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何时开拍何时候截止
二十世纪是中国社会大变动大变革的时代,随着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史学的牵引、新式美术教育与出版机构的推动以及近代美术考古学的促进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美术史实现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面对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国画该何去何从?
东海王孙
徐悲鸿
徐悲鸿在美术创作上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现实主义的绘画道路,认定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要同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一样,研究艺术要以素描为基础,让中国画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成了新的特色与新的面貌。他将西方写实主义绘画中的形体、光影、明暗、比例、透视、解剖及色彩等科学性理念引入到传统中国画当中,并将之与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合理的融合在一起,在丰富了中国画笔墨表现力的同时,也使笔墨获得了创新,更使中国画进入了又一新局面。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Lot 395
徐悲鸿松石长春
纸本镜片
1932年作
107.5×54cm约5.2平尺
款识:虬枝历与雷霆斗,土脉微扶春气醒。一代滛威谁敢赭,天荒地变独青青。柳漪学长哂存,悲鸿并录寿石工集散原翁句,壬申春暮。
钤印:悲鸿、其声发以散
出版:1.《艺苑掇英·六十九期——怀菊草堂藏近现代绘画专辑》P44,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2.《上海艺术家》P170,上海艺术研究所,2007年。
3.《海派绘画》P310,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
备注:1.上款人为冯文潜(1896—1963),字柳猗,河北涿县人。中国现代的西方哲学史和美学学者、教授。早年曾留美,后为南开大学教授、校图书馆馆长、天津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天津市政协委员。是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时的同学,冯至的叔叔。
2.散原翁为陈三立(1859—1940)。徐悲鸿与国学大师陈三立为忘年之交。
3.《南开大学大事记》载:1932年4月徐悲鸿在南开大学授课,并作题为《世界美术之驱使与中国美术之前途》演讲,此后多次前往南开大学演讲。
此图作于1932年,徐悲鸿38岁,正是创作的旺盛期。这一阶段,徐氏创作了《田横五百壮士》、《九方皋》、《傒我后》等大型历史题材巨作,与此同时,也画了大量的人、马、兽、松、柏等为题材的中国画,探索西洋绘画的精确造型与中国画的笔墨相结合的道路,是图应属此例。此图构图奇特,手法新颖,徐氏求新求变的努力于此可见一斑。左侧是顶天立地的悬崖峭壁,几占画面的三分之一,全以粗笔谒墨勾勒,絶少皴擦,中间仅平涂淡墨及淡赭石色,以表现出石壁的质感。从岩缝间旁逸斜出的古松覆盖了整个画面的上部,松枝也以粗笔勾勒,松鳞盖以墨色代替,松针则以焦墨粗点加花青晕染而成。这种简洁纯粹的手法越发表现出了悬崖的粗旷峥嵘与松树的刚正不阿、屈而不偃。画面右下角一抹淡淡的远山,衬托出悬崖与峭壁仿佛是被拉近放大了的“近景”,加强了画面的力度,这种看似不经意的远近关系,正是徐氏的拿手好戏。
Lot 397
徐悲鸿秋风立马图
纸本立轴
1945年作
125×64cm约7.2平尺
款识:秋风万里频回顾,认识当年旧战场。乙酉日本乞降之日,悲鸿写于盘溪。
钤印:东海王孙
