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结果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市场分析

名称:拍卖结果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市场分析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5.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218893670

更新时间:2024-12-08

发布者IP:14.26.164.21

详细说明

  拍卖结果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市场分析

  LOT 8033

  禹之鼎(1647-1716)

  王石谷骑牛还山图

  设色绢本 手卷 1698年作

  画心:40.5×68cm 约2.5平尺

  尾跋:40.5×690cm 约25.2平尺

  题识:石谷先生还山图。戊寅花朝前一日,广陵禹之鼎敬绘。

  钤印:禹之鼎、慎斋

  题跋:依次有张英、王士禛、王鸿绪、陈元龙、张豫章、王掞、姜宸英、韩菼、查昇、张榕端、钱曾、侯开国、孙晹、高不骞 、胡直方(两次)、周永年、吴暻、孙杨光、王丹林、许徹、宋至、唐孙华、王撰、王抃、汪楩、殷誉庆、曾倬、钱良择、归鸿、张尚瑗、陈逢午、杜诏、魏为圻、禹之鼎、李必恒、蔡方炳、黄玢、归焕、柯煜、吴士玉、冯景、张远、徐阳、凌竹、曹三才共45人题跋。

  签条:禹上吉写《石谷还山图》,濠叟杨沂孙书签。

  钤印:子与

  鉴藏印:江阴陈式金寄舫鉴藏、寄舫、适园、寄舫

  说明:上博退赔,“入”字编号161164,“文”字编号4345。

  著录:(详见后文)

  RMB1,800,000-2,800,000

  · 著 录 ·

  1.《清晖赠言》(卷五)P1-P20,清康熙53年(1714)刻本,徐永轩辑(上海图书馆藏善本)。

  2.《四库全书》(文端集卷三十三)P16,(清)张英撰。

  3.《笃素堂诗集》(卷四)P14,(清)张英撰,清康熙刻本。

  4.《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九),(清)王士祯撰,康熙三十九年(1700)刻本。

  5.《带经堂集》(卷五十九蚕尾续诗五)P8,(清)王士祯撰,康熙五十年(1711)程哲七略书堂刻本。

  6. 《横云山人集》(卷十八)P15,(清)王鴻绪撰,清康熙刻增修本。

  7.《爱日堂诗卷》(卷十一,环召集五)P1,(清)陈元龙撰,乾隆元年刻本。

  8.《西斋集》(卷第十一)P6,(清)吴暻撰,民国二十三年(1934)盐山刘氏皕印斋校刻本。

  9.《纬萧草堂诗》(卷三)P29,(清)宋至著,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刻本。

  10.《遂初堂集》(诗集卷十六)P36,(清)潘耒撰,清康熙刻本。

  11.《江左十五子诗选》(卷十)P511,(清)宋荦辑,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刻本(李必恒诗跋)。

  12.《江左十五子诗选》(卷八)P5,(清)宋荦辑,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刻本(吴士玉诗跋)。

  13.《樗巢诗选》(卷五),p3,(清)李必恒辑,清嘉庆十四年(1809)刻本。

  14.《前尘梦影录》(下)P13,(清)徐康撰,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

  15.《清晖赠言》(卷五)P1-P13,清宣统3年(1911)刻本。

  16.《适园自娱草》P12,陈式金辑,民国三年(1914)刻本。

  17.《常昭合志稿卷》(第三十二)P11,清光绪三十年(1904)刊本。

  18. 吴大澂题《吴墨井画王石谷小影留耕图卷》跋,1891年。

  19. 翁同龢题《吴墨井画王石谷小影留耕图卷》跋,1901年。

  20. 邵松年题《吴墨井画王石谷小影留耕图卷》跋,1901年。

  21.《清初六大画家--王石谷》P17,温肇桐编,世界书局印行,1945年6月。

  22.《禹之鼎年谱》,见《朵云》3集P212,胡艺辑,1982年5月。

  23.《江阴历史》P31,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0年。

  24.《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 上》P366,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

  25.《中国题画诗大观》P724,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年。

  26.《虞山》P110,古吴轩出版社 , 2001年。

  27.《常熟文史》第25辑,P197,常熟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28.《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P1021,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05年。

  29.《中国美术家辞典》P229,远方出版社 , 2006年。

  30.《汪士祯全集》-蚕尾续诗集P1295,(清)汪士祯撰,齐鲁书社,2007年。

  31.《一代画圣-王石谷纪念馆》P99,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

  32.《王石谷年谱》P106,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

  33.《古画观止-中国古代人物画鉴赏》P167,湖北美术出版社 , 2010年。

  34.《中国古代宫廷画院考略》P187,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1年。

  35.《词学图录》 第4册,P1299,黄山书社,2011年。

  36.《中国名画家全集 古代卷 王翬 上》P22,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

  37.《张英全书·下》P205,安徽大学出版社 , 2013年。

  38.《北京画院藏人物画精品集》P352,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

  39.《新中国捐献文物精品全集·张伯驹、潘素卷 中》P328,文津出版社,2015年。

  40.《故宫博物院十年论文选2005-2014》P1403,故宫出版社,2015年。

  41.《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王石谷》P183-196,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

