂和刮擦的技法赋予观者可感知却未知的印象。在现代社会中,行动的后果常常因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而超出人的控制,艺术家通过画面的冷静理性来展现哲学本质。
张慧
蓝图·二楼
2014
布面丙烯
200×250 cm
签名:张2014
展览:
张慧:广场,长征空间,北京,2014年
张慧:广场 展览现场
张慧在二维绘画媒介中关注营造“剧场性”以及营造展现绘画本质的视觉逻辑,他的作品被形容为“观念具象绘画”。《蓝图·二楼》中,他将习以为常的“视觉思维”解构,让“原因成为结果”来抛开对图像解读的经验,以重新思考物质与自身的关系。在现实的基础之下,建构非现实的场景,以此追求和增强绘画的本质中的思考过程。
张恩利
公寓
2018
布面油画
180×200 cm
签名:公寓2018 180×200 cm 张恩利(背面)
出版:
《张恩利:表情》,龙美术馆,2023年,第175页
展览:
张恩利:表情,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2023年
2000年后,随着社会发展,张恩利从人物群像转向“日常物”,它们承载简单性与复杂性并存的时代特点。例如《公寓》中斑驳的“马赛克“,承载他对于寒冷冬季的漫长记忆,也是他从人物肖像下的背景开始延续至今的重要元素。物件、马赛克影射都市中芸芸众生之“常人”的心理状态和孤立之感,记录着艺术家对社会的观察,与“日常物”的对视也成为了与社会和内心的凝视。
时代“肖像”
Faces of the Time
“人物”绘画是艺术中对社会状态、生存环境、生命和信仰的最直观传达。从1980年初以陈丹青、罗中立、艾轩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描绘人性之美的“乡士写实”,到结合特定形象,以表现性的人物或人物之外形象的多元线条色彩、手法媒介,敦促观者去思考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或是抒发自我思想的王兴伟、李山、毛焰、曹力的作品。这些不同或相同时期的艺术家均以极具个人色彩的表现手法揭示自身对个人、社会、乃至更深层次的思考,构筑当下时代的多元形象。
王兴伟
其乐融融No.2
2014
布面油画
120×120 cm
签名:WXW 2014(背面)
出版:
1.《支流:中国当代画家六人展》,BERNIER/ELIADESGALLERY,2014年,内页
2.《面相之迷:王兴伟》,麦勒画廊,2019年,第28页
展览:
支流:中国当代画家六人展,BERNIER/ELIADES GALLERY,希腊,2014年
作为中国观念绘画无可争议的旗帜性人物,王兴伟的绘画创作广泛借用中外艺术史资源,挑衅式地对艺术史文本与文化经典进行“改编”。《其乐融融No.2》作于2014年,是王兴伟移居北京后,探索绘画语言本质阶段的杰作之一。取自前辈艺术家潘鹤创作于晚年的青铜雕塑《齐人福》,“现成图像”被转化到而为平面中,被赋予叙事性的“体量感”;雕塑本身的符号形象与背景对比,营造出直击画面之外的“荒诞”。他以自我建构的“造型价值”解放了绘画语言的强加机制,艺术家在这一时刻,成为了自身绘画的“造物主”。
李山
胭脂
1999
布面油画
138×108 cm
签名:李山Li Shan 1999 纽约
来源:亚洲私人收藏直接购自艺术家
创作于九十年代的“胭脂”系列是中国政治波普艺术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融合了政治、文化与超现实主义的题材元素。在这一系列中,李山运用鹅和莲花为象征物呈现权力与欲望的复杂关系,他将鹅描述为“慵懒”的权力象征,而莲花则是“媚俗”,作品《胭脂》正是“黄鹅”形象成为其画作中具有隐喻色彩的标志代表作。超现实的拟人化手法,颠覆传统生物形象的合理性,鲜明而充满张力的隐喻形象暗含对历史与社会的隐喻和反思。
曹力
日·月
2008
布面油画
100×120 cm
签名:曹力(左下);《日·月》2008,
120×100 cm 曹力(背面)
即便曹力早在80年代中期开始活跃,他却坚持绘画的平面性和对于个人内心世界表达的追求。他回避社会性,在《日·月》中,将人物与动物形象以“拼贴”方式组合,以超现实的形式表达个人经历和由此产生的幻想情境,用原始的形象回溯历史,搭建画布下暗流涌动的情绪,构建“个人自白体”的艺术。
毛焰
托马斯肖像
2005
布面油画
35.6×27.3 cm
签名:MY 2005
来源;亚洲私人收藏
自《托马斯系列》开始,毛焰用多层次感的灰色营造光影和空间的深度,表达一种安静内省,同时混沌深沉的情绪。纯熟简练的线条、色彩和诗意的构图让艺术家用肖像创造出充满哲学意味的视觉体验,在“肖像画”的意义中探讨表现主义框架下的人类精神世界。
陈丹青
刮牛毛的牧人
1983
布面油画
44.5×59.5 cm
签名:陈丹青1983.8(右上)
来源:
1.美国私人收藏
2.佳士得香港,2008年12月,LOT646
3.亚洲私人收藏购自上述来源
陈丹青在1978至1980年创作的《西藏组画》以真实性表现了“人”的形象, 是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作品。而在1982年赴美后创作的《刮羊毛的牧羊人》中,画面更添丰富的生活化内容, 牧人们破旧的衣服和粗糙的双手显示了藏区生活的艰辛,坚毅的面容和强壮有力的臂膀下是康巴一带牧人强悍粗狂的生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