出版:1.《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三)》P138,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2.《徐悲鸿全集》P233,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三)”,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秋风立马图》作于1945年,时值日军投降,全国人民沉浸在喜悦之中,病体未愈的徐悲鸿也因此精神焕发。国难之中,他赋予骏马极高的品德,寄托了渴望自由、追求光明、锐于进取、傲骨铮铮、忠诚勇猛的一众品性。而此作的特别之处便在于立马的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立马造型矫健伟岸,风清骨骏。他不单是在审视历史,也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匹风俊神清,气宇非凡的立马,实际上也是徐悲鸿自己的精神象征,饱含了他对民族奋发,国家振兴的无限期望。
Lot 396
徐悲鸿秋风立马图
纸本立轴
130×33cm×2约3.9平尺(每幅)
款识:遗世独立,御风而行。大杰先生指正,悲鸿。
钤印:徐悲鸿
出版:1.《近代百家书画名迹集粹》p158,台北长流画廊,1990年。
2.《徐悲鸿全集》P137,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
谈到徐悲鸿的书法艺术,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传席认为,徐书为近代第一。这也反映了徐悲鸿书法在当代很有研究的价值意义。陈认为其书有“篆籀气,很高古”。他的字脱胎于魏碑,参以行书笔意,整体的结构疏朗大方。由于在年少时学习过赵孟頫的书法,所以即使其书法脱胎于魏碑,却没有魏碑凝重;而与自己的老师康有为相比,他的书法更为锋芒内敛,没有康有为书法的霸道之感,使作品更多充满了平和淡然。徐悲鸿的书法最特别之处就在于,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没有其他书法家经常使用的墨色强烈对比变化,在字的结体上、节奏上也没有太大的夸张变形与起伏,整幅作品线条平缓而流畅,给人非常内敛和纯净的感觉。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字是最能表现其心性的,徐悲鸿的字则充满了儒雅与淡然,极富书卷气。
凤鸣秋林
林风眠
林风眠创作上尊重中外绘画和民间艺术的传统,主张东西方艺术要互相沟通,取长补短。他认为“中国的绘画,在环境思想与原料及技术上,已不能倾向于自然真实方面的描写,唯一的出路,是抽象的描写”。所谓 “抽象的描写”,是既抽象,又要描写;既要解决艺术家情绪表达的问题,也要解决诉诸画面的形式构成问题。实际上仍是需要东西艺术的短长互补,“调和中西”在操作层面上归结到“抽象的描写”。
Lot 410
林风眠渔鹰唱晚
纸本镜片
1979年作
68×58.5cm约3.6平尺
款识:少言同志正画。一九七九年林风眠。
钤印:林风瞑印
出版:
1.《艺海集珍(第七辑)》P121,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
2.《缤纷的意趣——林风眠、苏天赐作品展》南京逸空间,2018年。
展览:“缤纷的意趣——林风眠、苏天赐作品展”,南京逸空间,2018年。
备注:李少言上款。李少言(1918-2002),山东临沂人。擅版画。延安解放时第一张邮票的设计者。1955年以来,历任中国美协四川分会副主席、主席,一级美术师,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常委书记、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第二届理事和第三、四届副主席、连续当选第三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协四川分会副主席、主席。
欣赏林风眠的作品,犹如享受音乐,不论其对线条的处理还是色彩的运用,皆让你感到那难以言明的韵律和淡淡的诗思之境。尽管孤独、忧郁和磨难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林风眠,但在他的笔下却衍化出了寂静的山川、秋林、夜晚,仿佛一片超现实的梦乡。
Lot 411
林风眠秋艳
纸本镜心
1977年作
34×45cm约1.4平尺
款识:宗安同志正画。一九七七年。林风眠。
钤印:林风瞑印
出版:《收藏天地—第二期》P14,收藏天地编委会,1989年。
林风眠非常喜欢画小鸟,他笔下的小鸟个个姿态生动,有的活泼,有的呆萌。树枝的线条坚挺锋利,所展现的空间层次,丰厚而富变化。画中的小鸟,无论是独立枝头,还是在月下栖息,或是在晨曦里歌唱,都那么自如平和。小鸟沉静而自信,远离喧嚣世俗纠葛,体现了一种绚丽与宁静的世界和谐之美。
曾经沧海
刘海粟
刘海粟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子”,出入中西,艺通古今,勇于创新贯穿了刘海粟一生的艺术生涯。以西融中,以西兴中,刘海粟追求的艺术自由开启了20世纪艺术的重要变化,他通过对中西绘画思想的阐述和实践,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感受到了现代艺术的绘画的魅力。