  42.《明清人物肖像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59,故宫出版社 , 2015年。

  43.《中国美术-图文珍藏版》P250,汕头大学出版社 , 2016年。

  44.《张英年谱》P241,安徽人民出版社,2017年。

  45.《问津文库·津沽文化研究集刊 王南村年谱》P283,天津古籍出版社,2017年。

  46.《清代博古画研究》P66,吉林人民出版社,2018年。

  47.《宜昌博物馆馆藏文物图录·书画卷》P52,文物出版社,2019年。

  48.《幽居与雅集》P64,浙江博物馆编,杭州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

  49.《清画家诗史》(乙上),(清)李濬之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王撰诗跋

  50.《清画家诗史》(乙下),(清)李濬之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黄玢诗跋

  51.《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隋唐五代卷》P155,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0年。

  52.《陈文简公遗文》,(清)陈元龙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23年

  · 像主: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南省苏州府常熟人(今江苏常熟)。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 ,又与吴历、恽寿平并称“清六家”。同时他还是虞山派鼻祖。

  · 作者:

  禹之鼎(1647—1716)中国清代画家。字尚吉,一作上吉或尚基,号慎斋,江苏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一作江苏兴化人。有《骑牛南还图》《放鹇图》《王原祁艺菊图》等传世。

  骑牛还山天下知 石谷真容缘幸识

  —— 禹之鼎《王石谷骑牛还山图》

  ↓从右至左滑动查看全图

  本卷画心部分

  名动京师 倦鸟南还

  康熙二十九年(1690),王翚[1]应宋骏业[2]之邀北上京师,后成为大型宫廷绘画工程——《康熙帝南巡图》卷的主绘者,于1695年完成了十二卷的鸿篇巨制,名动京师。在京师滞留三年后,王翚并未继续在宫廷效力,而是选择南返。南返前,他特意邀请与他合作多次、以写真闻名的禹之鼎[3]为自己绘制肖像,且广求聚于京城的名宦佳士在画卷之后题写诗文。作品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花朝前一日完成,名《王石谷骑牛还山图》(以下简称《还山图》)。

  王翚南返,可谓当时京城文化界的重大“事件”:康熙朝最富盛名的肖像画家禹之鼎为其画《还山图》,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领衔题诗,王士祯、王掞、韩菼、王鸿绪、陈元龙、查昇、吴暻、姜宸英、宋至等纷纷题诗送别,堪为画坛盛事。《清晖赠言》卷五收录古近体诗126首(附诗馀二首),尽是众人为《还山图》题赠之作。

  ↓从右至左滑动查看全图

  《清晖赠言》卷五(部分)1714年刻本

  彼时,随着康熙亲政后实施的一系列宽松的文治政策,文士群体从纷乱的政局之中逐渐平稳下来,商品经济的复兴繁荣促使画像受众群体越来越广泛,题像愈来愈多地成为文士之间交往的媒介。“绘图以征诗”,在清初蔚为风尚,早已成为文人之间附庸风雅、吟诗聚会的常备项目。这一时期的名士画像,卷后常常有近百首题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像主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交游圈,也有借此巩固、拓展个人文坛地位与声望的目的。《还山图》的绘像与题咏,便是这一流行文化下的产物。

  神物流传 再现拍场

  自画卷完成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山图》一直由王家世袭珍藏。道光末年,王石谷六世孙王元钟在虞山旱北门大街肇建先祖忠壮公专祠、石谷公专祠,《还山图》经摹勒上石供奉于祠堂,进而被赋予了家族图腾的意义。咸丰四年(1854),陈式金[4]历八载岁月建成适园,被清代诗人金武详称为“澄江园林之胜”。适园全盛时期,收藏名人书画碑帖达500余种,陈式金延请匠师将其中38幅镌刻于石,其中就包括《还山图》。其间详情,《适园自娱草》[5]《江阴历史》[6]中均有记载。清代苏州金石书画家徐康在《前尘梦影录》中也记载道:“《还山图》手卷,在澄江陈以和(陈式金,字以和)家”[7],本卷中亦有四枚陈式金鉴藏印为证。