Lot 378
刘海粟国色天香
纸本镜片
1980年作
143×68.5cm约8.8平尺
款识:1.清露阑干晓未收,洛阳名品擅风流。姚黄魏紫浑闲见,谁识刘家穿鼻牛。庚申夏日,刘海粟写是自存。
2.此画赠刘吉同志聊以博教,刘海粟题于上海。一九八五年七月九日,年方九十。
钤印:海粟长寿、曾经沧海、艺海堂、海粟欢喜、心迹双清、美意延年、闳约深美
鉴藏印:刘吉
出版:
1.《纪念艺术大师刘海粟逝世25周年——刘海粟中国画作品珍藏集》P155,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
2.《刘海粟艺术研究》P284,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
3.《中国画坛巨匠·刘海粟国画集》P4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8年。
4.《刘海粟泼彩黄山十大巨作品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8年。
5.《刘海粟艺术世界》P19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
备注:
1.上款人“刘吉”应为刘吉(b.1935),安徽安庆人,曾任上海市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公余雅好艺事。
2.刘海粟之女刘蟾女士鉴定为真迹。
刘海粟的水墨牡丹,用篆笔铁线,泼墨、积墨、破墨而成,给人以厚重、厚朴、厚实、厚醇的印象。牡丹花瓣层层叠叠反复施加,花叶融为一体,一切皆归自然。他主张在国画创作上“要敢画”,“大胆落笔,细心收拾”,“不好太清爽,邋遢一点”,反映其在艺术创作上不落传统窠臼的特征。
Lot 377
刘海粟千年古柏
纸本立轴
1977年作
135.5×67.5cm约8.2平尺
款识:千年古柏,丁巳刘海粟製。
钤印:刘海粟印、曾经沧海
备注:朵云轩旧藏。
古柏深得历代文人雅士的喜爱,有人为之歌咏,有人为之绘画,赞其力竭不磨的精神。刘海粟曾说:“我为什么要画古柏呢?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我崇拜这种力竭不磨的分骨。”他笔下的古柏伸展自如,虬劲盘曲,有若天成,艺术技巧与思想境界融为一体,画作所表达的艺术和由画所表达的精神,将永久影响和鼓舞后人。
一味霸悍
潘天寿
潘天寿坚持继承传统以“三绝四全加笔墨”创新中国画,他打破了有史以来花鸟画只能作文人戏墨小品,不能作宏篇巨制之大题材创作的窠臼,创造性地把花鸟画和山水画有机结合起来,以一种从未有过的“大丈夫气”展示在观者面前,惊世骇俗。
Lot 442
潘天寿山中一夜雨
纸本立轴
1945年作
66.5×32cm约1.9平尺
款识: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生先生属,乙酉梅子黄时,心阿兰若住持寿。
钤印:嫩道人、阿寿、阿寿
出版:《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作品集合(三)》P7,西泠印社,2017年。
备注:上款汉生先生即徐复(1912-2006)。徐复,字士复,一字汉生,号鸣谦,江苏省武进县人。彼时以徐复先生为代表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其综合实力和学术声誉位列中国高校前五。
《山中一夜雨》作于1945年。画上题诗“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语出唐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意为山里昨晚不停地下了透夜的春雨,树梢淅淅沥沥活像泻着百道清泉。潘天寿通过对古松、巉岩、流泉、山花野草的描绘,吸收石涛的破墨洇化用笔,干湿互用,创造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画面,造成淋漓酣畅的水墨效果。整个画幅的结构颇具匠心,上下两部分的山石遥相相呼应。树下三人立于石台之上,沉浸在瑰丽多彩的山色与震耳欲聋的水声中,畅然忘返。形象高古,超凡脱俗,为此画点睛之笔。树身及岩石的主要轮廓线,与自右上角来的雨后溪流,在相接未接之间。画家在中空处题款,造成了整个画面的均衡。其构图之大胆奇崛,总给人一种强劲有力的新鲜感,而颇具结构美。《山中一夜雨》源于古人,又不苟同于古人;对景写生借鉴西法,又不全同于西法,对现代水墨写意山水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为潘天寿画艺成熟期之山水画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