  陈式金 适园

  陈式金《适园自娱草》与《适园印印》

  本卷陈式金收藏印与《适园印印》对比

  陈式金作为江阴大藏家,曾辗转收藏过黄公望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他的鉴藏,为此图的可靠性作了有力旁证。至光绪十七(1891)年,晚清著名金石学家、书画家吴大澂[8]在《吴墨井画王石谷小影留耕图卷》[9]后题跋中谈到:“向见江阴陈氏石刻禹鸿胪所画《石谷先生骑牛还山图》,一时名流题咏数十家,海内传诵,称为至宝,惜未得一见真迹为憾”,证实了至少1854年至1891年间,《还山图》已流转至陈式金适园。

  吴大澂跋《吴墨井画王石谷小影留耕图卷》 1891年

  书画收藏大家如吴大澂,都以未得见《还山图》真迹为憾,可见《还山图》的价值和地位,在清末文人书画圈已被高度确认,并被奉为至宝。此后,百余年过去,《还山图》再无音讯,似真如翁同龢所言 “已留天壤”[10]。然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乱世经年,岁月流转,今次《还山图》惊现上海嘉禾拍场,实乃中国文化史、艺术史之幸事,收藏界之幸事。

  画面中,王翚身着汉装,稳坐牛背,徐徐而行,小僮挑担随后而行,斗笠、酒葫芦、长剑和画卷、书函包袱等物各置前后,组成了一幅动人的返乡图景。画中黄牛造型明显得自于唐代韩滉之《五牛图》卷首第一头牛,益増高古气象。对于《五牛图》,禹之鼎应不陌生。禹氏与康熙年间收藏此图的宋荦[11]殊为熟识,曾为后者绘制过《国门送别图》《西陂鱼麦图》《六境图》等画作,笔下的《临赵孟頫鹊华秋图》《贾阆仙诗意图》《临黄公望九峰雪霁图》《得子图》《折枝芍药图》亦曾经宋氏收藏[12]。与宋氏同为收藏大家的高士奇[13],在《江村书画目》内记载《自怡手卷》第456号为“国朝禹尚基临韩晋公《五牛图》一卷”[14]。又及,《还山图》卷后亦有宋荦之子宋至赠诗题跋。由此或可推测,慎斋摹写韩滉《五牛图》与创作《还山图》就是从宋氏所藏原本对临而来。

  本卷与韩滉《五牛图》对比

  宋至题跋

  徐徐展卷,禹式肖像独有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人物刻画精致工稳、微妙传神,线条流畅自然、灵动飘逸,设色典雅细腻,意境幽远高逸。对比常熟博物馆所藏拓片[15],画面高度重合,从笔性、书画功力,到人物动态、面部特征、衣纹以及牛的动态等,皆一一对应。

  ↓从右至左滑动查看全图

  常熟博物馆藏拓片

  后世临拓 传承经典

  清末沈塘[16]曾两次临摹《还山图》,其一现藏吴江博物馆,其二藏于故宫博物院,清末李岳云临《还山图》藏于南京博物院。二人所作禹之鼎之像工整细腻、笔韵流畅,皆为难得的佳品。其中,沈塘两件临本设色较为浓丽,而李岳云[17]的临本画面中,书童挑着的斗笠略呈侧向,与拓本有所出入;石谷面容更为饱满些,然须发如雪。王翚南还时六十八岁,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未及古稀的清晖老人应该还未如此苍老,可见李岳云在临摹时加入了创作成分。显然,无论是在画面构图、题跋内容,还是人物神态上,二人临本以及常熟博物馆的拓本都是以此《还山图》为母本临刻而来。

  清 李岳云《临禹之鼎王石谷像》 南京博物院藏

  清 沈塘《清晖老人小像》1901年 故宫博物院藏

  《清晖赠言》卷五所记赠诗词者62人,而本卷《还山图》有45人赠诗题跋,其中缘由,许是部分文人只是受到石谷之邀,寄赠诗文,并未见到原图,故而无法亲笔题赠。本卷45人题诗中,禹之鼎赫然在列,而这也回应了汪亓在《禹之鼎<王翚骑牛南还图>考略》中所提出的禹之鼎诗作没有出现在拓本上的情况。

  禹之鼎题跋

  且汪亓指出沈塘、李岳云摹本依次有王士禛、张英、陈元龙、查昇等四人题,由此可初步推测王士禛、张英、陈元龙、查昇等诗都是题于本幅之上的。此件《还山图》的出现,也证实了这一点。与三件临本不同,本卷中,大学士张英领衔题诗,王士禛等紧随其后,与《清晖赠言》一致,也更为符合彼时官场及文化圈的位阶排布。而常熟博物馆所藏拓片中则含有20人题跋,且20人题跋尽数出现在本卷《还山图》中。十分明显,这是王石谷六世孙王元钟在摹刻时的自主臻选,拓片中王士禛落款的“禛”字与钤印中的“禛”字均缺少最后一笔,本卷中对应的 “禛”则完整无缺。可以想见,清代在雍正帝之后避讳“胤“与”禛”字是一直延续的,同时也印证了本卷的创作时代。